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紀曉嵐全傳 | 上頁 下頁 |
四四 |
|
亭榭之上,散發著氤氳的香氣,乾壟紀曉嵐二人,隔著斑竹香簾,看清了兩位小姐的倩影。但只見,眉清目秀,面似桃花,果然是傾城傾國之貌,楊柳細腰,婀娜多姿。聽裡面一聲銀鈴脆響,道:「二位公子,不知何緣何故,闖進我府,出此妄言?」乾隆道:「我們兄弟二人前來,誠為求親修好。但不知小姐芳容,能否合我等心意,特求相見,再和詩請教。但這小小的要求,竟被拒絕,故出此下策,以求速見。請小姐鑒諒。」又一聲脆鳥啼鳴,言語道:「看你等衣著華貴,面貌非凡,絕非尋常之輩,出此粗俗言語,真乃意想不到。」 「錯矣。休看我等粗俗,粗中有細,細中有巧,巧中含妙。 若能容得,我等即刻補完全詩,曉示眾人,洗清榮辱。」簾內,何香看了何麗一眼,何麗低聲道:「只好如此了。」於是何香向簾外說道:「那麼,就請客官將詩補完。」說罷,喚婢女筆墨伺候。 紀曉嵐提起筆來,在乾隆詩後寫道: 龜馱高崇頌豐碑, 賀典臨荷下翠微。 有幸拜見青帝子, 雙壽雙喜自同輝。 婢女將詩拿進去,何香、何麗姊妹立刻轉怨為喜。派管家下樓,出示此詩,曉示眾人,引起眾人的喝彩,皆說高明之至,無與倫比。 乾壟紀曉嵐二人,在亭榭之上,早有婢女捧來香茗伺候。這時簾內已有嬌滴滴的聲音傳來,道:「兩位相公若有求親之意,請將和詩寫來。」乾隆笑道:「好吧,我這就和上一首,請小姐指教。」說畢,乾隆在紙上題一詩。詩雲: 一面斑竹筆筆高, 壓住江南廿四橋。 若是揭卻籠紗去, 但望二喬真心瞧。 紀曉嵐看皇上的和詩已經寫完,便也拿起筆來,一揮而就。詩曰: 仙風飄渺契丹華,青絲墜鬢日邊斜。 當今結得連理朵,儂願作葉汝為花。 乾隆又從身上取出一方小印,印在書卷之上。婢女取了兩詩,到內室交給小姐。 何香、何麗姐妹,看這兩首和詩寫得如此之好,非同一般學士所作,心中暗自歡喜。再仔細看那方印跡時,立刻驚呆了。原來印上的四個篆字,是"乾隆御筆」。 這回何香、何麗不敢再有半點矜持了,明白外面的人竟然是當今的萬歲!趕快率婢女挑簾出來,跪倒在地上,給皇上叩頭請安。 乾隆吩吩道:「不許張揚,傳員外郎何進賢來見朕躬。」立刻,有人去把何進賢傳來。何進賢一上樓,立刻跪倒,請求聖裁。 皇上說道:「起來吧!朕來到何府,已受到府上的禮遇,朕不怪罪什麼。現在你去傳告眾人,就說兩位小姐已擇成佳婿,請眾人速速離去。」 「是,罪臣就去吩咐。」立即,何員外吩咐家人,將怡心園內的眾人,很快攆得一乾二淨。 是夜,乾隆駐蹕何府,臨幸了何氏姐妹中的妹妹何麗,紀曉嵐也跟著皇上沾了光,同姐姐何香歡娛一夜,結成連理。 在他們君臣回京時,卻沒有將何氏姐妹帶回京城,這裡面另有緣故。那是他們住進何府的第二天,乾隆誤闖進姐姐何香的房裡,姐妹二人長得一模一樣,皇上自然分辯不清。何香見是皇上,急忙跪下施禮。乾隆將她攬進懷裡,她也不敢辯解,遂又被皇上臨幸了,乾隆不能將漢女帶回宮中,紀曉嵐也不願意將被別人染指的女人帶回京城,只作了一場露水夫妻。皇上派人將何氏姐妹移出濟南,另在河北南皮縣的運河邊上,修一座行宮,何氏姐妹,終老於此。可憐一對並蒂蓮花,就這樣不幸地凋謝了。 