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管子傳 | 上頁 下頁
六八


  §2.為邢、衛築城

  齊桓公率領大軍,不分晝夜,趕到聶北,宋國、曹國兵馬也到了。

  桓公問管仲道:「仲父,魯、邾兩國兵馬未到,邢國又危在旦夕,怎麼辦?」

  管仲道:「狄寇氣焰正囂張,而邢國未受到重創,還有一定的軍事實力,如果齊軍馬上投入戰鬥,狄人氣勢正盛,征服它需加倍的力量才行。眼下邢國還有實力,還可以戰鬥,如果齊軍助戰得勝,邢國以為是邢軍的功勞。魯與邾兩國軍隊還未到,不如等一等。邢國如果頂不住狄人的進攻,必然潰敗,而狄寇戰勝邢師,也要付出很大的代價。這個時候主公再出兵,消滅狄寇就容易得多,邢國必然感恩戴德,這樣做既省力而功勞又大。」

  桓公笑道:「好,不過,要多派探子,隨時打聽消息,把握好時機。」

  邢國接連派人來求齊桓公出兵,桓公藉口魯、邾兵馬未到,要邢軍奮力抵抗,等候救援。在聶北一直住了一個多月。

  狄兵攻邢,晝夜不息。邢軍終於抵擋不住,城被攻破。邢侯叔顏被眾將護衛著突圍趕到聶北,投奔齊軍。

  邢侯叔顏一進桓公大帳,便哭倒在地,朝桓公納頭便拜道:「侯伯,快救救邢國吧!」

  桓公急忙扶起邢侯,安慰道:「寡人因為等魯、邾兩國兵馬,沒有及時救援,導致邢侯城破兵潰,這是寡人的錯誤啊!既然到了這個地步,那就不等魯、邾兩軍了,寡人立即與宋公、曹伯共議,馬上出兵驅逐狄寇。」

  邢侯淚流滿面,感激不盡地說:「侯伯如此大義,救邢國于危難之時,叔顏代表邢國百姓向侯伯叩頭!」

  桓公拉起邢侯道:「狄寇猖獗,使中原百姓塗炭,不除狄寇,寡人決不回齊國!立即拔寨,堅決消滅狄寇!」

  狄主瞍瞞聞聽齊、宋、曹三國大軍來到,急忙擄掠了大量財物,四處放火,然後逃遁而去。

  齊桓公率四國大軍趕進城裡,只見四處盡是火光,狄兵已無蹤影。

  桓公冷笑道:「狄人乃鼠輩小人,傳寡人令,立即將大火撲滅!」

  火撲滅了,可剩下的只是一片廢墟了。

  邢侯看著破敗不堪的慘像,長歎一聲:「唉,寡人連安身之地也沒有了!」

  桓公道:「邢侯可再建一座新城。」

  邢侯歎道:「百姓都逃走了,財物也被搶光了,要人無人,要力無力,新築城談何容易!」說罷,又流下淚來。

  桓公道:「邢侯不必悲傷,可選一個新址,寡人同宋伯、曹公一起幫助建城。」

  邢侯無限感激,說:「百姓逃難大都到夷儀去了,如在夷儀建都,可順民意。」

  桓公道:「好,就在夷儀築城。」

  不到一個月時間,在夷儀便築起了一座新城。桓公還為邢國建了宗廟、朝堂,修建了廬舍,裡面的用品,以及牛、馬、粟、帛之類,全部從齊國運來。邢侯、眾臣和百姓,無不歡聲載道,感激桓公。

