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王爾烈全傳 | 上頁 下頁


  「那麼,你能背嗎?」崔璨問。

  「能。」

  「能?背誦。」

  隨即,王爾烈背誦開來,道:

  門對戶,殿對庭。射箭對張弓。霜花對雪葉,古柏對蒼松。三更雨,四時風。野碧對天青。大姑喚小嫂,晚輩請尊翁。南山黃豆操犁種,北嶺綠瓜荷鋤耕。古庵小尼竹錘頻敲胸前磬,鄰寺老僧木杵慢撞身後鐘。

  崔璨見王爾烈背誦完了,把臉一沉,問道:「這是書中原有的嗎?」

  「不是。」

  「何來?」

  「自作。」

  「為啥?」

  王爾烈未有恐懼,而是心平氣和、慢條斯理地說道:「回老師問:《笠翁對韻》乃李漁撰。李漁,字笠鴻、適凡,號笠翁,浙江蘭溪人氏。康熙年時,流寓金陵。其家設有戲班,常給各地達官貴人門下演出。著有《閒情偶寄》,包括戲劇理論、飲食、營造、園藝諸內容。所作傳奇《比目魚》、《風箏誤》等十種,均存,合稱《笠翁十種曲》。另有短篇評話集《十二樓》。時人稱他李十郎。《笠翁對韻》,共二卷,上卷為上平聲各韻,下卷為下平聲各韻,共三十韻。以聯對形式介紹各韻中常用字及對仗方法。有多種刊本,流傳廣泛。對於背誦李漁《笠翁對韻》,我有一個想法。既然他能作,我等怎麼就不能作!所以,我又依韻作了一韻,還請老師指教。」

  崔璨聽了,心裡暗暗讚揚。

  接著,崔璨又讓王爾烈背誦《龍文鞭影》中的「一東」韻。

  《龍文鞭影》,也是一部講述詩韻、對仗的書,由明代蕭有良撰,楊臣錚增訂,清代李暉吉、徐灒補續,從而更加完善了。它與《千家詩》所附詩韻、偶句相比,則更為臻美些,當然也更加深奧些,但很不易記誦。要能夠背誦下來,是需要有一定理解能力的。

  這會兒,王爾烈聽了老師崔璨的話後,便邊走邊背誦開來:

  粗成四字,誨爾童蒙。
  經書當曉,子史須通。
  重華大孝,武穆精忠。
  堯眉八彩,舜目重瞳。
  商王褥雨,漢祖歌風。
  秀巡河北,策踞江東。
  太宗懷鷂,桓典乘驄。
  嘉賓賦雪,聖祖吟虹。
  鄴仙秋波,宣聖春淩。
  愷崇鬥富,渾浚論窮。
  王使撫虜,魏臣和戎。
  恂留河內,何守關中。
  曾除丁謂,皓折賈充。
  田驕貧賤,趙別雌雄。
  田戎簡要,裴楷清明。
  子尼鳴節,少勉放箏。
  巨伯陽誼,許叔陰功。
  代雨李靖,止雹王崇。
  和凝衣缽,仁傑藥籠。
  義論儉讀,展獲勤耕。
  占風令伊,辨日愛生。
  敝履東郭,粗服西宮。
  盧杞除患,彭寵言平。
  放歌漁老,鼓枻詩翁。
  韋文朱武,陽孝綴纓。
  綺閭賈母,投閣揚公。
  梁姬值虎,馮後當熊。
  羅敷陌上,通德宮中。

  崔璨聽到這裡,臉上現出笑容,說道:「好,汝等有如此根基,何須不能作出好詩!待一會兒,大家登上城樓,望著陽春景色,再展詩才。」

  轉眼間,他們來到了東城門大東門下。

  崔璨抬頭舉目一望,見城牆巍峨,雄關確立,門樓高聳,好不威赫。而當年那努爾哈赤所題「東門試駿」四個大字,正懸刻于城門古磚之上,睿睿華重,猷勁樸老,蒼涼古邁,顯示著倥傯歲月逝去之勢,指點著荏苒時光流來之風,無不讓人生出感慨。旋即,他又想到古人東門試駿、轅門射柳的隱隱雄貌,以及今人科場舉試、雄華投筆的浩浩英姿,複望了一下門前的古道,搖曳的邊草,順手捋了一下胸前略有花白的鬍鬚,吟道:「遼陽城,遼陽州,州城銜古道。」

