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劉邦大傳 | 上頁 下頁
四七


  【陳文德說評】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八章》:「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興,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之極。」

  真正好的將帥,是不用去表現其武勇的,真正善於作戰者,必冷靜去分析其客觀情境,不輕易激動感情。善於克敵制勝的將領,不隨便去與人爭勝,善於驅使他人的,是懂得謙卑居人之下的人。所以懂得「不爭之德」,懂得「用人之力」,才能體察大自然的道理,也是自古以來最基本的道理。

  在老子《道德經》中,很少提到戰爭,老子思想中基本上是反戰的、無戰的,所以這一章所談的題材,在《道德經》中是很難得一見的。

  但這一章所談的戰爭,還是反戰和無戰的,將帥不用表現其武勇,也不用表現其智慧,他只要很自然地作一位領袖即可。

  一位領袖最重要的特質是讓人來跟隨,要有部屬,才有領袖,沒有人跟隨,就算是個皇帝,也只是眾叛親離的獨夫而已,不再是位真正有實力的領袖。

  因此,善戰者是不戰不慍,《孫子兵法》中便有主不可因怒而興師,將不可因慍而致戰。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兵之善戰者。

  仁者無敵,在於他之不與人爭;劍聖無刀,在於他之不用刀;有洞察力的人,知道哪些地方是不用去爭的,如何才能集中努力於必要目標上,不用耗費太多的力量。這便是這次西征作戰中,張良對劉邦所作的最重要貢獻。

  善為人下者,不一定都要真正去為別人的下屬。上文的善用人者早已界定能夠為人下者才是領袖,是最懂得指揮別人的人。也就是說領袖不在於強迫別人去執行其意志,而是讓別人為了自己而努力,卻又能協助完成領袖想要他去做的工作。

  領導者通常都很能幹,所以部屬都很無能,反而累死了自己,並不能發揮群策群力之功能。

  如果領導者能適切表現出他的「無能」,或許能夠讓部屬去發揮他們的能力,反而更能達成領導者的功能。

  從這個觀點來看劉邦身為元帥的「處女秀」——西征關中裡的表現,的確有很多老子筆下「軍事領袖」的影子。

  ◎第四章 大秦之死

  〖秦王子嬰乘著白車,以白馬拖乘,穿著白色喪衣,頸子綁白繙,並將玉璽完封,帶著皇帝用的符節,在咸陽城的軹道旁,跪著向劉邦進入咸陽的大軍表示投降。 〗

  §指鹿為馬,趙高測試群臣

  李斯被處死後,趙高以宦人晉升為丞相,稱為中丞相,同時可以在朝廷和禁中掌握大權。

  從小便被割除生殖器入宮,以討好和服侍別人為工作,趙高長期心理上沒有自我價值,所以非常的不安和不平衡。掌權以後,他的內心裡永遠有一股疑問:「群臣真的會以我為丞相嗎?他們是否仍以宦官來看我?他們真的會信服我嗎?」

  他無法相信百官真的會心服於他,那怎麼辦呢?由於年輕時精通於刑名法學,對秦法更是精通熟練,因此他希望能運用自己職位上的合法性,用恐嚇來要求群臣的表面上服從。

  他希望群臣都知道,趙高便是法律,法律必須趙高認同才算數,保身之道不是不觸犯法律,而是要奉承、討好趙高。只要趙高同意,即使犯法也無須擔心,反之,就算依法行事,得罪了趙高便是犯法。

  他苦心積慮,用各種暗示方法,想讓群臣瞭解他的希望和期待,但他依舊不放心,仍然無法確定朝廷上的百官是不是真的完全聽從、完全害怕他。

  因此,他必須進行一項測試。終於,他想到了一個非常瘋狂的方法。

  胡亥很少上朝,但為實驗一下自己的測試,趙高特別安排,有人要送胡亥一匹千里馬,胡亥自然很高興接受這個獻禮。

  想不到出現在朝廷上的卻是一頭鹿。

  「皇上,這就是要送給您的千里馬。」

  胡亥以為是故意開玩笑,便笑著說道:「丞相,你在開什麼玩笑嘛!這明明是鹿呀!」

  趙高故意搖頭不答。

  胡亥只得詢問左右,他們看到的是鹿還是馬?

