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紀曉嵐全傳 | 上頁 下頁
七七


  儘管紀曉嵐不斷地搖頭,明軒還是不斷地問著。忽而看到書架上的那部《皇曆》,就是明軒常翻的那部,想起從來沒見老爺動過這部書,便問道:「那麼,老爺念過這部《皇曆》不?」一下把紀曉嵐問愣了,他確實沒看過,笑一笑,說道:「我又不推卦占命,擇吉日良辰,念那東西幹什麼?」

  「《皇曆》也是書啊!您常說無書不讀,如果皇上讓你背,你說它不是書行嗎?」紀曉嵐聽明軒講得有道理,就把《皇曆》拿過來翻了一遍。

  事有湊巧,就在這天晚上,宮中的一個太監,聽說皇上要考紀曉嵐,很關心這事,太監是受紀曉嵐捉弄過的,很想讓皇上給紀曉嵐來個下不了臺,正可解解心中的積怨,便去提醒皇上,要皇上變變法,讓紀曉嵐這回出出醜。

  乾隆這時也在考慮此事,遂說道:「紀曉嵐敏而好學,過目不忘,經、史、子、集,都是難不住他的,朕想他不可能看曆書,這種書對他沒多大用處,這有可能難住他。」太監聽著皇上的主意高明,連稱萬歲爺辦法巧妙。

  第二天早朝罷後,乾隆留下紀曉嵐背書,在場的幾位大學士興致很濃,都想看看紀曉嵐能否通過這場"殿試",人們猜想,天下書籍,浩如煙海,難道你全讀過!這回紀春帆有你難看的了。

  這時殿內悄然無聲,皇上在御座上看出紀曉嵐雖然表面鎮靜,但怎麼也掩飾不住有些緊張,皇上心中頗有幾分得意,皇上久久不語。紀曉嵐看著,也只得耐心等待。過了多時,終於乾隆開口講話了。

  「紀愛卿,幾十年來,你勤學不倦,經、史、子、集,宮中秘籍,藏家珍典,你確是披覽無遺。今天你將朕提的書背誦下來,朕便賜你'無書不讀'四個字,你看如何?」

  「微臣紀昀,恭聽聖上賜教!」紀曉嵐說著心中有些著急,不知皇上到底提的是哪部書,一顆心像十五隻吊桶,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乾隆捋著鬍鬚,一笑說道:「那麼,你就把六十年的《曆書》背上一遍,怎麼樣?」聽到這裡紀曉嵐立刻安定下來,心裡感激明軒,多虧她昨晚提醒,今日果然是背曆書,真是太巧了!

  紀曉嵐面露喜色,十分流暢地背誦出來,而且皇上提到哪年,他都詳細對答。乾隆又讓他倒背一遍,他亦如初。皇上看這次又沒能難住他,心中倒也高興,說道:「呵呵呵呵,愛卿真可謂是'無書不讀'啊!」於是,紀曉嵐倒背曆書的趣事,在世間廣為流傳。

  十四、發配乾隆

  紀曉嵐出言失謹,被乾隆皇上召進宮去,惹出了一場"倒背"曆書的麻煩。經過這回教訓,紀曉嵐心中確是緊張了好一陣子。說話辦事,便有點謹小慎微了。但時間不長,膽子又重新放大了,更顯得精神機警,找不出絲毫破綻。紀曉嵐的官職,在乾隆皇帝舉辦了千叟宴之後,也由兵部左侍郎改授左都禦史。

  這天皇上忽然宣召,要紀曉嵐進宮面君,紀曉嵐行在路上,猜測著皇上的意圖,將新近朝裡朝外發生的大小事件,一一在心中排隊,以備皇上察問。尤其是自己職責之內的事情,更是成竹在胸,可是沒有想到,這回皇上出了個難題。