  大家聽了,都把目光投在王爾烈、崔瑾身上。因為在眾學生眼中,能夠對得上這副聯的非他倆莫屬。

  王爾烈和崔瑾也明白,這是老師在專為他倆出題。

  這會兒,王爾烈瞅了崔瑾一眼,意思是說,你先答對吧,奪個科場首竣。然而,崔瑾卻未有應允,覺得自己是老師子侄,怎好捷足先登。王爾烈看看,也不好冷場,略加思索,便出口答道:「東門外,東門裡,裡外通今風。」

  「好!」眾人一聽,都齊聲喝采。

  崔璨並沒有回頭,面對著城門樓,繼續吟哦道:「東門試駿,風浩浩,常伴分鬃烈馬。」

  王爾烈心裡明白,既然老師未有停頓,接著出題,這同樣是照著自己來的,不能再推給他人。於是,眉眼一展,馬上出口答道:「西城競鵬,雲飄飄,久隨並翅蒼鷹。」

  「好個王爾烈,繼續答來。」崔璨說罷,隨即又出口道:「烈駿登壇,進士及第,春風得意。」

  王爾烈一聽,知道老師的試對開始切題了,由演馬已經轉到習墨、由武到文了。於是,他更是順心隨意,當即拈來,道:「金榜題名,狀元還鄉,馬蹄爽急。」

  「好你個『狀元還鄉』,連『進士及第』都未看在眼裡。我再要你連中三元。」隨即,崔璨又出題道:「解元、會元、狀元,何時汝等可取三元連中。」

  中國古代所舉行的科舉考試中,以取中並名列第一者為元。鄉試第一者稱解元,會試第一者稱會元,殿試第一者稱狀元,合稱三元。在三元中,科名最高的就是狀元了,故狀元者又號稱「大魁天下」。那麼,在歷代科舉考試中,能夠連中三元者又有幾人呢?清王之春,字爵棠,一字芍棠,湖南清泉(今衡陽)人氏,光緒年曾以湖北布政使使俄,官至廣西巡撫,後因坐事奪職,著有《通商始末記》、《使俄章》、《瀛海厄言》、《椒生隨筆》等。他在《椒生隨筆》中記載,古今文三元連中者,只有十三人,他們是:唐代的張又新、崔元翰,宋代的孫何、王曾、宋庫、楊置、王岩叟、馮京,金代的孟宗獻,元代的王宗哲,明代的商輅,清代的錢檠、陳繼昌。順治初,有武三元王玉壁。獨陳繼昌(字蓮史,湖北蘄水人),人雖呼為陳三元,然而其禦牌日「四元及第」,則朝考亦為第一人也。他每試皆列首,故有小印雲:「平生不作第二人」,又一印雲:「古今第十三人」。就是以歐陽修、王文恪的才學,僅取得其兩元,而大魁竟失,榮名豈易盡占哉?歷代科場,亦有熬費人一生心血者。

  康熙三十年(1699年)己卯科鄉試,廣東貢生黃章已102歲。他赴考入場時,他的曾孫挑燈作前導,燈籠上書寫著「百歲觀光」4字。然也有其榮耀事。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壬戌科殿試,狀元蔡升元,乃康熙九年(1670年)庚戎科殿試狀元蔡啟博之侄。蔡升元及第時,其父蔡啟賢年僅46歲,他曾作《紀恩詩》雲:「君恩獨被臣家渥,十二年中兩狀元。」乾隆十九年(1754年)甲戌科殿試,狀元莊因培,其兄莊存與中乾隆十年(1745年)乙丑科殿試榜眼,遂調以詩雲:「他年令弟魁天下,始信人間有宋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