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王爾烈全傳 | 上頁 下頁 |
七七 |
|
然而,不久這事又與另一件事聯繫起來了。說來,是巧。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七月二十日至九月二十六日,乾隆第三次東巡。乾隆東巡共四次。其他三次是:乾隆八年(1743年)七月初八日至十月二十五日、乾隆十九年(1754年)五月初六日至十一月十一日、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五月二十四日至十月十七日。乾隆這次東巡,是在孝聖太后去世的第二年。他讓王爾烈扈駕,無疑這也是太后生前愛惜王爾烈所致。 山海關外的廣大關東地界,乃是清皇室的發祥地。那裡有興京(新賓)的永陵,為清帝先祖的陵墓,安葬著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遠祖孟特穆、曾祖福滿、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伯父禮毅、叔父塔察簡古等;盛京(瀋陽)的福陵,安葬著清太祖努爾哈赤和皇后葉赫那拉氏;盛京的昭陵,安葬著清太宗皇太極和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此三陵,稱關外三陵,也叫清初三陵。清帝承繼其先祖基業,追本尋根,十分重視祖宗陵墓與發祥地。滿清入關後,先後曾有四個皇帝計十次赴關東謁陵和望祭長白山。其中,康熙帝三次、乾隆帝四次、嘉慶帝二次、道光帝一次。他們在謁陵祭山的同時,還要行圍習武,考察官員,聯絡蒙古,修葺城垣等。 乾隆帝好大喜功,講究排場,他出巡時,更是車水馬龍,前簇後擁,絡繹不絕。 乾隆帝出巡,往往都要帶上他的心腹臣子和珅。 這次東巡,即有和珅及王爾烈。 當他們來到榆關所屬秦皇島地面正準備駐蹕小憩時,忽然由前面十裡處的山海關馳來一騎,奏稟專請扈篤大臣王爾烈前往。 此騎,乃是山海關總鎮守使專程所差。 為何? 原來,山海關總鎮大人得知乾隆東巡祭祖路經山海關時,要攀關覽勝。這是乾隆習慣的做法了。乾隆帝自命「十全老人」,樣樣都要圖個齊全,以象徵吉利。然而,偏偏在這個時候,山海關東城樓上「天下第一關」匾額上的「下」字那一點墨蹟脫落了,念不成字。事先又沒有準備,那塊匾額又大,又一時地放不下來,時間又極為緊迫,這可將總鎮大人急壞了。正在這時,有人提到了王爾烈這次也隨駕前來。何不將他先接到這裡將殘字補全! 這會兒,待王爾烈得知這個情況後,沒有立即出聲,而是想起一件事來,那就是有關「天下第一關」這五個大字的來歷與題寫。 傳說,山海關東城樓上「天下第一關」五個大字,為明代肖顯所寫。 肖顯,永平府山海衛(今山海關)人,明成化八年(1472年)進士,累官福建按察僉事等。他自小讀書刻苦,酷愛書法。辭官後在家賦閑。肖顯書法宗羲、獻二王。 就在肖顯於家中賦閒時,鎮守山海關的兵部主事奉皇帝命,請名書法家為山海關東門城樓寫匾。為此,這件事就落到肖顯身上了。 肖顯脾氣古怪,不輕易給人家寫字。 兵部主事生怕肖顯不受此請,便備上一份厚禮,親自來到肖顯家裡,並說明來意。最後誠懇地說道:「肖大人要不應此求,再就很難找到第二個人了,請萬萬成全此事。」 肖顯無奈,這才答應下來,並說道:「但有一個條件,那就是不許催我,什麼時候寫完什麼時候算。否則,我不接受所請。因為勉強去寫,是寫不好的。」 兵部主事心想,反正只有五個字,量你寫得再慢,有五天時間也足夠了,便也就答應了肖顯提出的條件。 可是,十天過去了,見肖顯仍沒有來寫匾額。 