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劉邦大傳 | 上頁 下頁 |
一〇五 |
|
「不過有一條計策,將可產生較長期的結果,只怕陛下無法採用!」 劉邦問:「有什麼好方法,倒可以說來聽聽!」 劉敬回答:「陛下如果捨得將皇后所生的長公主,嫁給冒頓為妻,再饋贈以重禮為嫁奩,冒頓一定非常高興,並會立之為闕氏。這樣子生下來的孩子,便會成為冒頓的繼承人。 「日後,經常送他些中華的名貴特產,讓冒頓松下警戒心,再教他們以中華的文化禮節,慢慢地他們便可接受我們的同化。 「冒頓在的時候是陛下的女婿,死了以後更可以由陛下的孫子當單于,焉有外孫會和外祖父對抗的道理。這樣久而久之,不用戰爭也可使匈奴臣服於我們。 「依我對匈奴人的認識,如果陛下捨不得長公主,只肯以庶公主或宮室女代替,冒頓會感覺不夠尊貴,而不肯親近之,這樣子策略就無法成功了! 劉邦聽了本有意採行,魯元公主雖已許配給趙王張敖,卻尚未過房。但呂後堅持反對,並日夜哭鬧,不肯讓魯元到匈奴,劉邦拗不過,只好作罷。 但劉邦仍由庶公主中(妃子所生之女兒),挑選姿色和氣質較佳者假冒成長公主,由劉敬護送前往匈奴,和冒頓進行和親談判。 §強化關中,分弱諸侯 對劉敬而言,最關心的尚不是匈奴的和談,而是關中防守能力的不足。 當年,劉敬勸劉邦定都關中的長安,由於其他將領反對,這個建議差點胎死腹中。最後幸賴張良全力支持,才能夠多數服從少數地敗部復活,劉敬也因而獲得劉邦長期的重用。 因此,劉敬非常期望關中能夠很快如同早年秦國時一般,擁有統治天下的實力。 利用這次處理匈奴和親工作,晉見劉邦的機會較多,劉敬決心勸告劉邦全力強化關中。 雖然送出去的不是長公主,但劉敬還是巧妙地騙過了冒頓,完成一件漂亮的外交談判。 劉邦對能暫時化解匈奴的威脅感到非常高興。 自匈奴回國後,劉敬便立刻晉見劉邦。他強力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匈奴、河南白羊和樓煩等邊疆國家,離我們的京城長安不過七百里不到,如果以輕騎兵的腳程,大約一天便可以攻到了。 「關中自秦王室滅亡以來,居民減少很多,但這裡土地肥沃,生產力強,其實擁有養活大量人口的實力。 「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強大興盛,主要都在於足夠的人力。齊國當年的富強,全靠諸田氏的支持,楚國國力龐大,則是有昭氏、屈氏、景氏等三大族的支撐。 「如今陛下雖然雄據關中,建立了政治中心,但關中的人口實在太少了,東方又有六國的強族,萬一有什麼風吹草動的變局,陛下都會很難應付的。 「因此,微臣建議陛下應該先將六國王室後代及其豪族。名家遷徙到關中來。國內無事時,這是一股用以抵禦外族堅強的力量,萬一諸侯有變,又可以有足夠的兵力進行東伐。 「這才是強本弱末的最佳策略啊!」 劉邦聽了非常感動,除了立刻獎賞劉敬外,也即刻著手規劃充實關中人口的計劃。 12月,乃遷徙齊國及楚國的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懷氏、田氏等五大族和六國豪傑名家到關中,並大興農田水利、住宅,總共增添了十余萬人口。 §貫高陰謀洩露,趙王張敖遭殃 這個月來,劉邦又到達洛陽,顯然他對趙、代地區的防務仍然放心不下。 也在這段期間,劉邦接到趙國宰相貫高陰謀刺殺皇帝的控告。 貫高個性高傲、倔強,在趙國為相,得罪不少特權豪族。有些人得知他曾在柏人埋伏敢死隊之事,便透過管道向劉邦密告。 