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劉邦大傳 | 上頁 下頁
一二四


  §弱勢君王,審慎作風

  劉恒乃派宋昌主持參乘,並由張武等6人乘傳,共同前往長安。

  隊伍在高陵附近,劉恒便下令暫時駐營,並派宋昌先往長安通知,以觀察諸大臣的反應。

  宋昌到達渭橋時,丞相陳平便率所有人員在此等待迎接。

  宋昌立刻回報。

  劉恒便下令全隊馳向渭橋,群臣拜謁稱臣,劉恒也立刻下車答拜。

  周勃獨自到劉恒身旁,小聲表示:「希望讓我們私下先談一下吧!」

  想不到站在旁邊的宋昌,當場拒絕:「如果要談公事,請現在便說,如果要談私事,王者是沒有私事的!」

  周勃聞言,立刻跪下,獻上皇帝之璽印及符節。

  劉恒則辭謝道:「先到代王官邸再商議吧!」

  群臣便跟隨進入代王邸。

  丞相陳平等再拜表示:「現任皇帝劉弘並非孝惠帝親生的兒子,所以無權奉宗廟。大王乃高皇帝之子,宜繼任大統,願大王立刻即天子之位。」

  劉恒仍依禮節,西向謙讓三次,南向謙讓二次,才就天子位,群臣也依禮在旁奉侍。

  接著便是正式進入皇宮的行動了。

  但皇宮尚有劉弘在位,所以接下來的工作是進行清宮。

  東牟侯劉興居表示:「誅殺呂氏時,由臣兄朱虛侯負責,臣未建有任何功營,請把『除宮』的工作交給我吧!」

  劉興居便和功臣派代表汝陰侯夏侯嬰共同入宮。

  劉弘詢問來意。

  劉興居表示劉弘非高皇帝血親,不能為天子,並下令保護皇帝的衛隊在繳出兵器後離去。

  有幾個人不知發生什麼事,不願撤離。

  宦官總管張釋乃當面斥退之,侍衛才全部離去。

  夏侯嬰準備了車輿欲載劉弘出宮。

  劉弘問道:「你們打算怎麼安置我呢?」

  夏侯嬰回答:「出宮自然會安排你居住的地方?」

  接著便將劉弘送往少府,暫時住在那裡。

  夏侯嬰親自率領皇帝車輿至代王府邸,迎接劉恒入宮,並報稱內宮已完全清除。

  劉恒也當晚便進入未央宮,仍有宿衛士官十人持朝站端門前表示:「天子在宮內,足下為何也要進入。」

  劉恒便傳周勃前往交涉,守衛才繳出兵器,撤離而去。劉恒方得進入未央宮。當夜,拜宋昌為宿衛將軍,統領南北禁衛軍團,並以張武為郎中令,負責宮殿中的行政工作。

  負責官員也分別依法令,誅殺了呂後所製造的假皇族梁王、淮陽王。常山王和劉弘等人。

  當晚,劉恒坐於前殿,舉行朝儀,並大赫天下。

  劉恒便是漢文帝,被公認為中國歷史上人民生活最幸福的「文景之治」盛世,便也在這個時候正式展開。

  漢皇朝終於更穩定地進入了另一個和平安定的時代。

  【陳文德說評】

  老子《道德經·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兵。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人類在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死了以後便會變成僵硬了。

  萬物草木也是一樣,活的時候很柔脆,死了以後則成為桔槁腐朽了。

  所以堅硬的都是沒有生命的東西,不能發展。只有柔弱的東西才是活的,有生命力的。

  因此軍隊太強大時,反而成為眾矢之的而難以取勝,樹木太強大了,反會遭到砍伐。

  所以凡是太追求強大的,常會居於不利地位。凡較柔弱的一方,反而容易居於上位。

  劉邦去世以後,呂後的內心更為不安,她不但無法容忍那些具有威脅性的功臣,連劉氏的諸王也成了她整肅的對象。

  由於敵人愈來愈多,愈是不安的呂後只好刻意培植呂氏親黨,讓他們強大,最後還讓呂產、呂祿掌控禁衛軍團,將所有反對力量完全排除在外。

  結果到了她臨死的那一刹那,卻仍籠罩在更大的陰影下,甚至要求呂產、昌祿不要參加葬禮,以免敵方乘機攻擊。從惠帝劉盈即位開始,呂後共實際掌權達十三年餘,但她似乎勢力愈是強大愈不安心。

