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成吉思汗 | 上頁 下頁
五七


  §第四十四章 成吉思汗恨之入骨的蔑兒乞惕人

  在成吉思汗的追擊下,蔑兒乞惕部首領狼狽逃走,答亦兒兀孫等人投降。但他同蔑兒乞惕人的鬥爭還在繼續。大多數蔑兒乞惕人已投降,成吉思汗將他們編人自己的軍隊,命他們在軍隊中看守輜重。但是,一俟成吉思汗離開,這些蔑兒乞惕人便搶掠由他們負責看守的輜重財物,然後攜帶這些財物反叛而去。他們回到他們的故土貝加爾湖南岸下色楞格河流域,在深山密林中立寨,準備頑抗。兀窪思一兒乞惕人也反叛而去,立寨于忽魯合不察兒山口。兀都亦惕一兒乞惕人立寨於台合勒山之最深遠處,砍倒樹木,阻塞要道,準備抵抗到底。成吉思汗聞說這些蔑兒乞惕人反叛而去,立即命鎖兒罕失刺之子沉白為將,率領左軍前往征討圍剿。沉白輕而易舉就蕩平了上述蔑兒乞惕人所立之山寨。為了防止這些森林狩獵人再次滋事,成吉思汗命蒙古軍將領將他們瓜分,從而解散了這些蔑兒乞惕部落。

  前文說到,在這段時間,蔑兒乞惕部首領脫黑脫阿及其兒子們已同其多數百姓失去了聯繫,在蒙古西部邊睡同乃蠻部王子古出魯克過著流亡生活。成吉思汗率部窮追,追至阿爾泰山前。當時已是冬季(120年至1205年冬),成吉思汗便駐冬於阿爾泰山山麓。這時戰場已移至烏蘭達班——塔並兀刺群山。這些山嶺峻拔高聳,峰頂海拔高達4000米。這是阿爾泰山的蒙古部分和俄國部分的交界處。科布多河發源于山東側,向東流去,灌溉著一大片湖泊地區。山西側是額爾齊斯河之支流不黑都兒麻河的發源地。烏蘭達斑——塔並兀刺山地區非常荒涼。北部靠近科布多河一帶很貧脊,只在海拔2000米至2400米的山上有一些落葉松。但在南部山區,山上的森林則一直下延到海拔1090米處,主要有雪松、歐洲山楊、楊樹、柳樹和冷杉。

  脫黑脫阿和古出魯克來到不黑都兒麻河畔,即今蘇聯塞米巴拉金斯克州內塞米巴拉金斯克市與阿爾泰斯克堡之間,集合起剩下的一些力量,企圖憑藉險要的地形重振旗鼓。1205年春,成吉思汗率軍追來,兩軍又展開戰鬥。脫黑脫阿正戰鬥時,不知何方飛來一箭,正中要害,當即身亡。在此危急時刻,他的兩個兒子來不及埋葬也來不及運走他的屍體,匆忙間只好砍下他的頭,向遺體作最後的告別,攜其頭逃去。蔑兒乞惕人和乃蠻人向西南方向鼠竄,許多人在搶渡額爾齊斯河時落水而死(時值春暖,積雪融化,河水暴漲)。少數僥倖渡過河的人,都爭相逃命,各奔東西,星散而已。乃蠻部汗位繼承人古出魯克一直向南逃奔,越過準噶爾草原,翻過天山,沿畏兀兒人地界庫車一側面行,過哈刺魯之地(即今巴爾喀什湖東南之謝米列奇耶),最後來到哈刺契丹帝國(伊塞克湖以東今俄國土耳其斯坦境內)。在那裡,命運為他作了出人意外的安排。

  至於緩兒乞惕人忽都、合勒和赤刺溫這三位王子,他們先逃到畏兀兒地面,想控制和佔領別失八裡、吐魯番、庫車等肥沃的綠洲。但是,畏兀兒王巴爾術派兵把他們驅逐出了界外。這一幫蔑兒乞惕人便向北流竄,來到巴爾喀什湖草原,在塔爾巴哈台之葉密立河流域與「饑餓草原」之間又悲慘地流浪了十來年。