兵部主事差人前去看望,只見肖顯還沒有動筆,而且整天坐在書房裡欣賞歷代書家墨蹟,根本沒有寫匾額的意思。 但是有言在先,也不好再緊著催促。 又過了十天,兵部主事再次備上些禮品前去看望,只見肖顯還沒有動筆,而是整天地在背誦詩句,什麼「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又是什麼「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青光」,還是沒有寫匾額的意思。 但是有言在先,也只好等待著。 又是十天過去了。待兵部主事再次前去看望時,只見肖顯在後院的牆跟前,雙臂倒背著一條扁擔,側著身子,用扁擔右面這頭在比劃什麼。 兵部主事沒辦法,這才將他著急的心情說明,並說限定的時間已經快要到了。 肖顯聽了,這才長歎一口氣,說道:「瓜不熟,蒂難落啊。」 於是,肖顯讓人在城樓前築起一個高臺,將那塊製成的匾額靠在台前,做好寫字的準備。他又要全衛的人為他磨墨。他用的是一支特製的加上長柄的巨筆。寫前,他在匾前踱來踱去,反復打量。驀地,他將筆蘸飽了墨,疾步來到匾額前,岔開步,一側身,把胳膊伸了出去。看那樣子,就像前些日子在家裡背扁擔練功夫那樣。再一看,又像一員年輕虎將使棍操刀,將全身的氣力一下子都貫注到胳膊上,再通過胳膊傳到手腕上,直至傳到筆端。這會兒,肖顯這個瘦老頭子簡直年輕了幾十歲。看他落筆、運筆、提筆、按筆諸姿勢,使人馬上想起他往日所吟詠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以及「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青光」等。至此,人們才知道,那些天他根本不是在消遣,而是在為寫這字做準備。 兵部主事看得出神。只見肖顯動作越來越快,似有徐徐生風之架勢。那動作,竟像身劍合一的武將,變得身筆合一,運用自如,隨心所欲。正待大家看得目瞪口呆時,忽聽他一聲喊道:「獻醜了。」 這時,待兵部主事同大家若夢初醒,只見肖顯已是大汗淋漓地站在匾額旁邊,而「天下第一關」五個大字已經端端正正地落在匾額上了。筆力雄渾,鋒勢峻拔,章法嚴謹,佈局適宜,疏密有致。這道匾額往那城樓上一懸,同這座城樓雄偉氣勢融為一體,使在場的人無不拍手叫絕。 但是,肖顯卻謙和地說道:「我並不滿意我寫的這幾個字。我本想再用一個月時間研究前人書法,把「天下第一關」五個字的形體結構擺佈好;再用一個月時間讀古人詩詞,開闊胸襟,涵養氣勢;再用一個月時間鍛煉背力、臂力、腕力。只有那樣,才能寫得更加如意。可惜你們過於著急,因而準備工作沒有做好,筆力與神韻尚都見缺,很對不住雄關古城的建造者了。」 這便是「天下第一關」匾額上五個大字的由來。 這會兒,王爾烈聽了山海關總鎮差人所述,想到當年前輩肖顯書寫匾額的風範和天姿,深感此刻落到自己肩頭上的事關重大了。但是,事不宜遲,因為乾隆很快就要來到山海關這裡了,需要馬上寫就才是。 王爾烈來到山海關城樓前,仰面看了看那塊高懸半空的匾額,又看了看那個缺少一點的「下」字。然後,急命人們備上一管好大筆。那是一管抓手大筆。這筆系用棗木做杆,麻線做筆毛。身邊便是一個研好墨的墨缸。他見人們將這些都已準備好,便又吩咐總鎮備上一匹好快馬。總鎮大人不知他搞的是什麼名堂,也不便細問,只好照辦了。這時,只見他飛身上馬,雙腳一磕鐙,那馬便四蹄登開,跑了起來。當那馬跑到「天下第一關」匾額下面時,王爾烈借慣力將那蘸好墨的抓手大筆一下子拋出。呵,不偏不歪,不左不右,不上不上,那筆竟像箭頭一樣射到那個「下」字上,正好將那字缺少的一點補齊。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