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白傳 | 上頁 下頁 |
八 |
|
§初游金陵,臥病揚州 李白自荊州州治江陵順江而下,到了岳州治巴陵。登了岳陽樓,遊了洞庭湖。只見那號稱八百里的洞庭,含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涯際,便覺詩情洶湧。正待好好寫它幾首,卻不料同行友人吳指南暴病身亡。李白念他故鄉路遙,魂魄無主,親自為他購了棺木,辦了喪事,盡了朋友之義,然後才離開了嶽州。 繼續順江而下,便是鄂州。州治江夏也是歷史名城,有黃鶴樓、鸚鵡洲、赤壁、南浦等勝跡。李白在黃鶴樓頭,見大江之上,龜蛇對峙,氣象莽蒼。遙望漢陽城,煙樹如畫;俯視鸚鵡洲,碧草如茵。本想題詩一首,卻見壁間早已有詩人崔顥的一首七律:「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幕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李白看了,甘拜下風,說了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便甘脆擱筆。 然後再繼續東下,經潯陽、登廬山。盤桓數日,得詩數首。其中一首七絕是在香爐峰瀑布前口占而成:「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下山登舟,不消三日,過了兩岸對峙的天門山,當塗便遙遙在望。這當塗雖是一個小縣,卻是歷史悠久的古邑。相傳大禹會諸侯于塗山,便是此地;秦始皇東巡會稽,也是從此處過江;而對岸的和州烏江,便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兵敗絕命之處。 一路上,李白暢遊長江,欣訪勝跡,得詩盈囊,自不必說。終於在開元十三年秋末,到達了他嚮往多年的六朝古都——金陵。 這裡的風光和成都頗有相似之處,也是風和日麗,樹木滋茂,佳氣蔥郁,川原如繡。但氣象卻比成都雄偉:莽莽鐘山像一條蒼龍蟠臥在城東,巍巍石頭像一頭猛虎雄踞在城西,雲蒸霞蔚的玄武湖掩映在城北,鶯歌燕舞的秦淮河縈回在城南。回首西望,茫茫九派從遙遠的雲端向它瀉來;翹首東望,彙集了眾水的長江又向著大海滾滾而去。真是虎踞龍蟠,帝王之州!從孫吳、東晉到南朝的宋、齊、梁、陳,金陵作為帝都,已有三百年歷史。不過它在這三百年中的名字叫建業和建康。金陵是它最早的名字:楚懷王的父親楚威王在並有江東以後,以其地有王氣,埋金以鎮之,始置金陵邑。其後雖然名稱屢有更改,在唐代版圖上,它只不過是江南道潤州上元縣,後又改為江寧縣,但人們總喜歡稱它金陵。 李白多想馬上就去鐘山,爬上那蒼龍的脊背,看看它怎樣威鎮吳京。他多想馬上就去石頭城,爬上那猛虎的頭頂,看看它怎樣雄控大江。他多想馬上就去秦淮河,到它的遊艇畫舫中去領略一下迷人的吳歌。他多想馬上就去玄武湖,不知它的岸邊可還有吳殿的花草,晉宮的綺羅?他更想馬上就去追蹤南朝詩人謝朓的足步,探索一下他的名句「余霞散成綺,澄江淨如練」產生的秘密。他還想馬上就去謝安墩,尋訪謝安的遺跡①——這位隱而臥東山,起而安天下的風流人物,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是數一數二的。 ①謝安,晉名士。隱居東山,累辟不起。性好遊樂,常攜妓以隨。後輔晉,成大功。淝水之戰,大破苻秦。使東晉得完,安之力也。謝安墩在城西北,相傳謝安與王羲之同登此,悠然有高世之志。 但是他暫時什麼地方都不能去,他心裡惦記著更重要的事情。 李白從峨眉山下來,特別是出三峽以來,一路上就聽說封禪的事。他在渝州就聽說,以宰相張說為首的文武百官認為,天下太平,累歲豐稔,四夷內服,大唐王朝已經是治定功成,應該告成功於天地了。於是一而再,再而三,給皇帝上表,請求舉行封禪大典。他一出三峽,就看見皇帝的佈告,佈告的最後寫道:「……是以敬承群議,宏此大猷,以光我高祖之丕圖,以紹我太宗之鴻業。可以開元十三年十一月十日,式遵故實,有事泰山……」 他到了江陵,又聽說,詔命宰相張說,帶領禮部官員在集賢書院,參照古禮,刊定儀注了。他到了潯陽,又聽說,詔命將作大匠苗晉卿,帶領工部官員,到泰山頂上修建祭壇去了。他到了當塗,消息就更多了,也更熱鬧了。聽說封禪大典已經萬事齊備,甚至泰山下有個縣的縣令連棺材都準備好了。別人問他為什麼準備這玩意兒,他說:「成千上萬的人馬,說不定死上十個八個的,事前不準備好,臨時哪來得及?來不及豈不是要丟烏紗帽麼?」他到了金陵,還聽說皇帝特地下了一道詔令,命全國各州府縣薦舉孝弟文武到泰山下觀禮。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