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成吉思汗 | 上頁 下頁 |
八二 |
|
事實確實是如此,漠罕默德此時正在雷什特。波斯各省向漠罕默德表示,可以向他提供10來萬軍隊。但是,一聽說蒙古軍隊在洗劫刺夷,這位蘇丹又嚇得六神無主了,因此未能集中各省擬提供的十來萬軍隊。他現在已到了談蒙古人色變的程度。在他的隨從中,有些人見他如此懼怕蒙古人,便憤然離開了他。漠罕默德惶惶跑到可疾雲。在可疾雲,他的一個兒子為他調集了三萬軍隊。如果漠罕默德此時指揮這3萬軍隊進行反擊,是有可能擊敗追擊他的這支蒙古軍隊的,因為當時這支蒙古軍隊是分散成小隊活動的。但是,漠罕默德蘇丹又一次放棄了反敗為勝的機會,他腦子裡的「蒙古恐懼症」又發作了。此時,他沒有設法組織軍隊去襲擊敵人,而且自己差一點兒在哈侖被敵人突然抓獲。當時他的坐騎被蒙古軍射傷,他急忙換乘了一匹馬,勉強得以逃脫。他想到巴黑塔惕避難,便策馬向哈馬丹馳去。 蒙古騎兵跟蹤緊迫而來,在哈馬丹同漠罕默德的從人展開了一場小衝突。但在這場小衝突中蒙古人並未能辨認出他。漠罕默德這時又改變了主意,決定放棄前往巴黑塔惕避難的計劃,立即轉而返回裡海之濱。他突然改變逃跑的方向,使者別和速別額台一度陷入了困惑和茫然境地,失去了跟蹤的線索。因此,漠罕默德順利地抵達馬三德蘭。但是,蒙古軍很快又發現了他的蹤跡。漠罕默德剛到馬三德蘭不久,蒙古軍的先頭部隊就趕來了。他急忙棄岸登舟,船剛一駛遠,後面的箭矢就如雨點般飛來。漠罕默德狼狽鑽人阿斯特刺巴德以西戈爾甘河河口附近之阿必斯袞小島。公元1221年1月,這位伊斯蘭世界的前君主,這位突厥斯坦。阿富汗和波斯的前蘇丹,絕望頹喪,疲憊不堪,驚悸成疾,終於死在了這個孤島上。 這個膽敢頂撞成吉思汗的人,這個殺害成吉思汗的商隊人員而又拒絕賠禮道歉的人,已經一命嗚呼了。者別和速別額台已經完成了成吉思汗交給他們的追擊漠罕默德的任務。他倆雖然未能活捉漠罕默德,但卻像追擊一隻獵物一樣使他疲於奔命,將他逼得走投無路而使他倒斃於荒島。而他們,儘管自渡過阿姆河以後策馬奔馳了1600多公里,卻仍然像開始出發時那樣生龍活虎,精力充沛。他們剛一完成任務,成吉思汗立即又交給他們另一個任務:繼續前進,對波斯西北,高加索和俄羅斯南部裡海周圍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偵察性襲擊。 本書後文將敘述這一令人難以置信的侵襲的情況。在敘述這一侵襲過程之前,有必要回過頭來敘述一下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征服阿富汗山區的情況。正像介紹不花刺戰役和撒馬爾罕戰役一樣,筆者將根據阿拉伯——波斯人士掌握的資料來介紹成吉思汗在阿富汗山區進行的戰鬥。應當承認,在阿富汗山區征戰的成吉思汗同蒙古史詩中的成吉思汗(他一生的第一階段)似乎有些不同。之所以會給人以這種印象,顯然是由於資料來源不同,因為,阿拉伯——波斯的評論家們無法忘記他們視之為穆斯林世界的阿提拉的那個人給伊斯蘭世界帶來的苦難和破壞。但是,實際上,這種看法是不足以說明問題的。 事實上,在阿富汗山區進行遠征的成吉思汗仍然是蒙古史詩中的成吉思汗,上述評論家的看法是與他無關的。在阿富汗山區征戰的成吉思汗仍然是一個慷慨大度的半人半神式的人物,他仍是那麼仁慈寬容,崇高偉大,在處理一切事情時那麼克制有度,公平廉明,頭腦清醒冷靜。總之,他說話行事仍是那麼合乎人情,甚至可以說充滿著人道主義精神。他對花刺子模帝國使用武力是出於最公正的理由,是由於花刺子模人屠殺了他派去的商人和使節。不過,蒙古人是接照蒙古的方式來進行這場別人迫使他們進行的合法戰爭的,因為他們是遊牧人,是居住在北方草原或泰加森林的半野蠻人。因此,在阿富汗山區征戰的成吉思汗同蒙古史詩中的成吉思汗是一致的,是沒有什麼不同的。成吉思汗個人在阿富汗山區的所作所為表明,他當時仍是創造歷史的最偉大的人物之一。在文化方面,當時的蒙古軍隊同後來公元17世紀時期美國西部平原上的印第安人差不多處於同一水平。蒙古的亞歷山大大帝成吉思汗擔任了這支蒙古軍隊的統帥,這並不是他的過錯。 我們對阿拉伯——波斯評論家們的觀點持以上保留態度是為了嚴格地忠實於歷史的客觀性。儘管如此,我們也要表示,我們並不掩飾對如此令人憎惡的屠殺行為的厭惡和反感。我們是堅決站在阿拉伯——波斯文化一邊反對那些野蠻人企圖毀滅(謝天謝地!他們並未能毀滅)這一文化的行為的,這難道還需要我們竭力聲明嗎?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