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紀曉嵐全傳 | 上頁 下頁
五六


  朝中官員,誰不想討好皇上,一時間挖空心思,挑選家鄉的珍貴物產,獻進宮中。和珅這下大撈了實惠,珠寶玉器,奇珍異玩,樣樣挑著最好的,帶回了家中。但河間府的官員們獻的貢品,雖然也都是一方特產,會征得皇上的滿意,和珅卻一件也看不進眼裡。看看河間籍的幾個官員獻的方物,就會明白其中緣故。

  高陽縣籍官員獻的大白菜,一棵有五十多斤,稱得上是白菜裡的"狀元",深縣籍的官獻的深州蜜桃,一個一斤多重,碩大無比,鮮甜異常,確也是國內獨有;河間縣籍官員獻的鴨梨,樂陵籍官員獻的金絲小棗,饒陽籍的官員獻的掛麵……這些本來就叫和珅感到驚異不已,等到驗看紀曉嵐的貢平時,更讓他覺得是奇中之奇,一時間氣得和珅鼻子都歪了。

  你說紀曉嵐獻的是什麼寶物?原來紀曉嵐的貢品確是別具風格:外面用紅紙套封,紙上寫有"萬壽無疆"四字,拆開來看,裡面包裹著的,全是一些長不過二尺,粗不過二寸的小蘿蔔!

  和珅又氣又惱,心中卻也暗自得意,心想這次你紀大肚子撞在我的手裡,我非把你的肚子擠癟了不可!便奏請皇上,說紀昀侮辱聖上,戲弄朝廷,要皇上將紀家滿門抄斬。

  皇上聞知此事,知道和珅是挾嫌報復,也不動怒。只是聽說紀曉嵐敬獻這小小的蘿蔔,心想確有失敬之處。便將紀曉嵐召進宮來。

  乾隆看過紀曉嵐的貢品,外面包裹得整整齊齊,煞是好看 ,「萬壽無疆"四字寫得尤其工穩,書法嚴謹,擺佈得當,讓人看了不由得不喜歡。乾隆便命取來蘿蔔嘗嘗,誰知又苦又辣,連忙吐出來,問道:「紀愛卿,這就是你家鄉的物產?」紀曉嵐連忙跪下奏道:「聖上明鑒,獻縣土地瘠薄,物產貧乏,種植最多的,就是這種蘿蔔。百姓過著糠菜半年糧的日子。這蘿蔔救活了多少人的性命,實在難以計數,臣不敢不稱之為寶物呀!家鄉雖有金絲小棗但栽種甚少,不足以向宮中進貢。

  萬歲爺是聖明君主,要官員進獻家鄉方物,在於察考風俗民情。為臣若敬獻他物,均不能反映家鄉風情。這家鄉的蘿蔔,才是真正方物,若不獻進宮來,臣倒真的犯了欺君之罪。萬歲爺,為臣侍奉聖上,盡心盡力,唯獨為了家鄉百姓,幾番冒死請求,若不是家鄉貧窮,為臣縱然是死也不敢做出有損朝規的事體。萬歲爺明鑒,為臣有罪,只求速死!」乾隆聽他說得言真意切,情調可憫,想到自己曾巡幸獻縣所見,紀曉嵐所奏不假,於是下令免去紀曉嵐的罪過。

  乾隆皇上壽辰過後,由內廷選定各處方物,凡是受到皇上嘉許的,都被定為宮廷禦品,此後每年,都要按禮節進獻,像深州的蜜桃、饒陽的掛麵、高陽的白菜,均在此例,這些一方物產,雖然此次出了名,但成為例貢之後,百姓的災難也就來了。不管年景如何,都要按規矩要求,貢獻朝廷。像深州的蜜桃,往往種桃子的農民和當地的官員,都沒有機會嘗上一個。這時人們都稱讚紀曉嵐有膽有識,雖因獻進了又苦又辣,不受皇上稱讚的小蘿蔔,擔了一場驚慌,但也因此而免於進貢。紀家是獻縣的富戶,良田千頃,受益最多的當然是紀家及其他幾家大戶,但當地的百姓也跟著免去了一層盤剝。

  到了乾隆丙戌年,天下大旱,各省都不同程度地受災。直隸、山東兩省莊稼乾旱而死。緊接著又起了一場多年不遇的特大蝗災,將樹木的葉子啃噬乾淨。初冬到來,百姓生活無著,到處乞討為生。年節將近,已是餓殍遍野,烏鵲哀鳴,情景淒涼,慘不忍睹。

