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劉邦大傳 | 上頁 下頁 |
一〇一 |
|
為維持和平共存,以發展南侵中國的實力,匈奴、大月氏和東胡間,曾簽定共同防禦條約,三方面各以皇子為人質,冒頓因此便被派往大月氏。 但頭曼根本不把冒頓的性命當作一回事,不久便又和大月氏鬧翻,雙方兵戎相見。頭曼更率騎兵隊急擊月氏。月氏國王乃欲移害冒頓,但冒頓善於交際,建立了頗廣的人脈體系,因此及時獲得消息。他便在友人協助下,盜取月氏國最好的駿馬,徹夜逃亡,返回匈奴國。 頭曼雖不喜歡這位長子,但也驚訝於他的機智與武勇,遂令其為軍團將領,統有萬騎的部隊。 §鳴鏑實驗,冒頓弑父自立 冒頓非常痛恨頭曼不顧其生命安危攻打月氏的行動,他認為這是父親有意殺他的證據,直接的原因在於後母及少弟有意謀奪其繼承權。 冒頓發誓報復,以確保自己的繼承權。 冒頓於是特別設計一種射出時會發聲的弓箭,叫作鳴鏑,並訓練他左右的騎射人員,只要鳴鏑射向的地方,不論目標是什麼,眾騎均需跟著以箭射之,違者立斬。 練習過幾次以後,冒頓確定大家在技巧上已無問題。 現在必須考驗騎射人員的心態,以確認所有的騎射人員是否完全無條件接受鳴鏑的引導。 冒頓以愛鳥作實驗,果然有部分騎射人員以為冒頓鏑錯了,遲疑不敢出手,立即受到冒頓斬殺的處罰。全體騎射更堅定對鳴鏑的權威認定。 冒頓又以自己的愛妻作實驗,這是個更嚴厲的考驗,結果又有數位騎射人員失敗了。冒頓毫不遲疑地斬殺之。大家更確定鳴鏑的權威及冒頓的決心。 最後,冒頓以父親的愛馬作實驗,這是大不敬的行為,但沒有人再敢遲疑了。 冒頓確信訓練已完全成功。 不久,冒頓陪同頭曼單于狩獵。 冒頓刻意安排讓自己的人馬逐漸包圍住頭曼。 眼看機不可失,冒頓以鳴鏑射向頭曼。 左右騎射人員果然盲目跟隨,頭曼及其護衛人員全死于亂箭之下。 一不作二不休,冒頓以直屬部隊叛變,盡誅其後母及少弟,很多不服從的大臣和部落長老也立刻遭到殲滅。 冒頓以強力領導得到大部分部落軍團的支持,乃自立為單于。 §地者,國之本也,奈何予之 東胡國得到冒頓弑父自立的情報後,欺其內部穩定性不足,想乘機大占匈奴國的便宜。 東胡國遣使者向冒頓要求道:「請將頭曼單于最喜歡的千里馬送給我們吧!」 冒頓問諸長老意見,大家都認為這是東胡國故意給新單于的侮辱,應拒絕之。 但冒頓卻表示:「不可為了愛一匹馬,而和鄰國鬧翻。」 於是答應將千里馬送給東胡國王。 不久,東胡國王又向冒頓請求:「請送我一位單于的閼氏(王后或妃子)吧!」 冒頓再度召開長老會議。長老們均大怒地表示:「東胡無道,侮辱我君,竟敢要求閼氏,請立刻攻擊之。」 冒頓卻又表示:「不可因愛一位女子,而和鄰國干戈相見啊!」 於是又送了東胡國王一位閼氏。 食髓知味,東胡國王以為冒頓軟弱,頗為驕縱,接著又提出一個不合理要求。 東胡和匈奴的國境間,有一塊棄地,沒有人居住,廣達千餘裡。依照傳統兩國各在一邊設有瞭望台,作為緩衝地。 東胡王派使臣向冒頓表示:「乾脆將這整塊棄地送給我們吧!」 冒頓再度召開長老會議商討之。 見到冒頓一再退讓,有部分長老便表示:「這只是塊棄地,要不要、給不給都沒有什麼關係。」 