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曹操大傳 | 上頁 下頁 |
八〇 |
|
袁紹大氣還沒有喘定,得知曹孟德揮師北上的消息。 「曹賊是要致我於死地啊!」袁紹大叫一聲,癆病又犯了。妻子劉氏擔心袁紹死後,幾個兒子會自相殘殺,待袁紹的病情略有好轉,就勸袁紹立後嗣。當時,袁紹的長子袁譚出守青州,次子袁熙守幽州,三子袁尚留在袁紹身邊。 郭圖說:「大軍壓境,立什麼後嗣,鬧不好兄弟之間相互大動干戈,禍起蕭牆,曹賊將不戰而勝。」 袁紹就將立後嗣之事擱在了一邊,派人叫袁熙、袁譚及外甥高幹引軍前來鄴城助戰。 曹孟德北征軍的機動性和各路軍的獨立作戰能力都相當強,袁紹不得不在曹軍的每一個可能渡河的渡口都部署重兵,嚴加防範。特別是最靠近鄴城的渡口黎陽津,更是大軍屯集,防守得非常森嚴。曹孟德並沒有急著渡河,而是待袁紹佈防完了的時候突然下令選擇距離鄴城最遠的倉亭津渡河。 「久違了,黃河!」曹孟德又登上了黃河岸邊的小山之巔,還沒有到汛期,黃河顯得比較安分溫馴,曹孟德的鬍鬚在河風的吹拂下飄忽著。 一隊鄉民簞食壺漿登上了曹孟德站立的小山。為首一位老人鬚髮皆白。曹孟德問候道:「老人家,你多大年紀?」老人艱難地翕動沒有牙齒的嘴,說:「近百歲了。」曹孟德說:「我的軍隊驚擾你們鄉鄰,我很不安啊。」百歲老人說:「恒帝時,正當楚宋分家,天上有黃星劃過,遼東有一個叫殷馗的賢人在我們鄉寄宿,他對我說,黃星見於乾象,正照這塊山頭,五十年後將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間,算而今恰好五十年。 袁本初重斂於民,民怨沸騰。丞相興仁義之兵,弔民伐罪,官渡一戰,破袁本初百萬之眾,正應驗了殷馗之言,百姓可望太平了!」曹孟德感動不已,接過百歲老人賜的酒,緩緩灑向黃河,然後扶起跪拜于地的老人,激動地說:「曹孟德受老人家一壺酒,定要還你們一個太平盛世。」鄉民們高高興興地下山去了。曹孟德剛渡河,袁紹已率大軍趕到倉亭。雙方各自下寨。 第二天,兩軍佈陣交鋒,曹孟德帶了幾個將領走到陣前,袁紹帶三個兒子一個外甥兒及文官武將出陣。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兩位梟雄一晃幾個月不見了。 曹孟德首先發話:「本初黔驢技窮,怎麼不舉手投降呢?如果我的刀架在你的脖子上,後悔就來不及了。」 袁紹滿腔怒火,懶得跟曹孟德較量嘴勁,只求趕快殺曹孟德以解心頭之恨。「誰替我捉拿這個醜鬼?」 袁尚揮舞軍刀沖出陣來,徐晃部將史渙挺槍迎上去,兩人交戰不過三合,袁尚撥馬回走,史渙追趕上去,袁尚拈弓搭箭,照史渙腦門射來,史渙應聲落馬,袁紹揮鞭一指,大隊人馬擁來,混戰大殺一場,各自鳴金收兵。 程昱說:「兵法上有『置之死地而後生』,敵眾我寡,我們退軍河岸,埋下伏兵,誘敵軍前來,我們反戈一擊。」 曹孟德採納了程昱的建議。半夜時分,許褚引兵佯裝劫寨,袁紹率全軍一齊出擊,許褚大呼「上當」敗退後撤,袁紹以為得勝,追許褚到了河岸。這時,河岸伏兵一齊擁上去,曹孟德高喊:「背後是黃河,只有決一死戰才是出路!」曹軍背水一戰,殺得袁紹人仰馬翻,屍橫遍野。 退到倉亭,袁紹與三個兒子抱頭痛哭。 「我袁本初雄踞四州,兵精糧足,想不到今天如此狼狽,這是天要亡我!」