從濟南起駕南行,當日就到達泰安城裡。皇上諭令大臣各自安歇,候次日在岱廟舉行祭祀大典。岱廟又叫東嶽廟,廟內供奉東嶽大帝。 次日,按照帝王登山慣例,乾隆君臣來到泰山城內的岱廟,祭祀東嶽大帝。大典舉行完畢,乾隆率群臣巡視廟中。見天貺殿殿壁上,繪有東嶽大帝駐蹕回鑾圖,高1丈,長14丈,東嶽帝君出巡打獵滿載而歸的場面,躍然壁上。繪畫氣勢宏偉,筆意流暢,大臣們看著讚歎不絕。乾隆帝見有些地方已斑駁不清,便囑令覓畫師再予重新描繪。 乾隆見老臣董曲江站在跟前,便向他問道:「這座天貺殿,建於何時,老愛卿可知否?」董曲江連忙上前答道:「據為臣所知,岱廟自漢即有建築。但這座天貺殿,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到宋徽宗宣和四年,建成今日所見之規模,共有殿堂館閣、門亭庫寢、樓觀廊廡八百一十三楹。」皇上興趣濃厚,接著問道:「這天貺殿,國內獨有,其寓意何在?」 「貺者,賜也,天貺,用天帝鐘賜之意……」董曲江說了一半,究竟為什麼取名叫天貺殿,他也說不清了。 皇上近前的幾位老臣像劉師退、朱笥河、董邦達等,都面面相覷,誰也說不清這個問題。劉師退向乾隆說道:「翰林院編修紀曉嵐,學識過人,或許能說清其中緣故。」皇上將紀曉嵐傳到前面來,問他為何稱為"天貺殿」。紀曉嵐看一幫老前輩圍在皇帝周圍,用目光注視著他,心裡想:不知是哪個老傢伙的主意?又讓皇帝出題考我。多虧我事先有所準備。 紀曉嵐回道:「貺者,賜也,天貺即天賜之意。」說到這裡,紀曉嵐有意賣關子,說到這裡停一停,看一下皇上和大臣們的反映。 董邦達有些急不可耐,便插話道:「照紀翰林這麼說,就是天賜此殿嘍!」紀曉嵐向董邦達笑著說:「老宗師莫急,這裡頭有個故事,待學生慢慢講來。」文武大臣們見紀曉嵐在這裡講開了故事,心裡覺得好笑,便湊攏來聽他講些什麼。 紀曉嵐見人多起來,也來了興趣,有意渲染鋪陳,便從遠處說起:「這東嶽大帝是泰山神主,掌管人間生死,《雲籍七簽》上記載:'東嶽泰山君令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帥也,血食廟祀所宗者。'"劉石庵見紀曉嵐不直接點題,有意在這裡兜圈子,心裡罵道:「紀春帆這小子,又在賣弄學問!」接著,聽紀曉嵐說道:「北宋年間,宋遼交戰,宋軍敗退。半壁江山,淪于敵手。 宋真宗封禪泰山,祈求鬼神降福,普救蒼生,助宋滅遼,恢復大宋江山。無奈軍威不振,士氣消沉,官兵厭戰。宰相王欽若獻計:如得一部天書,指導兵法戰策,定能鼓舞人心,重振軍威。於是,宋真宗派兵士在泰山及周圍山嶺尋找天書,果在大藏嶺得一黃篋,內藏天書一部。只有宋真宗看到上面所寫戰策。別人看去,卻沒有一字。就建天書觀,把無字天書秘藏其中。又建此天貺殿,以報答天地鬼神。'天貺'二字,即為天帝鬼神降下天書之意,目的是讓得天書一事廣為傳佈,以勵軍民鬥志。」紀曉嵐侃侃而談,乾隆皇上和諸位大臣聽得津津有味。紀曉嵐話音一住,皇上率先稱讚,大臣們也跟著喝彩。一時間,紀曉嵐成了人群中的核心人物,他自己感到十分得意。在全過程的遊歷中,他儼然成了一個導遊。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