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成吉思汗 | 上頁 下頁
九八


  §第七十五章 「即死也,亦應就其言而伐之。」

  公元1226年春,成吉思汗發兵征唐兀惕人。在他的諸子中,陪同他征討西夏的有窩闊台和托雷。在遠征花刺子模蘇丹時,他從眾妃子中選擇了美人忽闌伴駕。這次重征西夏時,奉命伴駕的是她的寵妃也遂夫人(塔塔兒人)

  此次遠征,一開始就出現了不吉祥的預兆。大軍越過賀蘭山,展現在眼前的是一片荒涼的空地,空地上有呈長條形的沙堆,沙堆之間是綠洲和牧場。東部是海拔高達3000米的山脈,山脈的西山坡上有森林覆蓋,常有野驢健鹿出人。見此情景,成吉思汗按捺不住習慣的力量,獵興勃發,不顧當初中原真人丘處機要他節制行獵的勸告,縱馬圍獵起來。一群野驢被他的部下逐出林外,奔至他的馬前。這時,他的戰馬(一匹赤兔馬)忽然馬首昂起,馬足一陣亂騰。成吉思汗一時羈勒不住,竟被掀翻在地。

  部將急忙趕來將他扶起。他呻吟不止,說肌骨疼痛難忍。眾軍於是止獵,就地(溯斡兒合惕之地)紮營。第二天一早。伴駕的妃子也遂把各親王和諸將叫來,告訴他們說,主子昨夜神志不安,高燒不退。將領脫侖扯兒必(晃豁塔歹人)立即提議推遲遠征,他說:「唐兀惕百姓乃定居之百姓。彼等有築就之城邑,有不動之營地。彼等並非遊牧人,故不能負其築就之城邑而去,不能負其不動之營地而徙。我等莫若推遲征討。俟我等再來時,仍可擊彼等於其家也。」

  脫侖扯兒必建議回軍蒙古,待成吉思汗養好傷,再行征討不遲。

  諸位親王和將領聽畢,都說此議甚善。但成吉思汗不願聽取這一建議,他說:「如若吾軍撤回,唐兀惕人必謂吾等膽怯而不敢與之戰。今可遣使被處,吾等於此等候,且看彼如何作答,然後再決進退。」

  於是,成吉思汗派了一名使臣前往唐兀惕部。這位使節轉達的他的一番話,簡直是地地道道的最後通碟:「汝曾發誓願為朕之右手。朕據汝所言,值起兵往征彼穆斯林時,遣使邀汝派兵從征。然汝不踐汝之所言,拒不出兵。更有甚者,汝且出惡言相譏。彼時朕別有所向,故推遲復仇。今朕已回,復仇之日已到。朕今率軍與汝算帳來矣!」

  接到這一可怕的最後通碟,唐兀惕王心中十分慌亂,便說:「昔日相譏之惡言,並非出自吾口也。」

  但那個敗事有餘的阿沙敢不卻滿口承擔了昔日挑釁的全部責任,他說:「相譏之語,乃我所言。今蒙古若欲戰,則吾有賀蘭山之營地,有褐子之帳房,有駱駝之馱物,可趨賀蘭山來會吾,在彼戰之,一決雌雄。若蒙古人需黃金、白銀、緞匹及其他財物,可來額裡合牙和額裡折兒(即寧夏和涼州)取之可也。」

  面對如此挑釁,成吉思汗便不顧高燒,不顧因墮馬而引起的傷痛,決心把這場戰爭進行到底。他對部下說:「聽彼出此大言,易可退耶?即死也,亦應就其言而伐之。朕決意與之戰!」

  他指天發誓,要長生天作證:長生天汝其知之。

  公元1226年3月,蒙古軍從弱水進攻西夏。弱水是發源于南山,由南向北流人戈壁灘的一條小河。在這個地區,除了這條小河及其岸邊的一些植物(蘆葦和援柳等)以外,到處是碎石和沙子。蒙古軍攻佔了額濟納(黑水城)。額濟納位於戈壁灘邊緣,是進入西夏的門戶。據 馬可·波羅說,額濟納地區的駱駝非常有名,是途經戈壁灘的商隊求之不得的牲口。此外,額濟納的大隼也很有名,可用於大型圍獵。蒙古軍溯弱水河谷而上進入「甘肅走廊」。甘肅走廊是一個從東南到西北的黃土地帶,南靠南山,北臨戈壁,從山上流下的溪流灌溉著這一狹長地帶,逐漸彙集最後形成了弱水。甘肅走廊中有依次排列的綠洲,其中最大的綠洲是甘州和肅州。

  環繞每個綠洲的是柳樹叢、楊樹叢、果園甚至草地、小麥地和穀子地,這一切使綠洲成了來自沙漠的商隊的樂上。甘州和肅州歷來以商隊之城而知名,它們是中亞商隊經商路線的開端,是絲綢之路的門戶。正像 馬可·波羅所證實的,由於商業發達,在多數是佛教徒的居民中出現了眾多的聶斯脫利派基督教徒。大約47年後,馬可·波羅在甘州的一些寺院裡發現了非常精美的佛教塑像,他對這些塑像的寓意讚歎不止。與此同時,他也發現了三座聶斯脫利教(景教)教堂。公元1226年夏,蒙古人攻取了這兩個要塞。與此同時,成吉思汗屯兵於附近山區(山頂積雪皚皚,終年不化),在那裡避暑。同年秋,蒙古軍東進,破涼州,進至黃河畔的應理市。應理位於西夏首都興慶(寧夏)以南約100公里處。

