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劉邦大傳 | 上頁 下頁
八七


  面對項羽的怒目而視,劉邦愈罵俞神氣.好像感覺自己能夠對抗項羽的確很了不起,於是難免有點得意忘形了。

  再看到項羽氣得哇哇叫的樣子,劉邦「促狹」的童心更強了,他不禁愈罵愈大聲,抑揚頓挫的聲音響徹整個山谷。

  項羽表面上似乎情緒反彈很大,其實他早囑咐好麾下的弓弩手,準備乘機偷襲劉邦。

  由於劉邦在一般弓箭射程之外,楚軍弓弩手決定採用弩來偷襲。

  弩是一種必須由數名士兵同時操作的遠射武器,大多由銅製成,主體是個鑿於箭溝的台座,長約六十公分。弓身前端有一個牙鉤弦,操作者只要將弦用力後拉,置之於名叫懸刀的凸起物,然後將箭置於溝中,瞄準後再以懸刀的扳機作用引動箭身,箭便會立即飛出。

  這種奇射程頗遠,而且箭頭大多綁有石頭,用以打擊目標。此外管通常是藏在矮樹叢中發動,以讓對方在毫無準備下受到襲擊。

  由於廣武山屬樹叢很少的黃土高原區,劉邦根本沒有想到項羽會偷襲他,更由於距離遠,只用肉眼並無法發現藏在矮樹叢中的弩。

  楚軍飛弩射至,劉邦應聲而倒。

  幸好距離夠遠,強弩之末只擊中劉邦的右胸,雖不致讓他命喪黃泉,但肋骨可能也斷了好幾根。

  起先劉邦真是被嚇壞了,胸前重重的一擊使他昏了頭,他甚至不知發生了什麼事。

  但他很快地警覺過來,明白自己受了重傷,胸前痛入肺腑,但這件事絕不能讓敵人察知。於是他使盡吃奶的力氣大叫:「蠻子射中了我的腳趾頭。」

  身後的護衛自然飛快將劉邦搶救入城中。

  項羽則傻在當場,他看到劉邦倒下又站起,並大呼腳痛,心中不禁有點半信半疑。好不容易碰上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劉邦居然如此命大,讓他很難相信。

  「難道只有輕傷?看樣子好像真的沒什麼嚴重,這傢伙還真是鴻福齊天!」

  眼看功虧一簣,項羽心中也很鬱卒,只好先退回營寨中,再行打探消息。

  §欺敵計,強行抱傷巡視全軍

  漢營中則早已一片混亂。

  主將在全體軍士面前受創,對士氣必會有嚴重打擊,甚至可能全軍崩潰。

  但劉邦的確痛得站不起身。

  御醫自然很快地趕來醫治包裹,劉邦也火速召見張良共商對策。

  張良勸告劉邦強行起來,用木棒支撐著坐在馬上,到各營巡視一番,以事實證明「主將安好無恙」。

  劉邦當然也知道這件事的重要性,於是不顧醫生反對而接受張良建議,穿著沉重的盔甲坐在馬上,一副無大礙的模樣,到漢城各營寨去走了一趟。

  劉邦強忍著疼痛,臉露微笑地接受全體軍士的歡呼,然而他內心卻覺得自己這次可能活不下去了,因此只有盡全力而為吧!

  楚軍細作果然很快將劉邦無大傷的情況向項羽報告,項羽也只好放棄乘勝攻打漢城的計劃。

  但劉邦傷勢實在太嚴重了,核心幹部為怕消息走露,特別安排劉邦出外視察各戰線情況,其實是將劉邦急速送往成皋,以接受較好的照顧和醫療。

  這段期間正好齊王向楚軍求救,項羽急著到處調遣兵馬,讓龍且率領大軍以救齊國,對劉邦在漢營的情形也就無暇追究了。

  齊國馬上將展開關鍵性的決戰,為穩定北方防務,劉邦在病中下令真除張耳為趙王。

  危險期總算度過了,為鼓舞士氣,並消除關中盛傳劉邦傷重的謠言,劉邦決定返回關中一趟。

  為避免楚軍起疑,劉邦在進入原塞王的首都櫟陽市時,故意高舉著司馬欣的首級,這或許是蕭何為安撫關中軍民之心所作的特別安排吧!

