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紀曉嵐全傳 | 上頁 下頁
三四


  將吳紹智帶到堂上審問,那吳紹智那裡肯招。劉太守吩咐大刑伺候,吳紹智見不招就要皮肉吃苦,只好供認不諱:那天他和幾個同學,到黃府看望黃正軒,得知新娘出題難住新郎,不能圓房,便問起那副上聯,同學想來想去,當時誰也沒有對出下聯。

  吳紹智回到家中,越想越是有趣,反復地思來想去,夜晚叫書僮打著燈籠要到樓上的書齋裡讀書,在攀登樓梯時突然想出了下聯,心中暗自得意,心想何不扮作新郎,去洞房戲耍一下。

  第二天夜晚,吳紹智換上新郎裝束,逾牆進入黃府,躲在洞房前的花叢中,從窗戶向房中觀望,看新娘子陳雪嬌生得玉人一樣,心想:真是天賜良機!這樣一個佳人,若能消受一夜,也是三生有幸。等到夜深人靜,聽著丫環也已睡下,他才從花叢中鑽出來,來到陳雪嬌窗前,模仿黃正軒的聲音說道:「愛妻開門,你害得我苦啊!今日才對出下聯。」陳雪嬌隔窗聽見丈夫說對出下聯,喜上心頭:渴望已久的時刻終於到了!隔窗問丈夫如何屬對,吳紹智便回答了"等燈登閣各攻書"一句。陳雪嬌聽了,細細品味,對得十分巧妙,稱得上是天衣無縫,心中萬分歡喜,便親自啟戶,將他迎進洞房。

  吳紹智走進房中,把燈吹滅,把陳雪嬌抱上繡床,做了一夜夫妻。次日拂曉,陳雪嬌還沒睡醒,他就悄悄地溜出洞房。

  聽完吳紹智口供,紀曉嵐又給劉知遠分析起第二夜的情形:這天雪嬌十分喜悅,等著丈夫回房傾訴衷腸,重溫昨宵歡愛,直到夜深時分,仍不見丈夫來臨,便差丫環書房去請。

  不料新郎回說尚未屬出下聯,不肯回房。

  陳雪嬌聽了丫環的回話 ,「轟"地一聲,如五雷轟頂,頭暈目眩,坐在了床沿上。丫環走後,她前思後想,斷定是惡徒冒名屬對,使她被迫失身,胸中羞恨難當。想到此事傳講出去,哪裡還有臉面做人,便自己懸樑自盡了。

  劉知遠問明來龍去脈,又聽紀曉嵐分析得條條有理,立刻便斷決此案,判曰:「男女婚嫁,需父母之命;秦晉親盟,憑媒妁之言。黃正軒風流少年,多讀孔孟之書;陳雪嬌深閨麗質,頗習周公之禮。以雛鳳副嬌鸞,堪稱良配;用美玉配明珠,適成佳偶。新婚之夜,桐下屬聯,無異蘇小妹三難新郎;拂袖而去,閉門苦讀,實同六國相再攻陰符。何期吳紹智竊聯屬對,遂冒新郎而入洞房,致使雪嬌受騙失身,故含羞憤以自戕。陳女無心,吳犯有意。惡由吳犯起,罪無可逭,律應抵命,重懲示儆。黃正軒無罪放還。」此案了結,督學大人紀曉嵐的名聲又一次轟動了閩州,上上下下無不嘆服這位督學大人才智超群。紀曉嵐走到哪裡,拜謁求見的人便蜂擁而至。官場上一些自恃才高的人不得不退避三舍。

  在一次宴會上,出席者都是當時福建的風流名士,一個個才高八斗,學富五車。談笑間有人向紀曉嵐問道:「紀大人學識如此淵博,除了得天獨厚,天賦異常而外,當另有什麼治學的秘訣吧?」紀曉嵐聽了,謙遜地說道:「常言說,'梅花香自苦寒來',我並非得天獨厚,也沒什麼捷徑可循,只不過是苦學不倦罷了!」大家聽了,點頭稱是,有的搖頭一笑。紀曉嵐又一本正經地說道:「要說秘訣嘛,也算是有的,不妨我為諸位寫在紙上。」說著,找來文房四寶,揮筆而成一聯,只見紙上寫道:睡草屋閉戶演字臥樵榻弄笛書符在這副聯裡,儼然描寫了一個超然物外的讀書人的形象,儘管住草屋,睡樵榻,一貧如洗,仍然讀書不倦,閑來吹笛品簫,悠然自得。

