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秋瑾-競雄女俠傳 | 上頁 下頁 |
七四 |
|
§舉事檄文 秋瑾把光復軍存在的意義和目的寫成《光復軍起義檄稿》,可以認為這篇文章高度概括了秋瑾的一貫主張。秋瑾在四處奔走召集會黨首領時,不是依靠文章,而是依靠自己過人的口才,她的言詞就像這篇檄文一樣充滿感召力。原文收集在《秋瑾集》裡。在秋瑾被捕後不久,紹興府在搜查大通師範學堂以及和暢堂時,發現了這篇沒有標題的原稿,把它作為罪證公開發表。《光復軍起義檄稿》的標題是經過討論後來加上的。文章比較短,言辭像詩一樣簡練。 芸芸眾生,孰不愛生?愛生之極,進而愛群。蓋種族之不保,則個人隨亡,此固大義瞭然,毋庸多贅者也。然試叩我同胞以「今為何時?」則莫不曰「種族存亡之樞紐」也。再進而叩以「何以可以免此存亡之問題?」則又瞠然莫對;否即以「政治改革」為極端之進化矣。嗟夫!歐風美雨,咄咄逼人,推原禍始,是誰之咎?雖滅滿奴之族,亦不足以蔽其辜矣! 大意是,個人的人生和國家安危聯結在一起,民族興亡關係到個人生死,但是,國家正站在民族興亡的十字路口,但卻無人能夠回答應該怎樣跨過,政府認為實行政治改革(革命)是激進的行為要堅決鎮壓。歐美還有日本正在一步步侵略中國,即使滿族王朝被滅絕,也無法抹去他的罪孽和帶給中華民族的災難。 夫漢族沉淪二百有餘年,婢膝奴顏,協肩他人之宇下,有土地而自不知守,有財賦而自不知用,戴醜夷以為主,而自奴之。彼國儻來之物,初何愛於我輩?所何堪者,我父老子弟耳,生於斯,居於斯,聚族而安處,一旦者瓜分實見,彼即退處藩服之列,固猶勝始起遊牧之族,奈何我父老子弟乃聽之而不問也?年來防家賊之計算,著著進步,美其詞曰「立憲」,而殺戮之報,不絕於書;大其題曰「集權」,而漢人失勢,滿族梟張。 由於偶然的機會,滿人來到中原,他們不熱愛中國。問題是我們漢族沒有氣力,面對滿人的為所欲為不敢發出一聲抗議,反之,千方百計防備革命黨,採取各種方法殺戮革命黨人,以所謂的政治主張「立憲」欺瞞民眾,粉飾自己。逐步把權力賦予漢族的做法只是形式,使中國國力衰竭的元兇就是權力集中在滿人手裡。 嗚乎!人非木石,孰不愛生而愛群?逼於不獲已。則只能守一族之利益矣。彼既棄我種族置之不問之列,則返報之道,亦所當為,奈何我父老子弟見之不早也? 某等菲薄,不敢自居先知,然而當仁不讓,固亦嘗以此自勵。今時勢阽危,實確見其有不容己者,為是大舉報復,先以雪我二百餘年漢族奴隸之恥,後以啟我二兆方裡天府之新帝國。宗旨務光明而不涉於曖昧,行事務單簡而不蹈於瑣細。幸叨黃帝祖宗之靈,得以光復舊業,與眾更始。所有遣派之兵馬,曉諭如左。是我漢族,自當共表同情也。 檄稿的正文後,緊接著又對起義部隊的統轄名稱等作了說明。光復軍的軍官稱謂採用近代陸軍名稱,如:「總元帥」「師團司令長」等。總元帥指的是部隊長、師團司令官指的是中隊長或小隊長。部隊分為北路、中路及南路三部分,各部隊編制相同,茲舉北路為例(中路、南路除了名稱以外,組織的形式和稱呼均相同): 北路總元帥□□□統帥以下各部 北路第一師團司令長□□□ 北路第二師團司令長□□□ 北路第三師團司令長□□□ 接著,秋瑾又接連寫了《普告同胞檄稿》等宣傳起義的文章,但大多數文章都沒有機會公示於眾。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