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秋瑾-競雄女俠傳 | 上頁 下頁 |
一〇 |
|
§彩鳳隨鴉 這一年(1894年)的季秋,壽南被任命為湖南的直隸州郴州的知州,這次任命雖然在湖南撫院(相當於湖南省的省政廳)的《湘撫報》上曾被登載,但實際上壽南並未到任。 其原因是壽南的父親秋嘉禾于1895年1月7日,即農曆的甲午年十二月十二日在紹興家中的和暢堂裡逝世,享年62歲。清朝的官吏,遇到父母死亡時,必須辭去一切官職回到家鄉服喪。「孝」,作為當時中國社會最高的道義倫理,要求民間恪守的同時,官吏們自身必須帶頭遵循。那年,秋瑾也跟隨著父母回到了故鄉紹興。服喪的期限,按照規矩應該是3年,但那時社會局勢風雲變幻,作為身負重要職務的官員,基本上都在1年以內就服喪完畢回歸原職。壽南也是僅在家鄉服喪約半年就回到了湘潭。 在此期間,清朝在國際上遭受了巨大的打擊。1894年8月開始了中日甲午戰爭,清朝政府在9月的黃海海戰和11月的旅順攻略戰中慘遭連敗,然後在次年的1895年1月北洋艦隊全軍覆滅,提督丁汝昌被迫服毒自殺。作為清朝政府的媾和全權代表,李鴻章來到日本,於4月17日在下關與日方代表伊藤博文首相簽訂了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條約中對清政府做出了割讓遼東半島和臺灣給日本,賠償給日本二億兩等苛刻的規定。 條約簽訂後,法國、德國、俄羅斯等三國擔心日本在中國的勢力過於膨脹,於是聯合出面干涉,迫使日本將遼東半島歸還了中國。但《馬關條約》中的賠款二億兩,再加上因義和團運動而於1901年被迫簽訂的《庚子賠款》(譯者按 :即1901年清政府與西方列強英、美、法、德、日、意、俄、奧等八國(後又增加了西班牙、比利時、荷蘭三國)簽訂的《辛醜條約》,其中規定中國向列強諸國共賠償四億五千萬兩,分39年還清。)中向西方各國的賠款四億五千萬兩,使中國從此一蹶不振,淪為再也無力自拔的債務國。 這當然引起了以知識階層人士為中心的憤怒,輿論一片譁然。 在湖南,因巨額賠款而增加了租稅的負擔,對現實社會和生活擔心懼怕的情緒逐漸彌漫開來。雪上加霜的是,從夏天直到秋天,湖南又遇上大旱災。和水源豐富的江南地方相比,秋瑾深切地感受到了湖南氣候的惡劣以及生活之嚴峻。為了鼓勵和幫助看著乾涸的土地而只能歎息的老農,秋瑾和農夫們一起流著汗用桶汲了水澆灌莊稼。後來她作了一首題為《喜雨漫賦》的詩,描寫了久旱逢雨時喜悅的心情。 那年秋天,一天壽南的朋友李潤生受王黼臣之托,以曾國藩的孫子曾五爺作為媒人,來到了秋家,稱王黼臣的小兒子王子芳看中了秋瑾,因而代王家前來秋家提親。 當時的婚姻是視雙方父母的同意與否來決定的。因此,請一位大人物來當媒人,僅僅是為了尊重這位大人物媒人的面子,提親之事大體都能成功。這也是當時一種不成文的規矩。在清朝末年的傳統社會中,婚姻大事基本是由雙親,特別是父親的個人意願來決定,本人沒有婚姻自主權。王子芳是王黼臣3個兒子中最小的一個,字廷鈞。光緒五年己卯(1879年)生,所以應該是比秋瑾小4歲。當時秋瑾剛滿20歲,因此子芳那時應該還是個16歲的少年。 當時在中國社會的上層階級中,父母對自己的兒子都是趁其尚年少的時候竭力令其獲得財產和地位,讓他儘早地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作為兒子的輔佐,當時的習慣都是為兒子娶一個年長的妻子。如果是官僚家庭,那在還不到20歲時如已通過了各級的科舉考試,馬上就娶一位年齡長於自己的妻子的事也一點不稀奇。秋家就是一個例子。到了中年,丈夫就會公然迎娶「第二夫人」。壽南稍後在45歲時升任湖南郴州知州府,雖算是「單身赴任」,但那時卻把婢女娶為妾帶著一起去上任。妻子單氏當時49歲,但也承認原婢女為「第二夫人」。這位第二夫人孫氏次年在湘潭為秋瑾生下了同父異母的弟弟秋宗祥。 秋瑾自己對子芳的情況什麼也不瞭解,但她意識到相信媒人之言即是「孝」,即是遵循婦道,是一條決定自己一生命運的但又無法抗拒的道路。虛歲已21歲,忤逆雙親意願的行為是當時的道德標準絕對不允許的,況且這樣的年齡在雙親的庇蔭下生活的時期已結束。雙親辛辛苦苦為自己纏足不就是為了今天嗎?提親對秋瑾來說實際上就是宣判。 另一方面,王黼臣也有他作為擁有數百萬資產的大富商的「面子」,為了不致因提親被拒而傷面子,他為此也作了周密的佈置。黼臣請托了在湖南被視作英雄人物的曾國藩的孫子曾五爺作為媒妁中間人,如以五爺的名義出面向壽南提親,那就可做到萬無一失了。 王家就是跟隨曾國藩,借著他的權勢拼命聚斂錢財而成為了當地大戶。來給秋瑾提親的媒人是赫赫有名的曾國藩的親屬,能夠與這樣的人發生聯繫,對壽南這樣小小的地方官來說多少算是件受寵若驚的事,所以壽南除了恭敬從命以外不可能說出其他反對的話。他想對方不光在湖南、在全中國也是算得上的屈指可數的富豪大家,能夠和這樣的家族攀親也不是什麼壞事。況且聽說子芳本人相貌出眾,就讀于湖南一流學堂嶽麓書院,通八股、善文墨。王家父母以子為榮,對子芳寵愛有加。壽南以為王家家世好,至於脾氣秉性以及相貌愛好等,婚後可以讓他們夫妻兩人自己去慢慢互相適應。想到這些,壽南決定答應王黼臣的這門親事。 秋瑾似乎意識到未來自己婚姻生活的不幸,在《風雨口號》一詩中寫道:「一番風雨一番愁。」這句詩應該是成了後來被稱為她的絕筆而廣為流傳的詩句——「秋風秋雨愁煞人」或是「秋雨秋風愁煞人」的鋪墊之作吧。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