  在這個商隊往來的綠洲地區,蒙古人像洗劫其他地方一樣進行了可怕的洗劫。為了躲避蒙古軍的刀劍,居民紛紛逃入深山(西面的祁連山,東面的賀蘭山和洛山)或洞穴,但都無濟於事,真正逃脫的只有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原野上白骨成堆。蒙古史家有特別提到,成吉思汗接受阿沙敢不的挑戰,同阿沙敢不廝殺,最後擊敗阿沙敢不,迫使他逃進了賀蘭山。成吉思汗擄其所有之帳房,馱負財物的駱駝以及全體百姓,使阿沙敢不的一切都如飛灰而盡。至於那些持械抵抗的唐兀惕人,特別是唐兀惕的大小頭目,成吉思汗則命令將他們斬盡殺絕。至於唐兀惕百姓,成吉思汗給士兵們下達了毫不容情的命令:軍人們各取其所執,凡抓到的唐兀惕人,軍人可隨意處置之!

  蒙古軍隊的將領們慫恿和支持成吉思汗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他們是泰加森林和草原的兒子,他們只懂得牧人和獵人的生活方式,他們不知道被抓到的這些農民對他們有什麼用處,也不知道他們正在佔領的農田對他們有何用處。對於他們來說,這些既不會在草原上放牧也不會進山放牧的農民毫無用處,只有將他們斬盡殺絕才是上策。至於那些莊稼,最好是全部燒掉,就像焚燒城市一樣,使土地荒蕪,變成草地。成吉思汗的這些將領們是真想這麼幹的,他們勸他說,他得到的那些中原屬民毫無用處,最好是將他們殺盡,一個也不留,這樣至少可以得到田地,將田地改為牧場。

  成吉思汗正準備採納上述可怕的計劃,這時,一個人突然挺身而出,表示堅決反對。這個人就是契丹學者,成吉思汗的顧問耶律楚村。聽了諸將的提議,耶律楚村情緒非常激動,他憤怒地大叫不可,說這是野蠻的主張。他向成吉思汗闡明說,保留這些肥沃的土地和智慧的居民,可以從中得到更多的利益。他說,可以適當地徵收土地稅,可以向商人徵收酒稅、醋稅、鹽稅、鐵稅,還可以徵收水產稅和山林資源稅。這樣,每年可得50萬兩白銀,8萬匹綢緞,40萬袋穀物。他甚表驚訝地說:有這麼多利益可得,有人竟說定居居民毫無用處!

  在成吉思汗身上,起主導作用的是智慧和冷靜。他採取過或聽任部下採取過駭人聽聞的殘酷行動,這是因為,在他當時所處的蒙古社會中,人們還不懂得另外的戰爭方式,正像還不能設想除了遊牧生活方式以外還有別的生活方式一樣。對於當時的蒙古人來說,定居居民的土地沒有別的用處,只能作為劫掠的場所。聽耶律楚村說還有其他的作法,成吉思汗便欣然接受了別人的經驗。他當即降旨,請耶律楚村擬定管理定居民族地區的計劃。制定固定稅收細則。一言以蔽之,他同意了這位顧問适才提出的一切建議。

  同年(公元1226年),正當成吉思汗有步驟地征服唐兀惕人時,他的第三個兒子窩闊台在一位蒙古將察罕的協助下率領騎兵深人到了金國內地。他順峭壁夾岸的渭水河谷,來到西安府,從那裡深入到河南心臟地區,一直進到開封城下。這些可惡的女真人,昔日對他的父祖的侮辱,成吉思汗至今記憶猶新。他對部下說:「毀朕父祖者,乃金國人也。汝等可分取金人。彼之好之弟,可令其執鷹而為奴僕之役;其好女子,可令其為汝等之妻室整裙而為女僕!」

  然而,金王卻一而再,再而三地派遣使臣往見成吉思汗,試圖求和。公元1227年,金王又派了一名使臣去見成吉思汗。終於,同前幾位使臣相比,這位使臣受到了比較客氣的接待。此時的成吉思汗,傷勢已越來越惡化。據中國編年史作者說,成吉思汗這時表現出了出人意外的和平願望。一年前的冬天,他曾對其周圍的人宣佈說,「五星匯合」之時,他即停止屠殺和劫掠。現在是實現這一願望的時候了。另外,金王送去的貢品也並不是沒有起到博得這些可怕的蒙古人的好感的作用。這些貢品中有碩大的珍珠。成吉思汗將這些珍珠分賜給喜歡戴耳墜的將領。為了得到這麼好的珍珠,所有的將領都立即刺穿了自己的耳垂。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