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劉邦大傳 | 上頁 下頁 |
九七 |
|
「諸侯安定時,可以利用黃河及渭水運輸便利,將天下財貨、貢品供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河而下,又可方便供應討逆軍糧秣(蕭何便在這種條件下,讓劉邦有足以對抗項羽的資源),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婁敬之看法是非常有道理的。」 在策略上,劉邦一向非常信任張良,便下令「多數服從少數,即日駕車西入關中,並決定以長安為京都,開始作有計劃的建設。 婁敬看法正確,拜為郎中,號奉春君,賜姓劉氏,從此 改稱為劉敬《史記》中有《劉敬列傳》。 張良的健康情形一向不好,加上多年勞累,病情加重,藥石效果不佳。但他曾接受黃石公贈書指點,頗通道家修身養生之術。 西入關中途中,宿疾發作,張良乃進行絕食治療,以靜心行氣調適身體,並向劉邦請長假,不出門戶。 很多朋友勸他,連劉邦都承認張良的功勞,應趁此機會取得富貴。 但張良卻坦然表示:「我世家為韓國宰相,韓國滅亡時,我不惜萬金之資,只努力想為韓國報仇,更不怕艱難地企圖暗殺秦始皇,使天下為之振動。 「如今我只憑三寸舌而成為皇帝的老師,封萬戶侯,對我這個沒有國家的普通百姓,已是最高的身份和地位了,我張良也相當的滿足,所以不想再於俗世爭名奪利,但願能跟隨赤松子去作神仙游啊!」 這份聲明無疑表示張良雖受劉邦重用,卻全無野心,因此從頭到尾,張良都是劉邦最能放心的一名重要幹部。 【陳文德說評】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兵甲,死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人類之出世為生,入地為死。但生死其實同是一件事,都只是四肢九竅的作用而已。(四肢九竅是自古中國人認為生命之中心。) 生的時候,四肢九竅是活動的,死的時候四肢九竅均歸於死靜。而人的生命,由出生到每時每刻邁向死亡,也屬四肢九竅的工作。 愈是想求生,愈是怕死亡,這時四肢九竅的損害更大,例如吃得太多太好會傷身,大害怕太焦慮會傷心,求生心切,野心過大會傷情。 所以善於長養生之道的人,在野外行走也不會碰到兇猛的皮虎,在危險的戰場上,也不會為兵器所傷。是因為這種人能夠將自己的心身完全合於道,所以兕牛雖凶,無所投其角,老虎雖猛,無所用其爪,刀兵雖利,無所用其刃,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善於養生的人,會作到任何兇猛之物均不傷其四肢九竅,均不置之於死地。 在老子的思考裡,柔弱、無爭是順其自然最重要的態度。審慎地清除自己的欲望和意念,將自己投入自然中,自然的力量是無比偉大的,投入自然的人也會在其中呈顯其力量和偉大。世俗的利害,對他則如浮雲一般的淡薄。 張良建立的功勞絕不亞于韓信和蕭何,他對劉邦的影響力,比之兩人,或許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張良所表現的,卻是柔之又柔,弱之又弱。 甚至他在最基本的食欲上,也以不食人間煙火來讓自己清心寡欲,到達根本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來引誘他和傷害他的境界。在漢王朝成立後的一連串陰謀鬥爭中,連謹慎不心的蕭何都難免受傷害,但說話一向直爽、行動一向大膽的張良,反而從頭到尾都平平安安,甚至愈來愈得劉邦信任,可以稱得上是位深懂得體認自然及生死的得道之士了。 ◎第二章 封賞功臣 〖分封功臣到底是件龐大又複雜的工作,地位及封賞必須和功勞相配,但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功勞較大而爭執不下,使分封的工作遲緩而無效率。〗 §天子親征,確立從屬關係 重要的大軍團領袖必須安撫,也成了最早的一批諸侯王。 但這些人對新政權威脅最大,分封他們,多少是在心不甘情不願之下,不得不作的決定。 韓信的30萬大軍,雖已劃歸朝廷主力,但韓信擁有楚地,仍是劉邦之外的首席軍事強人。 特別可怕的是韓信的軍事天才,劉邦自認望塵莫及。 為求王朝安穩,韓信是非設法處理不可的重大威脅。 但處理韓信是萬萬急不得的事,萬一狗急跳牆,韓信的可怕絲毫不亞於項羽。 劉邦心裡明白,一定非得小心審慎地應付不可。 不過第一批諸侯王中,第一個「中標」的,是始終保持中立狀態的燕王臧茶。 臧荼的燕王是項羽封的,劉邦不過是承認既有的事實而已。所以劉邦建立漢王朝以來,臧荼只是消極的不抵抗,並未積極表示支持新政權。 劉邦遷都關中後,臧荼更有「天高皇帝遠」的感覺,他有意趁機獨立,脫離中央的管轄。 由於齊地自從韓信遷調為楚王后,一直未有新王,更讓臧荼有機不可失之感。 七月,臧荼便宣佈不再奉侍大漢王朝。 為了表示統一決心,不惜任何困難,劉邦決定御駕親征。 隔月,趙王張耳和長沙王吳芮均已年老病故,其子繼承其王位,但忠誠度也出現了危機。 臧荼原先判斷劉邦不可能派部隊前來,他可以強度關山,再讓劉邦不得不承認事實。但沒想到劉邦卻克服萬難,親率大軍征討,他的心裡難免大起恐慌。 燕軍兵力不多,沒多久便被漢軍包圍,臧荼只好投降被俘。 劉邦於是以太尉長安侯盧綰為燕王。 盧綰是劉邦青梅竹馬的友伴,兩人同鄉又同年同月同日生,從小盧綰便在劉邦身旁搖旗呐喊,兩人感情猶如兄弟。 不過盧綰沒有什麼能力,在建國期間功勞不多,因此成為第一個不靠自己力量受封的諸侯王。 由此已顯示劉邦有足夠軍力,不必再承認既有力量,可憑自己的喜好和關係來晉封諸侯王了。 項羽部將利幾本以陳地司令向劉邦投降,但劉邦卻一直未重新晉封,只要求其部隊在穎川等待。 劉邦由燕地返回時,至洛陽駐營,便召見利幾。利幾先前曾和臧荼有過聯繫,害怕被劉邦知道,而且這個時候召見,具有相當敏感性,恐入洛陽後遭害,乃宣佈獨立,劉邦親率部隊擊之,利幾兵敗被殺。 劉邦返回關中,進行新京城長安的規劃,並著手興建長樂宮。 §再制韓信,確認軍政大權歸一統 在劉邦著手確立新政權權威之際,首先蒙受打擊的便是軍事強人楚王韓信。 韓信3O萬大軍被收編,齊地也被收回,雖仍保有天下第一大藩的楚國,但到底和固陵之約——共分天下——有很大差異。韓信的心中,自然相當地不平。 到楚國後,韓信先巡撫諸縣邑,並統合管轄楚境之軍權,出入皆有部隊相隨,以防劉邦再度突擊奪取軍隊指揮權。 韓信的舉動自然很快傳入劉邦耳內,這無疑是對新政權的公然對抗,劉邦內心自然不大痛快。 這時候,卻又發生一件讓劉邦更無法接受的大事。 項羽左右大將之一的龍且,死于濰水之戰,但另一位大將鐘離眛在該下之圍後便失去行蹤。 鐘離眛曾數敗劉邦軍隊,劉邦對他痛恨不已。 鐘離眛和韓信卻英雄惺惺相惜,尤其韓信對鐘離眛的智謀和勇略頗為欣賞,因此在劉邦的追趕下,鐘離眛暗中依附韓信。沒多久,劉邦知道這個消息,他下令逮捕鐘離眛,解送至京城審判,但韓信置之不從。 10月,負責追緝鐘離眛的官員正式向朝廷提出,韓信庇護朝廷重犯,有造反的意圖。 劉邦召見陣前會議,詢問軍團將領們的意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