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劉邦大傳 | 上頁 下頁 |
三四 |
|
§堅強的抗秦陣容 項梁頗喜歡召平的斯文及淵博學識,因此相當認真聽取召平的看法。 召平也認為項梁不宜自封楚王,以免有楚王後裔出現時的尷尬場面。他建議假陳勝之命令,對封項梁為上柱國(楚國最高官職,相當於宰相)。 項梁也高興地接受這個官職,讓自己更是師出有名的渡江北上,收編江北義軍以對抗秦軍。 這一招果然非常有效,首先響應項梁行動的是東陽縣的義軍領袖陳嬰。 陳嬰是東陽縣令手下首席官吏,個性寬厚恭謹,因此地方上的聲望頗高。東陽縣青年子弟響應叛軍,殺害縣令,以群龍無首,將造成縣城內秩序大亂,乃公推陳嬰為領導者,集結有兩萬餘兵力。 但陳嬰的老母親極力反對,她向陳嬰表示:「自從我嫁到你家來,從未聽說你們陳家的祖先中有大貴者,如今你突然暴得大名,若非天命,恐將有大不祥。不如找一個真正有實力的當領袖,附屬于他,大事成猶可封侯,萬一事敗,也比較能苟存下來。」 陳嬰評估自己的個性,也認為的確沒有為「王」的資格,便召集地方長老領袖表示:「會稽郡的項梁,據說是名將項燕之子,項氏世代名將輩出,在楚地聲望很高,如今想舉大事抗秦,非他為領袖不可。如果能由他作領導者,我相信秦國必亡,楚國的復興不遠了。」 於是將兵力全歸屬項梁節制,使項梁的北征軍團實力大增。 英布也在這段期間,結同夥伴蒲將軍,率領他們的義軍並屬項梁系統。 像這樣來歸併的大小義軍頗多。不久,項梁的北征軍團便高達6、7萬人,大本營設置在江北的下邳。 對項梁勢力的暴增並揮軍北上,最為不安的是楚王景駒和他的後臺支持者秦嘉。因此,他倆立刻將主力部隊集結在彭城東邊,以阻擋項梁勢力向北發展。 由於以上柱國官職自稱而未封王,反而合乎了楚國正統王室的禮儀,因此項梁獲得大多數楚國長老的支持,聲勢遠在景駒之上。 項梁乃乘勢對楚軍將領們宣稱:「陳王(指陳勝)最早率眾起義,但因和秦軍作戰不利,生死不知,而秦嘉居然背叛他,更立景駒為楚王,實質上及名義上都不合理,此乃大逆不道之行為,應共擊之。」 在楚地各部落長老號召下,景駒的陣營立刻眾叛親離。項梁乘機全力攻擊,秦嘉被迫撤軍退至胡陵,仍被追及,只得回頭奮戰,兵潰被殺。景駒逃至梁地,也為亂民所殺。 項梁收並秦嘉及景駒殘餘集團,楚軍自此全歸項梁節制,成為抗秦軍最龐大的一股力量。 【陳文德說評】 老子《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意思是說真正懂得「道」之理的人,就如同水一般,它不但可滋養萬物,而且柔弱不爭,完全順乎自然,蓄居於低處,包容一切人們所厭惡之物。水的這三種個性,是完全合于自然之道,所以智者樂水,能深深領會這種道理者,便也最接近「真道理」了。 水處卑下,如同有道之人的謙虛處下。其性柔弱,遇方者方,遇圓則圓,沒有個性,反能表現出最大的可塑性,因而對任何萬物都是有利的。因為它從來不爭,所以也不會招致任何怨尤。 秦王朝的制度,嚴密地由上而下控制,但缺乏下階層的基礎,因此一旦由最低層爆發抗爭,整個制度便立刻崩潰。陳勝的力量其實不大,他的迅速成功,其實是由於秦王朝的組織太脆弱。 但陳勝似乎並未發現他的力量在下層,因而成功後便立刻擺出君王姿態,既不謙下也不容眾,盡反了「水」性的特色,也使這股力量形成沒有多久,便也陷於頹弱和崩潰。 章邯所編組的驪山眾,反更合乎居下的「水」性,這股原本是秦王朝系統中最無權、最卑下的群眾,甚至喪失了最基礎的自由。但這股力量卻也最具有凝聚力,所以雖缺乏嚴密的組織,但仍能在最短期內發揮其力量。 反觀各地的義軍則陷入自封為王而相互爭戰的場面。陳勝本身的陣容,便因爭權而由內腐化,創業最親密戰友吳廣也死于陳勝所默許的軍變中。「爭強」使義軍的向心力瓦解,各股小勢力紛紛奪權,同床異夢,使陳勝本身的體系也立刻崩潰。 李良、武臣、陳餘等各懷鬼胎,秦嘉也立景駒為王,充分顯現義軍中缺乏有「氣度」的領袖。 項梁的審慎,雖比其他的義軍領袖較顯得穩重,但他好鬥的楚人本性,仍使他無法整合其他叛軍,能加入其麾下的只屬楚地的小股義軍而已。 黃石老人對張良的教導和啟示,無疑便在於水性中的謙下、柔和及不爭,要他忍得住眾人所無法接受的恥辱,由此來觀察張良的領袖風範。 「太公兵法」的精華在柔弱勝剛強,其中的道理也在「水性」。張良將這種道理告訴許多人,卻得不到認同,但當他碰到劉邦時,卻立刻有如「知音」,難怪張良要不禁歎道:「沛公殆天授也。」 ◎第三章 雙雄對決 〖這時候,章邯的大軍已牢牢控制住中原地區。其軍隊有30余萬,且陸續在合併降軍,力量不斷增加。相反地,項梁軍卻只有10萬左右。〗 §項梁的心理危機 楚軍渡過淮水後,當代兩位被公認最知兵的將領——項梁和章邯,就要面對面較勁了。 實際上,這兩個人都缺乏實際帶兵作戰的經驗。 章邯原是財經幕僚官,雖然長於計劃,兵學常識豐富,但在戰場上拼死活卻是外行。 幸好他帶的「驪山眾」大多屬原秦國作戰部隊,經驗豐富,獨立作戰能力強,加上章邯善於包裝,以黑色戰袍和黑色旗幟,將秦王朝「企業色彩」的聲望發揮到極限。 在此以前所面對的陳勝軍團,只是叛軍的烏合之眾,訓練全無,默契更差,即使像周文這種「大將」,也是光說不練,所以章邯的全勝記錄,多少也有「敵手不夠強」的因素。 項梁長期流浪的經驗,使他的組織企劃能力獲得了不少的磨練。 楚部落一向擅長獨立作戰,項梁只要佈局作得好,他們自會懂得如何擊敗敵人,倒不必項梁親臨前線指揮。 所以,嚴格來講,項梁也稱不上一位「大將」之材。 但對項梁而言,較麻煩的來自于其心理上的弱點。 或許是幼子,項梁似乎未承襲到項氏的勇武本質。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