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成吉思汗 | 上頁 下頁
四八


  成吉思汗派人轉達的以上這些言辭都表明,這是一系列老練而巧妙的外交行動。他給昔日的各位盟友的傳話是很有分寸而得體的。對王汗,他說話時把自己放在忠實的附庸和義子的地位,從而突出了他遭到攻擊和損害的不合理性和不公正性,也表明了他在遭到損害後仍對「父汗」滿懷「孝心」。與此同時,他竭力在年老的王汗與其合法繼承人桑昆之間散佈不信任情緒,懷疑桑昆有弑君之心。對投靠王汗的幾位蒙古親王,他則責備他們背叛祖先和臣民,從而使這幾位親王為自己的背叛行為感到羞愧。他含蓄地鼓勵他們回到他的麾下,為把克列亦惕人趕出蒙古草原而鬥爭。在這些表明最無可指責的忠誠和最令人感動的誠意的言辭後面,充滿著足以逐漸瓦解敵方聯盟的暗示和影射。

  事實上,成吉思汗的這些言辭幾乎在當時就立即起到了這種瓦解作用。當聽了「義子」成吉思汗仍然充滿孝心的話以後,王汗感到十分內疚地說,「古日:」離吾子者即離而道也,斯言極是,我心痛焉。他當即發誓道:」我若再對我子鐵木真懷惡意,猶如此出血!」

  說畢,他抽出削箭刀刺破自己的小指,取一樺皮小袋盛其血,交與成吉思汗派來的使者。

  但是,桑昆顯然對成吉思汗話中的影射之意感到憤怒,因而拒絕和解。他對其父王汗說:「彼何時稱汝為汗與父耶?彼謂汝為害親兄弟之屠夫矣!」

  桑昆盛怒之下又要對成吉思汗發動無情的戰爭,他命令部下說:「必勒格別乞與脫朵延二人聽著:可即樹戰旗,命人飼肥戰馬,準備廝殺。事已無可疑矣!」

  正像古典悲劇中的這種角色一樣,桑昆當時甚至還輕率地說出了如下註定他要遭厄運的話:「唯刀劍其裁決乎!勝者必佔領敗者之國而為至高之汗也!」

  §第三十五章 巴勒注納湖之苦水

  成吉思汗派往敵方聯盟的兩位使者之一速格該者溫,因妻兒尚在王汗處,故懼而未返回成吉思汗處。另一位使者阿兒孩合撒兒只好隻身返回,向成吉思汗報告了敵方對他的和平建議的態度。

  得悉這些消息後,成吉思汗遂向北撤退,退人巴勒注納(「渾濁的水塘」)湖畔,在那裡下營。巴勒注納湖可能在斡難河與音果達河之間的阿加河附近,也可能在此以東額爾古納河北岸與塔雷湖之間。這裡,即巴勒注納湖所處地區,西北部是多樹木的草原,有許多鐵線蓮屬植物和草屬植物,間有一叢叢樺樹和柳樹,土質為粘土和沙土。東部靠近塔雷湖一側也是一片草原,多生苦艾,地質為鹽土。在當時季節,巴勒注納湖幾乎乾涸無水。據後來的波斯的傳說記載,成吉思汗曾在這裡被迫從泥沙中擠水飲用。在這種艱苦條件下,將士們仍忠實地追隨著他。成吉思汗有感於將士們的這種忠誠,舉手仰天發誓說,今後必與諸將士共甘苦,如背此言,將有如巴勒注納湖中之渾濁泥水。說畢,他便喝了幾口泥水,然後把杯子遞給將士,將士們也當場發誓永不離開他。成吉思汗的這些追隨者後來成了史家所說的巴勒注納湖派。他們的一片忠誠後來得到了成吉思汗的慷慨獎賞。

