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劉邦大傳 | 上頁 下頁
一二三


  因此他打算進入未央宮,扶持皇帝由宮中發出命令,讓南北禁衛軍團發動政變。

  但當他來至殿門口前,平陽侯曹窋已指揮宿衛部隊緊閉大門,堅拒呂產和其部隊入內。

  呂產不得入,便暫時在宮殿門口等待時機。

  雙方在宮殿門口對峙,曹窋恐朱虛侯兵力有限,難以取勝,乃派人向周勃報告軍情。

  周勃亦沒有把握能壓得住南軍,加上呂氏的部隊大多在長安,如此地火並下去不見得對己方有利。他便命令朱虛侯劉章親率部隊入宮,以保護皇帝。

  朱虛侯乃率十余士卒馳向皇宮,入未央宮前即遭逢呂產人馬,時已近黃昏,朱虛侯下令攻擊呂產,呂產在前後夾擊下,不敵退走。

  適逢天起大風,呂氏人馬混亂成一團,劉章乘機追殺,呂產逃至郎中府吏廁中,被殺身亡。

  皇帝劉弘聞知殿外發生火井,便派使者持節慰問劉章部隊,劉章欲乘機奪其節,使者不肯,劉章乃強載之,以皇帝節信追捕呂氏餘黨。

  負責長樂宮警衛的呂氏長老呂更始在混亂中被捕,當場遭斬殺,宮中呂氏的勢力已被徹底驅逐。

  朱虛侯劉章便率軍回報周勃,周勃親自接見,並向劉章表示恭賀之意。

  劉章道:「呂氏一黨最令人頭痛的是呂產,現呂產已誅,我方已取得全勝,天下可複定矣。」

  周勃乃下令收回南軍指揮權,並分遣部隊追捕呂氏黨人,無論男女老少一律處斬。

  呂祿遭捕殺。

  呂嬃也遭到笞殺。

  燕王中通被捕,判處斬刑。

  親呂後的魯王張偃被廢。

  審食其雖是呂後派黨人,但曾數度協調呂太后和功臣間的危機有功,仍恢復其左丞相職。

  並以濟川王劉太繼呂產為梁王。

  派遣朱虛侯劉章赴齊國報告誅呂情事,並請齊國撤兵。

  酈商雖為呂氏黨軍頭,但其子酈寄在誅呂事件中建有大功,仍維持其爵位,不過酈商在事件後不久便去世,其子酈寄繼任為曲周侯。

  §功臣商議,共宜劉恒為皇帝

  灌嬰在滎陽時,聽說魏勃慫恿齊王起兵叛亂,乃遣使召見魏勃,責問之。魏勃辯解說:「當時情勢如同失火之家,救火要緊,那有時間先通知丈人!」

  由於宰相召平被殺,灌嬰表示宜追究齊國出兵有無叛國之情事。

  魏勃退立在旁,兩腳戰慄不停,嚇得無法提出有力的辯護來。

  灌嬰見之,乃對左右笑道:「聽人說魏勃勇猛負責,今視之庸人耳,沒有什麼能力的。」

  乃下令罷除魏勃官職,放他回去。

  灌嬰也罷兵,班師回朝。

  以陳平、周勃為主的功臣党,已完全控制住關中的情勢。他們召開會議,討論如何重建劉氏的政權。

  陳平首先表示:「少帝、梁王、淮陽王及當今皇上常山王,均不是孝惠帝真正的兒子,是呂後以計詐取他人之子,殺其母養于後宮,假裝為孝惠之子,以為繼承人或立為諸侯王,其目的在強化呂氏的控制力。」

  「如今我等誅滅呂氏,而這些呂氏製造的假後代長大後,可能會向我們報復,將更造成朝廷混亂,宜利用這一機會徹底摧毀之,以絕後患。」

  大臣們對此倒沒有什麼意見,重要的是應擁立什麼樣的人來繼任為皇帝呢?

  陳平表示:「不如由高皇帝的子孫,現任諸侯王中,擁立最年長又賢能者為皇帝。」

  朱虛侯劉章派系的大臣,便主張擁立劉邦的長孫齊王劉襄。

  但原本先入關中,替劉襄打點的劉氏元老琅邪王劉澤卻大表反對,他痛恨劉襄對他的欺騙,決心報復之。劉澤表示:「呂氏以外戚家為惡,幾乎毀了漢皇朝,危及宗廟,也使功臣人人自危,這種現象絕不能再發生。」

