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劉邦大傳 | 上頁 下頁
五六


  §人為刀俎,走為上策

  緊張情勢過去了,雙方又恢復敬酒寒暄。

  過沒多久,劉邦便藉口上廁所,離座而出。

  張良和樊噲也立刻跟隨著離開席宴。

  項羽心中有數,故不表示意見。

  倒是範增心裡很不是味道,怒視著這些客人無禮地全部離席。

  劉邦一到了外面,張良便催促他趕快逃走。

  劉邦表示;

  「未和項將軍相辭便離去,是非常不禮貌的!」

  樊噲不以為然道:「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難道還要留在這裡任宰任割嗎?」

  張良認為項羽並無意殺害劉邦,因此一定會諒解劉邦的不辭而別。

  但為了對項羽有所交代,張良便問劉邦是否帶來任何禮物。

  劉邦表示:「我帶來了一對白壁,是要獻給項王的,還有一對玉鬥要給亞父(指范增)。因為亞父一直表現得很不友善,使我沒有機會拿出來,就請先生為我呈獻吧!」

  張良慨然應允。

  由於鴻門離灞上有四十裡路,又是不太公然地私自離去,劉邦乃將馬車和護衛百人全留了下來。他只騎一匹馬,由樊噲、夏侯嬰、靳疆、紀信等人擁盾持劍護衛著從驪山走下來,先進入芷陽道,再由小路轉往灞上。

  張良一直跟隨到芒陽,劉邦才向他表示:「從這裡到我們營帳約二十裡左右,先生可以估算我們到達的時間,再進去向項王辭行。」

  古時的20裡約為現在的6公里,若以快步行進,來回也得2個多小時左右。

  項羽在宴會中空等了2小時,實在很難想像。

  《史記》這段記載似乎頗有問題。

  總之劉邦是私下逃走了,但項羽似乎沒有生氣,可見項羽雖殘忍,對同輩的「友人」倒算滿寬容的。

  張良將劉邦的禮物呈獻給項羽和范增時,項羽雖有點生悶氣,倒也還算接受了。範增則非常憤怒地以劍擊破玉鬥,並喃喃自語地感歎道:「哎,這個年輕人真是糊塗啊!日後奪取項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了!今日不除劉季,我們稱霸的日子也不會太長了!」

  劉邦回到灞上,立刻斬殺曹無傷。

  【陳文德說評】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二章》:「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老子常說,反者道之動。天下事變化的道理,經常是正反相補的,有利必有害,而有害時,利也往往隱藏在其中。如果能真正領悟到此一道理,便能夠忍耐到底、堅持奮鬥,等到「利」的力量穩固後就能轉危為安,這也便是佛家所謂的「達摩」。

  因為委屈的反而容易保全,伸展前常需要彎曲,低下的地方則積水愈能滿盈,破舊的才能得到更新,取得少的人比較能得到滿足,想獲得更多反而會自我迷失。所以得道的聖人很懂得保持最基本的形態(一之道,一是數的開始,亦即喻一切的根本),以作為天下人的模範。

  不急著自求表現,反而可以使別人更看清您的態度;不自以為是,反而能將自己的心意表達得更清楚;不自我誇耀,反而比較能顯示自己的功能;不自大自滿,所以幸福才能長久。

  只有什麼場合都不去相爭的人,才能得到天下人都無法與之爭的結果。自古以來,忍受委屈的才能保全自己,此誠非虛言。唯有真正去實踐此一道理,並以之為歸趨,才是得到成功的最重要法則。

  鴻門宴會前夕,劉邦從先入關中的優勢,急轉直下,成為項羽北線征秦軍團的俎上肉。這種爬得高又掉得快的危急之勢,很多人經常無法適應,因此常會求全力一拚,反而得到全面崩潰的結果。

  劉邦聽從樊噲和張良勸告,撤出咸陽而駐軍於灞上,壓抑了自己的欲望,也使自己獲得一線的生機。

  如果當時他仍在咸陽,項伯必無法及時通知張良,而項羽也將直接攻打咸陽,不會對劉邦善罷干休的。

  少則得,多則惑,的確有相當宿命性的道理。

  鴻門宴中,劉邦、張良、樊噲的表現都令人激賞。由於他們在面臨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之際,能夠完全豁出去而順應命運之安排,反而使自己得以順利脫離危險,重新獲得生機。

  於危機中堅持到底,接受命運的考驗和安排,這便是每一個人心中最好的「達摩」。

  ◎第三章 項羽分封天下

  〖項羽儼然成了八百年前的周公旦,但周公旦在分封諸侯時有宗法和封建制度為客觀依據,項羽則完全憑自己的喜好來處理這個敏感又複雜的問題。〗

  §項羽火燒咸陽城

  鴻門之宴後幾天,項羽便引軍進入咸陽;劉邦自然不敢阻擋,仍留駐於灞上,采觀望態度。

  對敵人一向殘酷的項羽立刻下令大肆搶奪。

  降王子嬰首先遇害。

  所有皇宮、貴族的官邸和富商的巨宅全都被劫洗一空,人民的生命財產也得不到應有的保障。由於劉邦曾下令約法三章而禁止搶劫,是以秦國官民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形下受到嚴重的傷害。

  項羽更一不作,二不休地下令火燒咸陽城。

  這簡直是空前的愚行,但項羽似乎得意忘形了,他根本無暇考慮戰爭以後的復員和善後工作。

  範增似乎也沒有勸阻過項羽,或許是因為鴻門宴的怨氣猶未消吧!既然在坑殺了數十萬秦兵後,秦民已對項羽毫無好感,那麼不如兇悍地給予強大的傷害,讓他們恐懼得完全失去報復的能力。

  但以日後劉邦再出關中的情勢來看,秦民不但迅速反過來支援劉邦,並且在楚漢相爭期間義無反顧地支持漢軍,項羽和範增的恐怖政策似乎產生了反效果。

  而且最糟糕的是,範增似乎只是位軍事參謀,而不是經營上的幕僚長,所以他根本不關心秦皇室的圖書、資料和文件,才會允許項羽火燒皇宮及咸陽城。

  項羽的這把火,使秦皇室統一天下後辛苦建立的所有檔案全毀於一旦,如果不是蕭何已經事先搬走了不少,漢王朝成立以後可能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才能把這些經營天下必備的資料重新恢復。

  從這裡來看,項羽的集團似乎沒有統一中國、或用一種新的制度來規劃天下的野心。項羽和範增仍將自己的思路局限于楚國式的聯盟國家體制。

  火燒咸陽最糟糕的影響,是對中國文化的嚴重破壞。秦始皇焚書只將民間的文物毀於一炬,除了少數隱藏起來的以外,幾乎所有的書籍都保存在咸陽城的府庫中。如今這些典籍又被項羽粗野的一把火給燒光,於是秦以前華夏文明數千年的記錄幾乎全完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