  毋庸諱言,此時成吉思汗已經退到了蒙古地面的最東北邊界通古斯種族人居住的泰加森林邊緣地帶。然而,就在這種艱難的環境中,成吉思汗的事業開始有了轉機。而此時,他的對手們卻開始衰敗沒落,以王汗為中心的聯盟正趨於土崩瓦解。這些遊牧人,為了滿足仇殺的欲望,為了得到戰利品,他們可以暫時地團結在某個被推舉完成此等任務的戰爭指揮者周圍。但是,除非他們所擁立的戰爭指揮者是一個超群的傑出人物,除非這個人物是一個像成吉思汗那樣剛強的人,否則,他們就會在一旦達到目的之時散夥,離開他們前不久還聽其指揮的首領。特別是在對手頑強的抵抗使劫掠之日無限推遲因而不能肯定得到戰利品之時,他們便會如鳥獸散。

  此時他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拋棄不善於帶領盟友去奪取勝利的運氣不佳的首領。讀者一定還記得,昔日由紮木合及其朋友們拼湊起來反對成吉思汗和王汗的「季節性」聯盟就是這樣分崩離析的。現在,紮木合本人和其他鬧分裂而離開成吉思汗的蒙古人對王汗的權威又感到厭倦了。在對王汗不滿的人們中,有成吉思汗的叔叔答裡台,他現在已為自己背叛成吉思汗而感到後悔;有合法的「覬覦汗位者」阿勒壇和忽察兒;還有總慣於耍陰謀的紮木合本人。他們現在已不能忍受淩駕在他們頭上的任何霸權,於是策劃道:「可於黑夜襲而擒彼王汗,我等自立為王,不受克列亦惕人之轄,亦不受鐵木真之治。」

  但是,王汗覺察了他們的陰謀,搶先採取了措施。紮木合、阿勒壇和忽察兒急忙逃走,差一點兒落網。他們三人逃往蒙古西部投靠了乃蠻部。與他們逃走的路線相反,答裡台卻選擇了向東逃的路線,投到成吉思汗帳下,希望得到成吉思汗的寬恕。成吉思汗果然原諒了他,而且態度真誠,因為,據我們掌握的史料,此後他們叔侄之間並沒有發生過任何令人不愉快的事。與此同時,蒙古部落之一豁羅刺思部首領斡思察罕也率部主動來投成吉思汗。

  此後不久,來了一名穆斯林商人。此人名叫阿三。阿三在汪古惕部營地(中國山西省長城附近)逗留了幾天後,一路行至額爾古納河。他騎著一頭白毛駱駝,趕著一千隻羊,沿上額爾古納河而下,想換取一些貂皮和松鼠皮之類的皮貨。在外貝加爾湖泰加森林邊緣地區,收購這類皮貨是很容易的事。他繞道來到巴勒注納湖畔飲牲口,在那裡與成吉思汗相遇。他們之間似乎不久即建立了友好的關係。後來,有三個穆斯林(阿三,紮法爾一忽紮,達尼失門德一哈吉卜)成了「巴勒注納派」忠臣。

  更有價值的是成吉思汗的親弟弟拙赤合撒兒也來到了巴勒注納湖畔。在這以前,他是當了克列亦惕部的俘虜呢,還是像別人一樣投靠了克列亦惕部?這一點我們無從得知。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他在克列亦惕部一心想回到成吉思汗身邊,遂設法避開克列亦惕人的監視,離開妻子和三個兒子(也古,也松格和禿忽),挺身而出,帶著幾名同伴來尋其兄。他的妻兒留在克列亦惕人手中,自然命運難蔔。他先來到合刺溫敦山。此山在孛羅赤出沃克山附近(孛羅赤出沃克山位於斡難河與音果達河之間,山上有一些雪松和落葉松)。合撒兒尋兄不得,遂在荒山中流浪,餓急了只好食用隨身帶的毛皮和弓弦,狼狽非常。他和幾名同伴最後艱苦流浪到了巴勒注納湖畔,得與成吉思汗相逢。見到親弟歸來,成吉思汗十分高興。隨後,兄弟二人策劃了導致克列亦惕部王汗上當受騙的計謀。應當承認,這一計謀是相當狡猾和不光明正大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