  其實劉邦此時還是不得休息,廣武前線戰場仍處於緊張對峙中,隨時會有情況發生。因此他在關中只待了四天,便又趕回漢城指揮部,以準備應付下一波的對抗。

  【陳文德說評】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七章):「善行無轍跡,善言無暇滴,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此章節的重心在教導人們順其自然之要,順其自然絕非放任,放任容易奢欲。順其自然者,不刻意壓制欲念,但絕不放縱欲念,注視自己的欲念,觀照它,關心它,不去控制或壓抑之,反而容易使欲念自然消失於無形。

  善於處事者,一切順其自然,反而不會顯露痕跡,使事情順利進行。善於說話的人,不刻意狡辯,所以反而沒有任何過失。善於推算者,不用心智,因此也不必苦思謀略,耗費心機。懂得隱藏的人,不用門戶來拘限,反而不會引發別人的好奇,能夠真正守住自已的秘密。善於結納人心者,會針對別人需要,所以即使不用繩索捆綁,也沒有人會離開。

  是以能夠體會自然之道的聖人,最有能力拯救世人,絕不會放棄需要救助的人。又由於他們能夠體會萬物的自然功能,因而最能拯救萬物,絕不會放棄需要幫助的萬物眾生。唯有能夠做到這樣的人,才稱得上是精微聖明。

  襲明的意思乃因物為用,因物以明之,所以不會妄作聰明,一切體察自然之力,順自然以行之。

  其實,善人和不善人的本身也是自然。善人固能指導不善之人而成為其老師,但沒有這些不善之人,也就無法顯示善人的智慧,所以不善人是善人之資源。不尊重自己的老師,不愛護自己的資源,就算有足夠的聰明才智,仍會自陷於大迷惑中,這種道理便是所謂順其自然的奧妙。

  綜觀楚漢相爭發展到此階段,項羽已明顯轉強為弱。由於其個人之客觀條件原本遠優於劉邦,使項羽一直想讓自己成為天下的至尊,用他自己的方法來控制天下,統治天下。

  為達這個目的,項羽真可說是苦心積慮。他不但自律嚴格,進而也嚴格要求其夥伴,以至於在戰術上雖能百戰百勝,但夥伴卻愈來愈少,反而逐漸落入了弱勢。

  劉邦的作風則比項羽更像個凡人。他起初並沒有太大的野心,也沒有完整的規劃,多少有點像是被拱出來的。但他卻頗懂得順勢而動,忍住接踵而來的挫折,一步步往前邁進。他不太要求壓制自己的欲念,使他活得更像個凡人,因而他也比較不會要求別人,讓別人感覺到他是個需要幫助的人。

  就是這股力量,讓劉邦周圍的人愈來愈多。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法來幫助劉邦,因而比幫助項羽更來得有成就感,自然而然地拱他的人也愈來愈多,使劉邦的力量愈戰愈大,愈敗愈旺。

  項羽不斷地流失夥伴,他的猜忌心使他不斷地放棄別人。劉邦正好相反,他從未放棄人,不論是何種類型的夥伴,他都依照他們各自的樣子和他們緊系在一起。不論他們用的是什麼態度,劉邦幾乎都能接受,也因為這樣,劉邦終能在「有容乃大」的策略下不斷地成長,慢慢地佔有了優勢。

  ◎第二章 三角習題

  〖蒯徹對韓信說:「如今不論楚王或漢王,勝負關鍵在君王,君王為漢則漢勝,為楚則楚勝。所以誰也不用去幫他們,讓楚王、漢王俱存,我們才能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

  §要幹就幹真的

  暫時僵持住的楚漢戰場能否很快地解開,最重要的關鍵在韓信的態度。

  聽到龍且軍團潰亡時,項羽幾乎嚇壞了。生平中他第一次感到強烈的恐懼感。

  一時間,這位年輕卻馳名天下的無敵將軍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一絲「絕望」的念頭首次出現在他的腦海裡!

  「我真的輸了嗎?」

  但劉邦卻似乎尚未清楚韓信的重要性,他正為自己的傷勢未愈、事情又忙得不能休息而煩惱不已。

  就在這段期間,韓信已完全平定了齊國,正著手整建復員的工作。他認為自己成就了一件了不起的功勞,身份地位也似乎到了必須有所改變的時候了。

  因此,他派遣使者向劉邦提出了一個要求。

  「齊國人的智謀偽詐多變又反復不定,南邊又有楚國,如果不能有效地管理,對我們是相當不利的。所以請暫時晉封我為齊國的假王,以能有效地鎮壓之。」

  劉邦聽說韓信使節來到,本來非常高興,也正式在朝儀中接見使者。

  他期待韓信能在穩定齊國後立刻率軍南下,從背後威脅項羽,以減輕自己的壓力。

  但韓信只要求自己的地位,一點也沒提到較積極性的建議。

  滿心郁卒的劉邦不禁怒駡道:「這傢伙應該知道我被困在這裡,他不想辦法趕快幫助我,卻只想自立為王,真辜負我……」

  話還沒講完,站在身旁的張良和陳平分別走近,輕踏劉邦的腳。劉邦也警覺,立刻住口不言,回頭看看這兩位心腹的謀士。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