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秋瑾-競雄女俠傳 | 上頁 下頁 |
五三 |
|
§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 同盟會成立不久,清朝政府駐日公使汪大燮從孫中山等人的活動中察覺到一種危機,要求日本政府鎮壓留學生的革命運動。其結果,11月2日,文部省頒佈了第十九號省令《關於公私立學校接納清國留學生的規定》,即後來通稱的《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這個規則由15個條款組成,第一條「來日本留學的人需持有清國公使的介紹信」,最為重要的是第九條和第十條「接受留學生的學校,應安排學生住在宿舍或學校監督下的民宅,禁止學生脫離學校任意租房」,「不得接受因品行不良被其他學校勒令退學的人」等,儼然是在向被保護國發號施令,嚴重侵犯了學生的自由,遭到留學生的強烈反對。 最初學生們要求取消第九條和第十條,12月4日,反抗運動愈加強烈,東京的八千六百余名留學生聯合罷課,強烈要求取消文部省令。學生分裂成兩派,一派呼籲退學回國,一派主張採取忍耐態度,繼續學習。主張退學的一派人數眾多,希望繼續學習的主要是第一高等學校、高等師範學校以及陸軍士官學校學習的公費留學生,這些人是留學生中的「上等人」,他們已然踏上可以飛黃騰達的道路,因而不願因中斷學業而斷送前程,而且,他們並不擔心自己陣營中出現「品行不良」的人。但是,主張回國的一派佔據了主導地位,其中就有一些身攜匕首虎視眈眈的糾察隊員,他們到處巡視,因懼怕這些人,幾乎沒有人再敢反對回國。被兩江總督劉坤一親自確定的公費留學生周樹人(魯迅)就是其中一人。 4日當天,秋瑾和陳天華、田桐、易本義等學生幹部一起傾全力督促學生集體回國,他們代表回國留學生組成敢死隊,指揮學生運動,情勢的發展愈來愈嚴重。5日,東京的留學生在飯田町富士見樓召開留日學生聯合會,在會上,秋瑾發表演說,提議集體罷課。消息傳到下田歌子那裡後,下田決定將秋瑾除名。在當時的情況下,即使不被除名,秋瑾也堅決準備自動離開學校了。離開學校時,秋瑾將自己的詩集《白香詞譜》送給曾經輔導自己學習的分校宿舍監督阪寄美都子。 秋瑾和阪寄美都子告別時說,「不要忘了我。」當時的情景深深烙刻在美都子的心中,時隔58年的昭和三十八年(1963年),在小笠原流禮法演講會上她深情地回憶了當時的情景。 此時的陳天華神經衰弱非常嚴重,情緒異常波動,甚至使人懷疑他是否就是寫出《猛回頭》、《警世鐘》這樣犀利的極具啟發性論文的作者。他散發《要求救亡意見書》,呼籲留學生「大家向清政府請願,反對出賣中國的土地、人民和主權」。此時,一些朋友懷疑「他的精神是否不太正常」,勸阻他放棄請願。陳天華聽從勸告,停止了活動。若是在以前,他絕對不可能聽從勸告。令他焦慮不安的是目前留學生的動向,最初,學生們來日本學習是為實現祖國的現代化,現在,這種意識逐漸淡薄,建設祖國的抱負完全變成求學為了「升官發財」,留學代替了科舉,成為賴以加官晉爵出人頭地的手段。許多人精神懈怠,貪圖享樂。面對這種狀況,原本就對留學生持偏見的日本報紙,更加大肆誹謗,「愚昧至極之人,不學無術,道德品質惡劣」等指責的詞語和責難文章充斥版面。 種種現象使陳天華愈加感到絕望。在商討集體罷課時,陳天華曾經表示反對,擔心此舉會招致與日本各界關係的進一步惡化。然而,事態已經發展到相當嚴重的地步,全體留學生必須團結一致,堅決反抗到底,不能自亂陣腳,給日本政府可乘之機,於是,陳天華轉變觀點,決定同意集體罷課。針對日本政府的行徑,絕大多數留學生表現出空前團結,這種萬眾一心的浪潮超出了陳天華的想像,這是促使他轉變立場的重要原因。 面對學生的抗議活動,日本新聞媒體完全站到清朝政府一邊,報紙上蔑視留學生的報道連篇累牘,特別是出現在東京朝日新聞報導中的「放縱卑劣」四字,給予神經衰弱的陳天華以致命的打擊。在《絕命書》中,陳天華寫道: 在日本的報紙上,使用了『烏合之眾』之類無比刻薄惡毒的詞語來對我們進行諷刺嘲諷,而《朝日新聞》等更是赤裸裸地用『放縱卑劣』等詞,處處表示出輕蔑和侮辱,如果我們確實象這四個字所形容的那樣,那也無話可說;但如不是,那將在我們心頭刻上永遠磨消不了的傷痕! 要是中國留學生真的都是『放縱卑劣』的話,那中國必亡不可。還不是僅僅亡國的事,到了二十世紀,這個『放縱卑劣』的人種也將不復存在於這個世界上。我為這樣的詞語而感到痛心! 究竟是怎樣的報導嚴重傷害了陳天華呢?我舉其中一個例子,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十二月六日發行的《萬朝報》上刊登了和東京朝日新聞相同的文章,標題是《清國留學生聯合罷校》,文章先是簡單介紹了《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的要點,後半部分中就出現了「放縱卑劣」這樣的詞語。文章是這樣的: 「日前,東京的八千六百一十余名清國留學生集會,對上個月2日頒佈的文部省令限制公、私立學校接受清國留學生表示不滿,從二三日前開始散發言辭激烈的檄文,不僅集體罷課,一部分人還要求文部省撤回該規定。(中略)實際上,他們只不過是在證明自己喜歡過放縱的生活,品行不良。另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憤恨負責監督學生的留學生會館幹事長楊度(相當於康有為的弟子)濫用手中權力,學生們示威一致迫使其下臺。昨日,一部分學生在飯田町富士見樓召開協商會,在駿河台的留學生會館也召開辯論會,這些行為暴露出支那人的卑劣本性,他們以為集體回國將會對日本非常不利,以此要挾,要求政府廢除那些乏味的規則,其實,這只是他們卑劣意識的表現,而且,建立在這些蒼白無力的理由基礎上的所謂團結,實在只是烏合之眾,他們的行動不會長久,必然在一片哭泣聲中銷聲匿跡。」 文章嘲笑謾駡留學生「放縱……卑劣」,用詞之惡毒絲毫不亞於朝日新聞。明治時期,在新聞報道中經常出現臆造和偏激性的報導,這似乎是當時記者的一種癖好。 《萬朝報》是由著名翻譯家黑岩淚香創辦的,他翻譯的《噫無情》和《岩窟王》等享有盛譽。內村鑑三曾在報社擔任英文欄目的主筆,但是,由於編輯方針逐漸傾向於軍國主義,反對戰爭的內村於兩年前的1903年10月9日辭職,和他一起退出報社的還有後因大逆事件被處死的幸德秋水及日本共產黨第一任委員長堺利彥等。堺利彥是一位社會主義者。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