  紀曉嵐寫就,在座的要爭著傳看。但座中人多,一時傳不過來。正好紙幅被一位常大人拿在手裡,紀曉嵐便說道:「有勞常大人為各位大人讀上一讀!」常大人便高聲地為大家讀了起來,語音剛停,座中各位便一個個捧腹噴飯,笑得直不棄腰來。

  原來參加宴會的,除了紀曉嵐和劉知遠來自北方,其他都是廣東、福建、浙江等南方人士,紀曉嵐見他們說話,與北方話音調不同,便寫出此聯戲謔。常大人不知其中奧秘,讀出這副對聯時,已經面目全非,大家聽到的卻是:「誰操吾屁股眼子,我叫他弄地舒服。」見大家笑得如此失態,常大人尚在納悶,等他一回味自己的語音,明白紀曉嵐是有意奚落,不巧被自己碰上,不由得臉上通紅起來,十分難堪。轉臉看紀曉嵐,他卻端坐在那裡,正沖著自己皺眉頭呢,看他這副一本正經的樣子,常大人的怨氣也不便發作,只好苦笑起來。

  時間很快過了三年,紀曉嵐提督學政任滿,即將離閩回京,消息傳開,一幫文人學士們感到松了口氣,因為有紀曉嵐在此,他們是較量不過他的,如不避鋒芒,將會防不勝防地受到他的耍笑,早已沒有人敢說北方沒有人才了。

  紀曉嵐啟程這天,有人送來一個禮盒,紀曉嵐打開一看,裡也只有一個稟帖,上面寫著一行字:紀曉嵐呵呵一笑,心想自己這三年還真有點虎威,有不少人受了冤枉氣,盼我早點離開,我何不嚇他一嚇!隨即提起筆來,就在原帖上寫上一行字,令送禮人帶回,他寫的這行字是:山在虎還來在場的人看了,稱讚紀大人畢竟是才高無量,無人敢比。

  歸帆經過浙江,紀曉嵐在舟中寫了一首詩:山色空蒙淡似煙,參差綠到大江邊,斜陽流水推篷望,處處隨人欲上船。

  這首詩把靜態的山色寫得活靈活現,尤其是最後的結句,雖是平常語句,但用在此處,便顯得靈巧鮮活,使讀者如身臨其境,回味無窮。

  回到北京,人們讀起這首詩,都交口稱讚。這天,順天舉子朱子穎也來看望業師紀曉嵐,紀曉嵐笑著跟大家說道:「其實,我這句'處處隨人欲上船',就是從學生朱子穎的'萬山青到馬蹄前',一句脫胎而來,別人都說'青出於藍',今天卻是'藍出於青'啊!」人們不解其意,他講起督學福建前的一段故事。

  原來在他行前一年,充任順天鄉試同考官時,發現一份備卷中的詩寫得很好,其詩第六聯寫道:素娥寒對影,顧兔夜眠香。

  紀曉嵐十分喜愛這一聯,認為寫得秀逸不俗,等到看第七聯時,更覺得出手不凡:倚樹思吳質,吟詩憶許棠。

  他感到十分詫異:這裡寫出了吳剛的字,實在是不同尋常,李賀曾在《李憑箜篌引》中寫道:「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不過這首詩一般的選本都沒有選錄進去,要不是讀過《昌穀集》的人,是不知道吳剛字質的。至於唐代詩人許棠,他的詩早已不傳,知道這個人的就更少了,只有見過正定保《摭言計》,敏夫《唐詩記事》的人,才會知道許棠的名字。可見這個考生的知識是非常淵博。

  紀曉嵐便和主考官梁詩正商量,將這份試卷取在榜上,這個考生便是朱子穎。

  朱子穎出身貧寒,放榜後已經是九月天氣了,窮得沒有棉衣,便借了好友蔣心余的衣服來見紀曉嵐,拿著他寫的詩作為送給老師的見面禮,紀曉嵐打開看時,赫然寫著幾年前在北方旅舍牆壁所見的那兩句詩:一水漲喧人語外,萬山青到馬蹄前。

  遂歎起針芥相投之契,確有夙世因緣。

  人們聽後,都欽佩紀曉嵐的治學精神,他才真做到了"無論年少長,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