  直隸、山東兩省衙門及兩省的在京官員,極力向朝廷疏請,發放賑濟。於兩省地面廣設粥廠,救民於水火。紀曉嵐、劉墉等人,先是呼籲當地富商大賈,捐納錢糧,救濟家鄉百姓,又督促富家大戶放糧放錢,來年加利收回,解決了家鄉災民的一些困難。

  春節來臨,紀曉嵐會同劉墉等人,向朝中官員募捐,籌集錢物,寄回家鄉,施給百姓。這時各縣的粥廠已由原來的一縣五個,增加到十個,但仍不斷地有人餓死凍死,災情不斷地報進京城,兩省在京官員為之憂心忡忡。

  二、三月過去,旱情仍然不減,如油的春雨遲遲不肯降臨人間,大量的麥苗活活幹死。眼看著麥收無望,大量的難民外出乞討,擠滿了北京城的大小街巷。

  劉墉、紀曉嵐等人,顧念家鄉情切,串通兩省的在京官員,聯名呈狀朝廷,疏請萬歲爺皇恩浩蕩,放賑救災,無奈幾番奏上,幾次駁回。原來是請賑的省份過多,帑藏已經超支,加上這幾年新疆、甘肅等地回民及其他形式的起義的烽火湧起,請朝廷調兵遣將,連年鎮壓,耗資巨大,國庫空虧,實在難以支應。各地的官員雖八方奔走,上疏請命,但朝廷也是無計可施。

  這天劉墉來到紀府,兩人見面後少言寡語,端著茶碗悶頭遍茶,不時地長籲短歎。沉默良久,劉墉抬頭說道:「事到如今,奏請已無一分希望,我想,還是我們豁出臉去再向朝中百官募捐,籌集銀兩,以解燃眉之急,接濟家鄉百姓,度過春荒,等待麥秋。」紀曉嵐聽了劉墉所言,默然無語,先是點點頭,緊接著又搖搖頭,放下手中的茶碗,說道:「去年大旱,面大地廣,非直隸、山東兩省,京中官員,凡有憫念家鄉父老之心者,都已捐納銀款,救濟鄉里。上次募捐,各位同僚,雖礙於面子有所捐納,但量小數微,無有肯做大功德者,這次再去募化,惹嫌無足顧忌,唯恐讓各位官員左右為難。少了,有失體面,怕留下笑柄;多了,恐怕又捨不得出手,我想還是另圖良策!」

  劉墉說道:「京中百官,不乏巨宦豪富,若肯出其家資的百之一二,直隸、山東兩省之難可解,我看只要我們捨得出面子,肯定會有人慷慨解囊的!」紀曉嵐聽著,將他那與拳頭大小的煙袋,滿滿地裝上一鍋煙,點燃了,吞雲吐霧。望著空中繚繞的煙雲,忽然間眼睛一亮,轉眼看著劉墉說道:「京中豪富,你看誰為首戶?」劉墉略一思索,說:「照我看來,當數和珅。」紀曉嵐說:「依你看來,我們去求和珅,他也會解囊相助嘍?」劉墉一時猶豫起來,最後說道:「我看成否在兩可之間。不過,縱然成了也太栽你我兩人的臉呀!」紀曉嵐點點頭,將一大口煙霧噴向空中,盯著劉墉說道:「兄言極是,照為弟看來,'與虎謀皮',不如'引狼入阱'。」說完此話,紀曉嵐神秘地一笑,從座位上站起來,腆著肚子哈哈大笑,儼然指揮若定,勝券在握。

  劉墉也是聰明絕頂的人,猛然間如夢方醒,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便拉起紀曉嵐,要到附近一家有名的酒館暢飲一頓。

  紀曉嵐站著不動,對劉墉說道:「此事尚須老兄親自出馬,方能勝此一局,小弟今天作東,權當一桌出征酒,以後的一切都有勞仁兄啦!」說完,紀曉嵐吩咐擺上酒宴,與劉墉二人淺斟慢飲,邊飲邊談,如此這般地反復醞釀,直到北斗欄杆,一條巧計在這裡策劃畢。單看劉墉如何"引狼入阱"吧!

  三天過後,劉墉已經準備完畢,吩咐一個與和府下人相識的奴僕:今晚邀上和府的家人到館中吃酒……如此這般,不得有半點閃失。僕人領命而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