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王爾烈全傳 | 上頁 下頁 |
六二 |
|
關於汪氏雙節事,王爾烈在故里時就曾得知,未想今日又有此求,遂感其事,當即以詩志之。詩題為《書汪氏雙節傳後》,詩雲: 二女同居多異志,兩賢相遇真家瑞。 家瑞偏逢變坎坷,賢女空悲共憔悴。 汪君同室曰王徐,浙水清門著節義。 自昔之子號宜家,厥後良人厄遠地。 瞻望母兮目豈瞑,哀弱子兮孤誰寄。 莊姜戴媯無猜嫌,趙姬叔隗均禮誼。 含淒且作未亡人,戮力同肩未了事。 風雨冥冥婋虎驚,籬壁蕭蕭魑魅肆。 凜冽冰霜足禦侮,殷勤針鑿還供匱。 冬夜夏日寒暑長,機筐書篋無時置。 高堂終年子有成,地下報君妾無愧。 賢哉患難有同心,嗟乎傳聞為酸鼻。 福堂應以陰騭酬,弱骨何必鬼神忌。 齊年雙嫠穴同歸,百死孤生空血淚。 閨中嬰白豈為名,身後鼎牲匪我思。 君恩逮下靡有遺,孝子顯親無弗至。 吾為賢者歎餘生,何以報之為良吏。 此詩,後收入《汪氏雙節堂贈言叢刊》書中。 是日,王爾烈正在三通館伏案纂修進獻的《四庫全書》入選原書,忽有公公來宣:「聖上諭詔:翰林院編修、三通館纂修官、辛卯科二甲一名進士、遼陽王爾烈於圓明園『山高水長閣』進見。欽此。」 王爾烈聞知,即隨公公前往。 此時,乾隆帝與太后鈕祜祿氏正在山高水長閣坐著,旁邊有大學士和珅相陪。 王爾烈進閣見過太后和聖上後,當即跪倒,叩拜,誦道:「太后萬壽,萬萬壽!聖上萬歲,萬萬歲!」 乾隆見後,說道:「愛卿平身。」 王爾烈爬起,在一旁立定。 太后看了王爾烈一眼,笑道:「王翰林,都是熟人,一邊落座吧。」 王爾烈說道:「有太后、聖上在此,微臣不敢坐。」 乾隆看了,說道:「太后已賜座,請愛卿坐下述話。」 王爾烈聽了,這才答道:「謝太后,謝萬歲。」 隨即,在旁邊的一張鐵梨木椅子上落座。 乾隆道:「愛卿,你知朕請你來作何?」 王爾烈道:「回稟聖上:臣實不知。」 乾隆道:「愛卿,朕今天要你來,實則是因為家事也。」 王爾烈道:「聖上歷來對微臣恩重如山,有何事相托,只管說來,臣萬死不辭。」 乾隆道:「愛卿,那就好。我就直說了吧,朕想請你作皇十五子永琰的禦師,不知卿可願意否?」 王爾烈聽了這話,瞬間在腦際回旋過好多事情—— 乾隆帝共有皇子17人,而留下名的只有13人,他們是:大皇子永璜、二皇子永璉、三皇子永璋、四皇子永珹、五皇子永琪、六皇子永瑢、七皇子永琮、八皇子永璿、九皇子永璟、十一皇子永瑆、十二皇子永璂、十五皇子永琰、十七皇子永璘。 在這有名的13個皇子中,見存的只有6人,他們是:皇長子永璜定安親王、皇三子永璋循郡王、皇六子永俋質莊親王、皇八子永璿儀偵親王、皇十一子永瑆成哲親王、皇十五子永琰。 在乾隆的這諸多的皇子中,其地位的擺佈,都是經歷著不同的命運的。「雖然同為帝王家,卻是前程有二一」,這話是有一定依據的。 永琰,系乾隆帝第十五皇子,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初六日,生於圓明園「天地一家春殿」。他的生母,為魏佳氏,內管領清泰之女,原屬漢軍,後轉入滿洲旗人,並無特殊身份和神秘背景。她入宮後,好長一段時間都是個普通的「貴人」,僅列在「答應」、「常在」之上,居「嬪」、「妃」之下,更談不上是什麼「後」了。她於乾隆十年(1745年),被冊封為令嬪。乾隆三十年(1765年),被晉升為貴妃。她為乾隆生了四子二女,於乾隆四十年(1775年)死去。 乾隆生永琰時,已年逾50歲。 關於永琰以後的身世,王爾烈並不清楚。只知道在他之先,有這樣幾個皇子。 元後孝賢純皇后富察氏,生有二子。一是皇次子永璉,早在乾隆即位的當年七月,被封立為皇太子,作為嗣子,然而他在乾隆三年(1738年),即已死去。二是皇七子永琮,是乾隆十一年(1746年)出生的,他只活了一年零八個月便死去了。 繼後孝賢貞皇后烏喇那拉氏,是祜領那爾布的女兒,滿洲正黃旗人。當乾隆還是皇子時,雍正帝便把她賜給乾隆當側福晉。乾隆登極後,被冊封為嫻妃。乾隆十年(1745年)晉升為嫻貴妃。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太后鈕祜祿氏的再三叮囑下,被立為皇后,賜號孝賢貞皇后。 她為乾隆生二子一女。二子中,一是皇九子永璟,三歲夭折。一是皇十二子永璂。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偕她南巡遊杭州,由於她勸進乾隆不要貪花戀草,應以龍體為重,因而觸怒乾隆,乾隆就此打了她。她隨即剪掉頭發,要出家為尼。她鬱鬱寡歡,於翌年逝去。正因如此,永璂一直未能得到乾隆的鍾愛,死去後連個封號都未得到。 在這些皇子中,只有皇次子永璉,被公開封立為太子,但是他不久便夭折了。 永琰是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年14歲時,被乾隆秘定為太子,選作為皇儲。他的名字,被乾隆秘寫好,密封,藏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 由於是秘定,只有乾隆一人知道,他人都不知道,也不能過問。因此,王爾烈也是不知道。 永琰6歲從師傅禮部侍郎奉寬讀書,受啟蒙教育;13歲通學五經,從師傅工部侍郎謝墉學近體詩,從師傅侍讀學士朱圭學古體詩。 乾隆對於皇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視的。他所選拔的皇子師傅,都是一些學識淵博的大學士之類的人才。他說:「皇子年幼,但陶冶涵養之功,必從小開始。教導要從嚴,而不得鬆懈。嚴有益而寬多損,此當且記。」 宮廷中,每日五更,天頭還在麻麻黑時,便隱隱有白紗燈引路,迤邐進入隆宗門,那便是皇子們去書房讀書。所學的課業,有滿語滿文、漢語漢文、作詩為賦、騎射武功諸事。 永琰秘定為皇太子後,其書房命名為「味餘書室」。 乾隆常將自己諭旨,寫於紙上,貼于「味餘書室」牆上,以為勉勵永琰攻讀。 是年,永琰18歲,乾隆63歲。儘管乾隆尚未有明諭,但是從那種種跡象上看,必立他為太子無疑。 而今,乾隆竟然要將這樣一付重擔加在王爾烈身上。 凡皇子,幾乎都是傲慢難教。而永琰,更是個放蕩無羈、飛揚跋扈的人,且年齡又大了,實在難以教授。想要將這樣一個皇子培養成有作為的皇帝,談何容易! 這會兒,他聽了乾隆的口諭後,急忙跪地伏身,竟一時沒有說出話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