  宋伯、曹公築新城完畢,想收兵回國。齊桓公對宋伯、曹公道:「現在,邢國已安定了,可衛國君臣連個立身之地還沒有,咱們好事做到底,一起幫助衛國築城好不好?」

  宋伯、曹公齊聲道:「侯伯之意甚好,應當幫助衛國。」

  桓公、宋伯、曹公即日拜別了邢侯,率領大軍向衛國進發。

  衛文公毀早已在國界等候。

  桓公見衛文公身穿粗布素服,頭戴帛冠,十分憐惜,說:「寡人同宋公、曹伯,帶領大軍,想為君新建都城,不知選好了地方沒有?」

  衛文公道:「十分感謝侯伯和宋公、曹伯,寡人已占卜過了,選吉地楚邱,可衛國太窮,無錢建城。」

  桓公道:「衛侯不必傷心,一切由寡人操辦就是了。」

  桓公號令三軍,選吉日開工築城,所用木材、糧食等都是從齊國運來,不到一個月,新城巍然立于楚邱。

  衛文公親筆寫下了「再造之恩」四個大字,刻碑立於城東門,以感齊桓公之恩德。

  不到兩年時間,齊桓公辦了三件大事,一是立魯僖公使魯國安定;二是在夷儀為邢國築城,三是在楚邱為衛國築城,使邢、衛二國得以生存。齊桓公威望愈振,被諸侯各國尊為五霸之首。

  第十四章 降服蠻楚

  §1.伐楚之計

  公元前六五七年冬天,楚國討伐鄭國。鄭國派特使星夜到齊國告急求救。

  齊桓公急忙請管仲進殿商議。

  桓公道:「鄭伯派使者告急求救,寡人意欲前往,仲父之意如何?」

  管仲道:「楚國是齊國的勁敵,也是中原各國的威脅,其狼子野心是要圖霸中原。鄭國是中原防禦楚國的前哨,不能不救。不過,楚國這些年任用令尹(相國)治理國家,很有章法,國力頗強。楚成王意與主公一比高低。因此,必須討伐降服它,楚國降服了,鄭國的事情也就解決了。」

  桓公道:「楚國兵強馬壯,又有漢水險要屏障,伐楚有必勝的把握嗎?」

  管仲道:「主公這些年來,救燕存魯,城邢封衛,天下百姓深感主公的恩德,各路諸侯敬服主公的大義,如果聯合諸侯討伐楚國,沒有不服從命令的。」

  桓公不無擔心地說:「伐楚路途遙遠,大軍未到,楚國已有充分的時間準備。這一仗如果打不贏,寡人怎麼向各路諸侯交待?」

  管仲笑道:「主公還記得蔡姬嗎?」

  桓公一怔,恨恨連聲道:「這個蔡侯,寡人非親手殺了他不可!」

  原來,蔡姬因蕩舟將桓公顛入水中,桓公怒氣之下,將蔡姬逐回蔡國。蔡穆公一怒之下,逼追蔡姬嫁給了楚成王。

  管仲道:「這次伐楚要出其不意。蔡國與楚國接壤,大軍以討伐蔡國為名,一旦得手,立即向楚國發動進攻,可大獲全勝。」

  桓公道:「好!還有一個有利條件,江國和黃國過去一向聽楚國調遣,前天派使者來討近乎,想與齊結盟,正好作為伐楚的內應。」

  管仲想了想,說:「江國和黃國是楚國的鄰國,如果加盟齊國,楚國必然憤恨,很可能要討伐他們。他們肯定不是楚國的對手,必然到齊國求救。要救,則道路太遠,不等齊軍趕到,就已亡國;如果不救,則喪失了同盟的大義。臣以為不結盟為好,可告訴使者,他們的心意主公收下就是了。」

  桓公思考了一陣子,說道:「仲父說的也是。不過,使者提到舒國助楚為虐,依仗楚國勢力,屢屢侵犯鄰國,不可不討。」

  管仲道:「舒國是楚國的爪牙,主公可給徐國國君寫一封密信,讓徐國偷襲舒國,可作為伐楚的橋頭堡。江、黃二君,各守本界,聽候調遣。」

  桓公又道:「那鄭國怎麼辦?」

  管仲道:「告訴鄭國,全力防守,齊國大軍已經出發,很快就到。等大軍一到,鄭伯要率軍到上蔡會合,共同進攻蔡國。這樣,鄭國軍心、民心安定,士氣高揚,一定能頂住楚國的進攻。」

  桓公道:「仲父可立即修書,邀請宋、魯、陳、衛、曹、許各君,定于明年春正月元旦出兵,到上蔡聚齊,名為討蔡,實為伐楚!」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