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慈禧 | 上頁 下頁
三一


  這天,他心情煩悶便來到珍妃(已由嬪升為妃)寢宮。

  兩人一見面都沉默不語。他們對面前的局勢十分清楚。珍妃親身為光緒沏了一杯菊花茶,首先打破了沉寂:「皇上,您不該這麼垂頭喪氣,雖然翁老師走了,但變法不能就此停止,您身邊還有眾多年輕有為的大臣,您應該振作起來。」

  光緒憐愛地望著他心愛的妃子。自他四歲離開親生父母進宮以來,飽嘗了人情的淡漠,只有從這位十三歲入宮,如今不過二十二歲的珍妃身上找到人世的溫情。每次他煩悶時,總是她溫言相慰;每次他在困境之中時,只有她能設身處地為自己著想;後宮諸妃中,也只有她最瞭解自己的思想,最支持、最關心自己的一舉一動。有這麼一位紅粉知己,他由衷地感到滿足。只是如今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還有能力保護自己心愛的妃子嗎?他為此而不安。

  他望著珍妃充滿期待的目光,知道她還等著自己答話呢。於是便答道:「愛妃放心,無論多麼艱難,只要我還坐在寶座之上,變法絕不半途而廢。」他停了一下,突然用愉快的語氣說:「今天我還下旨革了兩廣總督譚鐘麟的職。這譚鐘麟破壞變法,居然下令水師學堂、魚雷學堂停辦並將二十八艘輪船棄置不用,還下令恢復八股考試。如此頑固不化,公然與朕作對,早該撤職查辦了。」

  珍妃聽後拍掌稱讚:「皇上此舉真是大快人心。

  不殺一又何以儆百?對於此類官員就不該手下留情!」

  光緒卻神情黯然:「譚鐘麟是親爸爸的紅人,親爸爸豈能坐視不管。這幾日我放心不下,況且如今宮中佈滿了親爸爸的耳目,我的一舉一動,她還不是了若指掌,我不能不事事小心呀。」

  珍妃雙眉緊蹙:「皇上,既然太后對您防之又防,您何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您也可以在她身邊安置您的心腹呀。」

  光緒拉著她的手,笑著說:「你和我想到一塊兒去了,我早已派心腹太監打探,近日該回來通報了,真不知親爸爸會如何對我。」珍妃又是一番安慰。

  5.囚禁光緒,三次垂簾

  7月29日,這是一個鬱悶的日子。軍機章京楊銳正在軍機處值班,忽聽太監傳旨皇帝召見。楊銳一驚:皇上如此緊急傳召一定有什麼要緊之事。他馬上放下手中的工作,跟著太監急匆匆地來到養心殿光緒的書房。

  一進書房,他便覺得氣氛異樣,光緒清俊的臉上帶著些許驚恐不安,這與少年老成、喜怒不現于顏表的皇上一貫作風相悖的呀。光緒見他進來了,便支走了身邊的人,關上書房門,拉他坐在身旁,神情緊張地說:「剛才我得到一個情報:太后準備利用九月在天津閱兵之際,發動兵變,將我囚禁,複行垂簾。」

  楊銳不禁目瞪口呆,臉色煞白,他才明白光緒為何失態。一時間他無言以對。

  光緒一把抓住他的手,仿佛抓了一根救命草,急急地說:「我如今在宮裡如同在孤舟之中,唯一的希望是康有為和梁啟超等臣能救朕,如今宮中滿是太后的耳目,我無法出宮,只有希望你能迅速出去與康梁等人聯繫,讓他們想想辦法。朕的唯一希望就是你們這些近臣了,能力挽狂瀾也只有你們了。望你們不要辜負朕!」光緒已是淚流滿面。楊銳一聽,事情居然嚴重到如此地步,如今皇上一片厚望,他感激涕零。

  他當即跪倒在地,哽咽地說:「皇上如此看重臣等,臣定當不辜負皇上厚望,即使肝腦塗地,也在所不惜!」

  光緒立即扶起楊銳,兩人淚眼相望,光緒說:「事到如今,你我也不必講什麼君臣之禮了。你儘早出宮與康梁聯繫為好。我已寫好一封詔書,你帶給康有為、梁啟超等人。」他停了停,突然轉臉對著書房裡叫了一聲:「珍妃!」門簾打開了,楊銳發現珍妃走了出來,清麗的臉上還掛著淚水,眼睛還是紅腫的。

  她手捧著詔書走了過來。

  楊銳正待行禮,光緒馬上攔住,又說道:「如今宮中耳目甚多,我召你進來,必有人會向太后告秘,這於你不利,且你出宮之時,一定會有人刁難。我現贈你一條玉帶,將詔書藏於玉帶之內,你出宮之後將玉帶詔帶給康梁等人就是。」

  說完取下自己的腰帶交給珍妃,珍妃接過腰帶後將其拆開,把詔書縫在夾裡,爾後又縫好腰帶,仔細檢查了一遍針腳之後,交給光緒。光緒雙手捧著腰帶,鄭重地說:「朕現在贈你玉帶詔,望你速速離宮。」

  楊銳跪在地上,雙手接過腰帶,淚水直淌。他朝光緒重重地叩了兩個頭,爾後匆匆出宮。

  楊銳一路倒也沒人阻擋。出宮之後,步履蹣跚地朝康有為住所而去。康有為一見楊銳失魂落魄地走了進來,而且臉色蠟黃,聲音急促地說了一句:「大事不好,皇上出事了。」康有為馬上派人叫來了梁啟超,譚嗣同、劉光第、林旭等人。見眾人都召齊,楊銳才取出詔書,小聲念道:「朕惟時局艱難,非變法不足以救中國;非去守舊荒謬之大臣,而用通達英勇之士,不能變法。而皇太后不以為然。朕屢次進諫,太后更怒。今朕位幾不保,汝等可與諸同志,妥速密籌,設法相救。」

  眾人聽後嚎啕大哭。半晌才開始商討應急對策。

  榮祿重兵在握且控制北京周圍局勢,慈禧利用他發動兵變是易如反掌。而要救光緒,只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只有擁有軍隊能打敗榮祿的將帥才能解光緒於危難之中。眾人都認為只有袁世凱才是最理想人選。袁世凱曾對變法表示同情,如果派人遊說,他也許會答應救駕的。眾人都取得一致意見。譚嗣同自告奮勇地承擔起這一重任。

  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譚嗣同趕到了袁世凱在天津的住所。

  見了袁世凱,譚嗣同先激將一番:「推行新法以來,朝中很多大臣出來阻撓,皇上為此憂心忡忡。袁大人,你說怎麼辦?」

  袁世凱馬上慷慨激昂地表示:「只要皇上一句話,我袁世凱還敢不盡死?」

  譚嗣同一聽這話,一把握住袁世凱的手,直言相告並取出光緒密詔給袁世凱看。

  袁世凱看後,拍著胸脯保證道:「殺榮祿如殺一狗耳!」

  譚嗣同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