  據我們掌握的部分資料記載,公元1217年的一天,成吉思汗忽然想起了這些倖存的敵人,遂命令他手下最優秀的戰略家速別額台前去征剿。他對速別額台說:「彼等慘敗之後,已是帶套之野馬,中箭之傷鹿,逃奔在外。汝今率領一支軍馬,前往剿滅彼等。如若彼等變為禽鳥飛上天,汝即變成蒼鷹上天捕獲之;如若彼等已似旱獺般鑽入地之下,汝即像鍬鑿將彼等全部挖出;倘若彼等已化為魚群潛人深海,汝應化為拖網將其一網打盡。在到達彼地之前,汝須翻越巍峨險峻之高山,跨越水深浪闊之江河。山高路遠,行程多艱,故汝當借戰馬於未瘦之日;途路漫漫,宜節行糧於未盡之時。須知馬既瘦則雖借而無用,糧至盡則雖節而已晚。草原茫茫,不乏鹿兔;關山重重,必多雁禽。不可縱軍卒逐禽獸以為樂,不可馳戰馬無節制而行獵。須知行軍之際,為補軍糧之不足而行獵乃就地養兵之道,為竭未盡之餘興而逐獸乃賜誤軍機之舉。如若汝等於行軍途中行獵無度,則勢必未見敵影,而戰馬已瘦,未及交鋒,而士卒已疲。切勿令軍卒套其鞍,不可使其搭轡閘口以行。套其鞍,則未戰而傷馬,閘口以行,則臨陣難馳驅。凡違汝號令者,若系我之相識之人,可解來我處,由我裁處;若非我之相識之輩,汝可執而棒笙之,軍法從事。」

  接著,成吉思汗毫不掩飾地說明了他要派兵剿滅蔑兒乞惕部殘餘的原因。這一有趣的供認充分表明,童年時期的不幸遭遇給這位世界征服者留下了多麼辛酸痛苦的難忘的記憶。他對速別額台說:「這幫蔑兒乞惕人,我早已恨之入骨矣!彼嘗逼我逃入不兒罕台勒敦之山,阻絕路口,意欲生擒我而圍我於此山之中。彼時我尚年幼,心中甚懼……當今之日,我誓擒彼等!縱需數年數月之久,我也要窮追不止,縱在天涯海角,我也要往追剿滅。務必窮追至長之端,深之底,盡滅彼等而後已!汝今代我出征,我之心亦隨汝征也,如此思之,必獲長生天之護傷而必勝!」

  為了使速別額台所串領的軍隊能順利通過阿爾泰山和塔爾巴哈臺山區,成吉思汗命工匠為他們打造了一種經得起山路顛簸的鐵車。速別額台率領一支如此裝備起來的軍隊,從紮木河經塔爾巴哈台直至垂河(即今之楚河)北岸巴爾喀什湖西部「饑餓草原」,窮追猛打,消滅了蔑兒乞惕部殘餘,圓滿地完成了成吉思汗交給他的使命。

  成吉思汗對敵對的蒙古部落蔑兒乞惕部的仇恨可說是根深蒂固的,這一點很值得我們注意。因為,很多問題可以因此而得到解釋。首先,這是一個牧民之于對森林狩獵人,草原牧民對泰加森林中的獵人的由來已久的仇恨。其次,這是一種個人的仇恨。不要忘記,蔑兒乞惕人曾擄掠過成吉思汗的妻子。成吉思汗可能也認為長子術赤就是蔑兒乞惕人之後。

  事有湊巧。當時兀都亦惕一蔑兒乞惕部的最小的王子忽勒突罕蔑兒幹也當了成吉思汗的蒙古軍隊的俘虜。有人恰恰把這個俘虜帶到術赤面前。忽勒突罕蔑兒幹是一位傑出的弓箭手,他的年輕和機敏使術赤不禁產生了同情和憐愛之心。受一種同情心的驅使,術赤要求成吉思汗赦免忽勒突罕蔑兒幹。但成吉思汗對蔑兒乞惕部已是鐵石心腸,堅決不准術赤所請。蔑兒乞惕部的最後一位王子就這樣像其親屬一樣被斬首了……

  蔑兒乞惕人雖也是蒙古族人,但他們是屬￿那些不能被容忍的蒙古人,他們已不能成為統一的新蒙古民族的一員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