想不到冒頓聽了卻大發脾氣表示:「土地是國家的根本,怎麼能隨便給別人呢?」 遂下令主張送土地給東胡國的皆是叛賊,全處以斬刑。 接著,冒頓下令全國總動員,各地方部族戰士緊急大集結:「有遲到或延緩出兵者,部落首領均應斬刑。」 大夥兒見冒頓的決心,也大為警惕,很快便集結了數十萬部隊。 冒頓下令突擊東胡,東胡國王一向不把冒頓當作一回事,來不及準備,便被打得潰敗,東胡國王被殺,東胡成了匈奴的附庸。 回師時,冒頓又下令西擊大月氏,月氏軍隊不敵,往西退卻數百里。 冒頓又向南併吞樓煩、白羊河南王,並侵入燕國及代國北方。不久,他便完全收復了當年蒙恬所奪取的匈奴故地,與中國軍隊在河南塞至朝那、膚施間相對峙。 這時候,正好是劉邦和項羽對峙滎陽之際,中國內部疲于內戰,根本無暇顧及邊防。這種形勢,讓冒頓的勢力得以迅速擴張,掌握的遊牧騎兵軍團多達3O余萬,北方諸國均被納入其管轄下。 韓王信進入晉陽,並在馬邑建立防寨的同時,冒頓也率大軍南下,包圍住馬邑的韓王信營寨。 冒頓的騎兵團速度急快,韓王信來不及準備,只好派遣使者數度和冒頓談判,尋求和解。 劉邦在聽到馬邑危急的消息後,立刻派軍前往協助,因此韓王信有心歸向匈奴的情報也為漢援軍截獲。 雖無法判斷韓王信是否有心投降,但劉邦以前線主將存有二心,將危及國家,正式派欽使指責並警告之。 9月,韓王信怕劉邦追究責任,乃全軍向冒頓投降。冒頓也率軍南下,攻陷了句注及太原,並包圍韓國首邑晉陽。 §攘外先安內,建立皇權尊嚴 匈奴的嚴重威脅已令劉邦不得不加以正視了。 但楚漢相爭剛告一段落,王朝的權威未立,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如何有效建立皇帝權威是當前第一要務。 劉邦出身楚地,本來便比較不講繁文縟節,加上所帶之班底出身不高,直接的感情更重於禮節。 進入關中後,劉邦第一件工作,是廢除秦國的苛刻法令,一切以簡易為主。 就管理上而言,這樣雖較能夠使混亂的局面歸於安定,也使新附屬的團體較容易心安,但宮殿上的禮節卻因此而全無。加上功臣們大多屬武將,動作粗野,特別每在爭功上面,鬧得臉紅耳赤。那些心裡郁卒的,常借酒澆愁,醉了又大聲吆喝,甚至拔劍擊柱,弄得朝廷上雞犬不寧。 連一向大而化之的劉邦都逐漸受不了,他經常有意無意地逃避上朝,使朝廷工作效率也受到影響。 蕭何於是推薦魯國儒者叔孫通作宮殿禮節的規劃。 叔孫通是周王朝的王族,本為姬姓,祖先世代在魯國為大夫,後稱為叔孫氏。 不過,禮節卻也是劉邦最不喜歡的事。 在晉見皇帝後,叔孫通表示:「儒者雖在進取方面的力量較不足,不過合於亂世,但卻頗有利於守成,對和平時期力量的凝結有很大幫助。 「蒙皇上准許,微臣將徵調魯國的儒者,配合微臣的弟子們,共同來起擬朝廷禮儀。」 劉邦:「這會不會太難啊?」 叔孫通:「五帝和夏商週三王在禮樂儀式上,都有很大不同,因時世和人情的需要,有簡單也有繁重的,微臣認為不妨採用較簡單的古禮,與秦國的繁文縟節稍有不同。」 劉邦:「是可以試試看,但要儘量的簡單,要考慮我能夠作得到的啊!」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