  有的人不敢回答。

  一些平常便較奉承趙高的,都起哄表示是馬。

  有些較正直的或較少危機意識的,便表示這是鹿不是馬。

  事後,趙高卻將這些指證是鹿的臣屬統統繩之以法,讓臣屬今後再也不敢和他有不同意見。

  表面上,趙高贏得了這回合測試。

  但當這些消息傳到外圍守將的耳朵時,卻引起了廣泛的不安和憤怒。

  劉邦西征路線上的秦國守將之所以迅速崩潰,跟此事件便有很大的關係。

  要命的是,連秦國的最後希望——章邯軍團也受到了影響。

  §司馬頎回報軍情,險些遇害

  當章邯連戰皆捷、所向披靡時,朝廷為了獎勵他,特派遣長史司馬欣和都尉董翳前來幫助。

  司馬欣便是曾協助過項梁的那位秦廷官員,他個性正直,思慮周密,是章邯非常好的助手。

  章邯認為軍人應保持中立且以戰事為重,對趙高的奪權一向抱著不理采的態度。但司馬欣則不同,強烈的正義感,使他對趙高深惡痛絕,對朝廷的變端也抱持強烈關心的態度。

  司馬欣擅長搜集情報,作成分析,對章邯的戰術策略擬定幫助很大,因此章邯對司馬欣相當倚重,兩人感情頗佳。

  只是司馬欣對咸陽城內的情報也很有興趣,佈置不少眼線,專門調查趙高的行為,並常主動透露給章邯。章邯對這種逾矩的作風雖非常不滿,但司馬欣負責任又有正義感,章邯也不便表示嚴厲制止。

  不過,當章邯聽到指鹿為馬的事件時,仍不禁心驚膽戰,但他告誡司馬欣絕不可將這種消息透露給前線將士,否則士氣將受到嚴重打擊。

  不久,便發生了巨鹿大敗的事件。

  章邯幾乎不敢相信楚軍會這麼快攻打過來,因為所有情報都指出宋義不敢揮軍渡河,並且似乎在期待齊國出兵協助。

  對項羽的印象,章邯只知道他是項梁的侄兒,年齡三十歲不到,是個猛將,但絕非統帥之才,所以從未把他當敵手看待。

  智將王離被捕,猛將蘇角和老將涉閑被殺,章邯幾乎是無法相信。

  「怎麼會有這種事?難道是在作夢?」

  但他相信司馬欣的情報絕不會錯誤。

  刹那間,章邯立刻又冷靜了下來,他向司馬欣表示:「我們一定得立刻補充兵力。」

  司馬欣表示贊同,章邯於是指示董翳立刻前往巨鹿附近收編潰敗的殘軍,司馬欣則趕向咸陽請求增援。

  由於事態緊急,司馬欣只率小隊人馬便火速奔向咸陽城。

  回到家中,司馬欣換過朝服,即刻準備上殿晉見胡亥。但侍衛表示,必須先轉報趙高,司馬欣心中暗叫不妙,但由於任務太重要,只得傳報。

  其實,趙高在前線也藏有私人眼線,巨鹿戰敗,章邯非但沒有立刻報仇,反而堅守在棘原,沒有行動。不懂軍事的趙高認為章邯膽怯怕事,不可原諒。

  司馬欣前來請求增援時,趙高更為生氣,但他必須準備奏摺,將戰敗責任全推給章邯,以為自己身為宰相督導不力脫罪。

  司馬欣在皇宮外的司馬門(軍事通報專用)等了三天,見不到趙高,心知不妙,立刻回府探聽情報。

  咸陽城的眼線告訴他,趙高已在延上參奏章邯等剿賊不利,將治以重罪。

  司馬欣大驚,立刻隻身離開咸陽城,返回前線大本營。他害怕趙高派人追捕,不敢走原來路線,便繞山路冒險奔逃。趙高果然派人追殺,由於找不到司馬欣蹤影,只好放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