  行過君臣大禮之後,皇上給紀曉嵐賜坐,然後撚著鬍鬚說道:「紀愛卿,朕來問你,江南山水,秀甲天下,你可否想去遊覽一番?」紀曉嵐一時不知皇上為何說出此話,趕忙順其意答道:「聖上容稟,江南山青水秀,物產佳絕,人傑地靈。癸未、甲申年,臣蒙聖上恩典,督學福建。有幸過江,領略了江南美景。然臣福份淺薄,因父喪匆匆歸裡,未能盡心賞觀,存憾至今。江南山水,常入夢中,如蒙皇上垂愛,微臣願意供任江南。」紀曉嵐以為乾隆要放他外任,心中翻滾起來。那年吏部授任紀曉嵐為貴州都勻知府,因他文才出眾,乾隆把他留下了,沒有捨得讓他赴任,改授親察一等。但時過不久,出了洩露查鹽機密一案,被貶到新疆效力三年,吃了不少苦頭。這次,聖上又有什麼想法,紀曉嵐不得而知。聖上有命,不得不從,到江南做個封疆大吏,那也是個美差啊!紀曉嵐一邊在心中思索,一邊回答著皇上,有意試探一下皇上的用意。

  不想乾隆皇帝笑了起來,口中說道:「朕怎麼捨得讓你離開朕躬呢,只是看你對江南有否嚮往之意。」

  「臣確是嚮往多時。不過,臣蒙聖上垂愛,受命纂修四庫,恭謹勤奮,惟恐有負聖恩,沒有心思去遊歷江南。」

  「那麼朕來問你,江南如此迷人,朕是否該去江南一遊?」紀曉嵐忽然明白了,是皇上又萌生了巡遊江南的念頭。心想皇上曾經五次去了江南,給國中政事的掌理,造成諸多不便。再說耗費巨大,有損國力。更何況皇上已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了,惟恐他經不棄旅途的顛簸。忠心事君,就要直言敢諫。於是,紀曉嵐委婉地阻諫說:「吾皇萬歲,容臣細稟,聖上政躬勤慎,國運昌盛,萬民祝福。雖是七旬高齡,仍不憚勞瘁,巡視疆土,查勘民情,剔除弊政,英明治國,使日月增輝,山河添色,歷代君王,莫能相比,聖體康健,萬庶同頌,乃萬民之福。乞望龍體珍重,國泰民安。臣恭頌吾皇萬歲!萬萬歲!」乾隆聽了,臉上略有不悅之色,說道:「朕思慮已久,主意已定。只是耽心一幫老臣阻攔,不好駁他們的面子,特召你來,斟酌一下,講出讓人心悅誠服的理由,讓那些老臣們無話可講。」乾隆皇上是既要順利地六下江南,又要讓朝中大臣心悅誠服,沒有話說,這是其本意。本來,乾隆是一國之君,說一不二,臣屬們怎會管得了皇上的事?

  乾隆在封建帝王中,還算是較為開明的君主,常以從諫如流自我標榜,致使忠心報國的大臣們,直言敢諫,出現了象劉統勳、裘日修、陳大綬等敢於冒死直諫的一代忠臣,為乾隆朝的政治清明,做出了卓越貢獻。這時劉統勳已經去世,但由他開創的直諫之風尚存。

  皇上想第六次下江南巡遊,也不得不考慮大臣們的勸諫,所以將紀曉嵐召進宮來,密議兩全其美之策,既能順利南下,又能免去大臣們的阻諫,君臣的面子誰的也不傷著。

  紀曉嵐心裡清楚:皇上出行,非同尋常。不但耗費大量的財富,給地方百姓增加負擔,而且給國家政務造成許多不便,同時也讓地方官員窮於應付,苦不堪言。但此刻皇上要他出個主意,要他一同來愚弄那些忠正的大臣,此事卻非同小可!一旦傳聞出去,他將受到全國上下的噓聲,留下千古駡名,甚至可能在朝中文武的死諫之下,皇上也眾願難違,不好應付。到那時,皇上若為平息大臣們的怨氣,翻臉不認人,給他定個"妖言惑君"之罪,推出去當了替罪羊,丟官革爵不說,搞不好會身首異處,株連子孫。那麼,他是有苦也無處訴說想到這裡,他有點不寒而慄了。這個計謀,是獻還是不獻?紀曉嵐猶豫起來,一時拿不定主意。

  「紀愛卿,你為何不回朕的話?」乾隆看紀曉嵐只顧思索,又追問道。

  「萬歲容稟:是紀昀該死,方才聽聖上說起江南,賤臣便魂不守舍,心飛到江南了。」

  「呵呵呵——"乾隆撚著鬍鬚笑起來:「朕又沒說讓你去江南,你發得什麼呆?快快與朕說來,朕當如何向大臣們言明此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