  果然在她死後沒多久,呂氏一黨便迅速被消滅了;愈是堅強的,的確也愈沒有生命力。

  嬰兒全身柔軟,老人身體僵化,弱強之間的微妙關係,頗值得深思。

  在誅呂事件中,表現得最強悍的皇族——齊王劉襄,還有一個堅強無比的弟弟朱虛侯劉章幫助,但最後反而因表現太突出,喪失了繼任大統的機會。

  相反地,表現最消極、最謙讓的劉恒,卻成了最後的大贏家。

  ◎篇後·實用觀點 當暴風雨期來臨的時候

  每個集團在形成期的時候,都會患有溝通不良的毛病,外表的客氣和未被完全認同的制度,勉強維持在集團的和諧,但內心的不安及彼此的嫉妒仍不斷地增強中,如果沒有真正的溝通,這種現象持續下去終會引發彼此間的仇恨,以至於崩潰。

  但通常領導者都會害怕真正的溝通,而寧可只維持在表面的和諧。因為真正的溝通,各派系的成員必須表示出真正的意見,這種意見非常坦白而強烈,領導者往往會受不了。

  所以一般領導者都不願意讓形成期的集團成員,能夠進入真正的溝通。

  不過,無論領導者要不要讓成員進行溝通,成員仍會突破壓制地表現出他們的不同意見,這樣子集團便會進入暴風雨期。

  在鬥口不鬥力的暴風雨期中,集團成員或許會相互攻訐,甚至口出惡言,破口大駡。但只要不訴諸暴力,或於短期的混亂後有了結果,集團便能重新建立新的規範,並努力去適應它,使集團不斷地成長和發展,以趨於成熟。

  不過,成熟的集團會更快速發展,結集更多的力量和成員,使集團進入一個新的成長期。

  但如果在暴風雨期彼此攻擊過分猛烈,甚至產生不共戴天的仇恨,拼到你死我活的地步,集團也有可能趨向於分崩離析。

  因此,當集團面臨暴風雨期時,領導者的態度和處事方向非常地重要。

  心胸寬廣、有容忍能力的領導者,比較容易度過這個暴風雨期。

  早年的劉邦,在這方面比項羽要強些。劉邦集團愈戰愈旺、項羽集團趨於崩潰的原因,便在於劉邦能接受眾人的意見,使集團不因爭執而崩潰。

  但建立大漢皇朝後的劉邦,立刻面臨一個較僵化的集團。他似乎無法適應這樣的身分,在溝通上顯得笨拙而生硬,終使異姓諸侯一一叛變,劉邦似乎喪失了創業期的魁力。

  雖然也有人以為劉邦有效壓制異姓諸侯,應屬劉邦生命中最成功的階段。

  其實不然,劉邦作皇帝的幾年內並不快樂,他甚至比創業期更為疲於奔命,最後臨死前仍充滿不安和無奈。

  這個後遺症更衍生到呂後時代,集團間的溝通不良,使呂後陷入嚴重的不安,她本來就比劉邦放不開,面對集團的進入暴風雨期,她變得焦慮而神經質。

  幸好有蕭何及曹參初期的掌舵,以寬厚政策使集團間各派系不至於火並。

  但曹參死後,王陵和陳平便無法掌握局面了,終使呂後將一切導向極端。

  於是她創建了呂氏党,分別向劉氏党和功臣党挑戰。

  雖然早期時,由於呂後的合法領導地位,使呂氏黨表面上占盡優勢。但實質上,呂後的不安和挫敗感,在她無法和其餘兩黨進行有效溝通的時候更形惡化,臨死前她似乎比劉邦更為焦慮及無奈。

  呂後去世,呂氏党立刻遭到劉氏党和功臣党的聯手攻擊,終至於滅亡。

  不過,在這次集團的火並暴風雨中,劉氏党和功臣党取得完全的溝通和諒解,使大漢皇朝很快進入新的規範期,不但創造了千古盛世的文景之治,更在漢武帝劉徹時代,由於集團成熟所產生的力量,順利地邁向國際化,建立了一個空前未有的大漢帝國,也使「漢人」成為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最為通用的代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