由於證據確鑿,劉邦下令逮捕趙王張敖,以及所有參與謀叛的臣屬。 趙午等十余名主要分子,皆害怕受審,爭先自殺而死。 貫高聽到此消息後,非常生氣地表示:「是誰要你們自殺的啊?我們君王根本不知道這件事,如今他也被牽連了,你們卻都爭著赴死,那麼還有誰能證明君王的清白呢?」 貫高於是自動械系,並坐上密封的檻車,陪同張敖到長安受審。 全案最重要的關鍵,在於趙王張敖是否曾經參與陰謀,也就是說這是諸侯造反的政治事件,還是僅屬部分官員謀刺皇上的不法刑事事件。 貫高表示一切責任都在自己,他對審判人員說道:「這只是我們幾個人因為氣憤而產生的個別陰謀,和我們的君王完全沒有關係。」 獄吏不相信他們的供言,乃施以笞刑,硬要他供出趙王指使的全部陰謀。 韃答了數千下後,貫高身上傷痕累累,已沒有一處是完整的肌膚,但仍堅持自己才是指使者。 呂後也擔心事件會牽連到魯元公主,數度向劉邦關說道:「我相信張敖不會幹這種事的,他是我們的女婿,怎麼可能會主使這謀殺皇上的陰謀呢?」 劉邦聽了,卻很生氣地表示:「不要忘了,張敖如果因這事件獲得天下,你的女兒也是蒙其利的啊!」 §所以不死,白張王不反出 審判的重心,仍不放鬆地指向張敖。 廷尉由於問不出結果來,只好向劉邦辭職。 劉邦駁回辭呈,並表示:「硬的不行,不妨設法用熟悉的朋友,私下勸他說出真偽來。」 中大夫泄公仗義表示:「臣的兒子和趙國的臣屬素有交情,對這件事也曾私下探查過,他們大多認為這件事起于趙國臣于不忍心君王受到欺侮而產生的報復行為,確實並非趙王指使的叛亂事件。」 劉邦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偵查,心裡也有所感,便派泄公為自己的代表,用私下探詢的方法,設法向貫高問出真情來。 泄公來到監獄,坐在貫高的竹床上,如同相知故交般地勸告貫高說出實情。他親切地問道:「我相信趙王未參與陰謀,但你能否提出較有力的證據來。 貫高淚流滿面,歎息表示:「哪有人不愛惜自己的父母和妻子,我若自承主謀,罪夷三族,父母妻子家人均將受到誅殺,難道我會為了袒護君王,而犧牲我的家人嗎? 「君王的確是不知情,我不忍心牽連他,這確實是我們幾個人的私下陰謀啊!」 泄公便將貫高之言照實以報。 劉邦也深為感動,便下令赦免張敖,但仍以縱容屬下不忠朝廷之罪,廢為宣平侯,而以代王劉如意繼任為趙王。 這個事件到此告一段落,但劉邦對貫高的負責勇氣非常感動,有意赦免他,便再令泄公到監獄中,告訴貫高趙王已被釋放的消息。 貫高非常高興道:「吾王真的已經出獄了嗎?」 泄公:「是真的!」 貫高這才松了一口氣,立刻跪拜謝恩。 泄公:「皇上非常欣賞你的為人,也有意赦免你啊!」 貫高歎息答道:「我所以忍受酷刑,一直到現在未死,就是為了證明趙王並無參與謀刺的陰謀啊!如今趙王已無罪,我的責任也完了,雖死也沒有什麼遺恨了。況且為人臣者有篡弑的罪名,又有何面目再事奉皇上呢?縱使皇上不殺我,我能無愧地苟存下來嗎?」 因而自裁而死。 劉邦在聽到泄公的報告後,也非常感動,不但赦免了其他人員,自己也暗自警惕,往後行為上不能再有欺侮失禮的現象。 §新任趙王又有皇權繼任問題 貫高事件發生初期,劉邦曾下令趙國的臣屬和賓客有堅持跟隨張敖者,皆誅三族。 趙國郎中田叔、孟舒乃剪掉頭發,扮成奴隸模樣跟隨張敖於監獄中。 及張敖赦免後,劉邦肯定田叔和孟舒等的忠誠,特別召見,並和他們討論國家大事。想不到四叔和孟舒等人見解之精闢,遠超過劉邦的朝廷大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