  「今齊王舅父駟鈞也以擅權勇猛馳名,比呂氏更為可怕,如立齊王為皇帝,必再有一次呂氏亂政!」

  陳平等駟鈞之事頗有耳聞,便也堅決表示反對。

  接著大家討論剩下來的諸侯王中誰最為合適。

  有人提出了代王劉恒。

  劉恒是劉邦第四個兒子,為薄氏所生。薄氏出身不高,故薄氏一族頗謙恭簡樸,正是功臣們最放心的外戚。

  在劉邦直系血親中,劉恒輩份最高,年紀也最長,更重要的是他素有仁孝寬厚的聲名,不論在血親排行上和德行上均最合宜。

  大家乃共同決心擁立代王劉恒。朱虛侯劉章雖有點失望,但自己年紀尚輕,雖有大功,在長輩環伺下,也不宜有太強悍的表現,勢之所趨,只得放棄對兄長劉裹的支持,也同意擁立劉恒為皇帝。

  不過,劉弘現在仍為皇帝,這件事只能先暗中進行,於是由陳平和周勃聯名,遣使赴代國與劉恒溝通。

  §劉氏政權已定

  劉恒為劉邦之庶子,平定陳豨造反後,劉邦便以劉恒為代王,建都於中都(現太原),即位已有17年之久。

  在劉邦諸子中,劉恒個性最為穩定。由於母親薄氏出身低,因此對兒子管教甚為用心,劉恒雖為皇族,卻恭謹謙讓,生活儉樸,全無驕奢之氣。

  代國位於北方,又和匈奴鄰界,必須隨時保持警戒,並且前線地方也沒有什麼可享受的,身為領導者常須比別人更為吃苦耐勞些。

  但劉恒卻頗懂自製,身為皇族,他決心奉獻自己在邊防上。加上他本身無權力欲,不想參與朝廷和皇族間的爭權。有次呂太后有意遷徙他到趙國,劉恒便以自願承擔邊防重任而婉拒之。

  在這個敏感的關鍵時刻,劉恒的確是一個相當適合繼任大統的人才。

  在接到功臣們擁立他為皇帝的文書後,劉恒立刻召集眾臣商議之。

  郎中令張武等表示:「漢王朝的大臣,皆是高皇帝時的大將,熟悉兵事,擅行詐道,他們原本也都有爭奪天下之野心,特畏高皇帝和呂太后之威,才暫時肯委屈臣屬的。」

  「如今他們誅滅呂氏,敢於宮殿發動流血政變,其強悍驕恣可知也。因此這次擁立大王的舉動,可能沒有這麼簡單,實在令人難以相信,希望君王暫時稱病勿往,以觀其變。」

  中尉宋昌卻獨持異議,大聲辯駁道:「大家的意見我不同意。我認為劉氏政權已穩定,朝廷大臣是不是不擁立君王為皇帝的,其理由如下:」

  「第一、誠如所言,秦皇朝滅亡後,諸侯、豪傑並起,每個人都有爭奪天下的權利,但到最後得天子之位者為劉氏,此天命也,其他人早已絕望了。」

  「第二、高皇帝對子弟為諸侯王,相依相附,已擁有相當堅實的磐石,不是那麼容易移動的,天下也早已服其強了。」

  「第三、漢皇朝建國後,盡除秦朝苛法,法令簡約,施惠行德于百姓,人人自安,這種合法性的向心力,已是非常難動搖了。」

  「以呂太后的威權,並晉封有三個呂姓諸侯王,擅權專制,力量何等龐大。但太尉周勃持節人北軍,登高一呼,將士皆卷左袖表示忠於劉氏,終能誅除諸呂之叛亂,這些都是天命,非人力也。」

  「今大臣們即使想有所變心,百姓也不一定會聽他們支使的,何況大臣們意見和利害皆不一,不足以形成壓制劉氏政權的力量。」

  「目前,劉氏皇族在京城內部者有朱虛侯、東牟侯,在全國各地又有吳國、楚國、淮陽、琅邪、齊國和代國等諸侯王,力量絕非功臣之所可比。」

  「況且高皇帝僅存的兒子中,只剩下大王和淮南王而已,大王又年長,聖賢仁孝之名聞於天下,是以大臣們為了穩定天下眾人之心,不得不擁立大王啊!」

  「請即刻接受之,不用懷疑了!」

  劉恒便以雙方面的意見,向薄太后報告。太后也疑而不能決,乃建議蔔筮測之,卻得大橫之兆。占卜者表示:「大橫庚庚,余為大王,夏啟以光。」

  劉恒問:「我現在不就是王了嗎?又有什麼王可以當王?」占卜者回答:「所謂天王,乃天子也。」

  劉恒便派遣薄太后之弟薄昭往會見周勃,瞭解其真正意圖。

  周勃等表示絕對是誠心誠意為了漢皇朝政權和天下的安定而擁立劉恒的。

  薄昭回報劉恒道:「我看大臣們真是誠心誠意,不用懷疑了。」

  劉恒乃笑著對宋昌道:「果然如同先生您所分析啊!我決定負起責任,繼任大統。」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