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韓愈 | 上頁 下頁


  §第四章 諫陽城作《爭臣論》 黜無因求仕難成

  韓愈登進士第的同年六月,兵部侍郎陸贄以取士得人而被拜為宰相,古文家梁肅被任命為左補闕,作為古文作家獨孤及的弟子,他提倡古文、改革駢體。

  韓愈與崔群、李觀盡游其門下,每日談古論今,以詩文會友。

  當時德宗朝的名臣陽城由於李泌的推薦做了諫官。

  陽城曾隱居於中條山(位於西永濟縣),不問世事,與青山綠水為伴,與花鳥蟲獸為友,性情恬淡,為人正直。入朝為官,眾人因此以為他定能直言陳書,不偏不私,從而整朝風,肅朝紀。

  然而,讓眾人失望而又痛心地是,陽城並沒有針砭時弊,盡到一個諫官的職責。相反,他日夜痛飲,對改革毫不關心,成了一個黑白不分、晝夜顛倒的酒官。

  韓愈一向仰慕陽城。貞元二年他第一次入京時途經河中府,見到中條山,嚮往德宗名臣陽城曾在山中隱居的風節,作詩《條山蒼》,借山河之美,稱頌陽城,並寄寓了他不尋常的抱負,詩文是這樣的:

  條山蒼,河水黃。
  浪浪沄沄去,松柏在高岡。

  因此,當他看到自己敬仰的高士自甘墮落、如此頹廢時,自感勸諫陽城,義不容辭。於是韓愈提筆作了一篇《爭臣論》來批評陽城,希望他「能受盡言,聞而能改」。

  三年後,奸臣裴延齡意圖奪取宰相的職位,誣陷正直、賢德的宰相陸贄,陽城上疏痛訴裴延齡的罪過,慷慨為陸贄申辯,置生死於不顧。結果裴延齡奸計沒有得逞,未能入相。而陽城也因此被降為國子司業。宋代韓醇認為陽城能以如此膽識論奏裴延齡,是由於韓愈的文章所激勵。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韓愈中進士後,並不能立即入朝為官,究其原因,就得先瞭解一下唐代的選官制度了。

  進士擢第,要想在京師政府機構任職,必須通過吏部考試或制舉,否則就只能等待藩鎮聘用,做幕府僚屬了。

  制舉由皇帝親自主持,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博通墳典達於教化、詳明政術可以理人等科,但制舉不是每年都有,機會較少。

  吏部考試每年定期舉行,通常是在一月份。有拔萃、平判、博學宏辭等科。其中以博學宏辭科最受人重視,應試的人也較多。一旦入選後,初任官職多是秘書郎或校書郎之類職位,是為正九品。

  因此,貞元九年,韓愈參加了吏部舉行的博學宏辭科考試。試題為「太清宮觀紫極舞賦」「顏子不貳過論」。當年參試的共有32人。經初審,錄取了張複元、李絳、韓愈三人,然而,當名單送到中書省審核時,不知是何原因,韓愈被黜落了。

  在迷惑與苦悶中,韓愈上書崔元翰,探問原因,並請崔元翰「援之幽窮之中,推之高顯之上」。然而,書信如石沉大海,再也沒了消息。

  時間一天天地過著,吏部考試未能通過,那就只靠有藩鎮來聘用了,韓愈的心情很是鬱悶。六月,為了散散心,更重要的是打開仕途之門,韓愈離開京城,西行到了鳳翔。

  鳳翔是隴右節度使刑君牙的轄地。韓愈到達後,無心遊山玩水,整日拜會朋友,企圖有人能從中引見,能被刑君牙任用。然而,10多天過去了,沒有合適的人能夠為他引見。情急之中,韓愈修書一封,向刑君牙自薦,可是等來等去,卻沒有任何回音。

  萬般無奈,韓愈回到了長安,再次參加吏部的考試。

  這一年的試題是「朱絲繩賦、冬日可愛詩及學生代齊郎議」。說起這試題,還有一番來歷。

  齊郎,是唐代離郊廟祭祀時負責灑掃和奉禮器的僕役,當時朝廷有意要用國子監學生代齊郎執役,以精簡人事。主考官出這一試題,無非是應應景罷了。

  然而,韓愈不識時務,洋洋灑灑數千言反對「學生代齊郎」之說,他認為,「郎是「七之賤者」,太學生修的是德與義,不該代郎去做「宗廟社稷之小事」。

  如果要「君子服小人之事」,就不是「國家崇儒勤學,誘人為善之道」。如此與朝廷之意相悖,韓愈的第二次落選就不足為奇了。

  這年二月,韓愈決定回河陽掃墓。自從14歲避亂宣城,13年間,韓愈一次也沒回過家鄉,父母、兄長的墳墓也不知怎麼樣了,想來已雜草叢生了吧。

  他一路的感慨。

  到了河陽,他買了果品紙錢,前往韓家的祖墳。

  人還沒到,就遠遠地聽到一片哭聲,他的心一緊,加快了腳步。

  「四叔——」人群裡跌跌撞撞地跑過一個人。

  「十二郎!」韓愈扶住了老成,看著他一身粗布孝服,不祥的預感籠上心頭,「你這是?」

  「四叔,我娘她,她過世了。」老成哽咽了。

  「嫂嫂?!」韓愈驚呆了,「這是怎麼回事?你娘怎麼會過世呢?」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