言罷口吐鮮血。袁譚叫辛評、郭圖前往青州,袁熙回幽州,高幹回並州再整人馬,自己和袁尚先護送父親回冀州養病。 許褚等人建議曹孟德進攻冀州,曹孟德不容爭辯地說:「我這次北征的目的已達到了,全軍撤退!」 北征軍正要撤退,曹孟德收到荀彧來信,說劉備在汝南糾集劉辟、龔都幾萬人馬,得知丞相出征河北,令劉辟守汝南,劉備親自率軍乘虛攻打許都。 曹孟德平靜地說:「這已在我的預料之中,只是沒有料到大耳朵來得這麼快。」於是留曹洪屯兵於倉亭渡以虛張聲勢,自己率大軍趕往汝南。 在河南西部的穰山,襲擊許都的劉備大軍與北征歸來的曹軍進行一場遭遇戰,曹軍遠來疲困,來不及佈陣,被關羽、張飛、趙子龍三員大將殺得退後十多裡下寨。 張遼說:「雲長怎麼還要帶兵來打丞相,真有些不講義氣,自己辱沒了義名。」 曹孟德卻說:「各事其主,兩軍對壘,打鬥拼殺是正常的事情,我們現在要緊的是如何擊退敵人。」 張遼離開營寨,曹孟德還在冥思苦想,他突然想起了一個絕妙的計謀。 第二天,趙雲率軍來寨下挑戰。曹兵不動。 張飛又來挑戰。曹兵不動。 劉備也似乎意識到了什麼,忽然送來消息:龔都運糧大軍已被曹軍圍困,劉備命張飛去救龔都,又傳來消息,夏侯淵引軍徑取汝南,劉備命趙雲、關羽去救汝南,自己退回寨中堅守。 這天下午,劉備同時得到消息:夏侯淵已攻破汝南,劉辟棄城逃走,張飛被圍。劉備從下午挨到天黑,棄寨而逃。 在路上與趙雲等人會合後逃往荊州。 曹孟德沒有去追擊劉備,再度將軍隊帶回許都。 「這下該好好休息一段時間了,來年春天,我們將舉行第三次北征!」 這一年的春正月,曹孟德率侍衛部隊回到了位於豫州的故鄉譙縣。除了訪問鄉里父老及親友外,曹孟德顯然是為了長期勞累後,需要有個安靜下來思考的時間,以養再度北征的精銳之氣。 這一年,曹孟德四十七歲。 ◎第十七章 袁氏骨肉相殘 曹氏坐收漁利 建安七年五月,北方霸主袁紹咯血身亡。在北方雄霸了十多年的擎天柱的突然坍塌,天意也罷,人為也罷,在客觀上都使得北方四州處於群龍無首的混亂局面,袁氏家族的宏偉基業由此而走向衰亡。 袁紹有三個兒子,長子袁譚、次子袁熙為原配夫人所生。原配夫人早逝,袁紹續弦劉氏,生三子袁尚,長得形貌雄偉,最像袁紹,因此深為袁紹喜愛,長年留在身邊,加之劉氏的慫恿,袁紹更有心立袁尚為子後嗣。只擔心袁氏陣營中長老大臣和大軍團領袖反對,而未公開挑明。而事實上,袁紹在官渡大戰前幾年,就籌劃了立袁尚為後嗣的大事,他將袁譚封為青州刺史,有意讓他接續伯父袁成之後嗣。最早看出袁紹意圖的人是沮授。 「俗語說:『萬人逐兔,一人獲之』。權力誰不喜愛,如果不按長嫡之序,各守己所,無疑鼓動貪權之徒,乘機起而爭之。袁譚是長子,理應立為後嗣,如果讓他居於外藩,一定會產生禍亂的。」這是當時沮授勸袁紹的一番話。 袁紹的解釋是冠冕堂皇的,他說:「我是想先讓每個孩子各統一州,以試試他們的經營能力如何。」沮授見袁紹不悟,也就不好多言。 官渡兵敗之後,自私透頂的劉氏更加緊勸袁紹立袁尚為後嗣,她似乎已看到了袁紹歸天的日子已經不會太遙遠了。劉氏的窮追不捨,使得袁紹不得不將審配、逢紀、辛評、郭圖召集起來商議。這一下就更亂套了,審配、逢紀一向和袁譚不和,立場傾向于立袁尚。辛評、郭圖兩人早年便為袁譚之輔佐,當然堅決主張長幼有序。 袁紹以袁譚個性剛強好殺,脾氣暴躁,二子袁熙柔弱難勝大任,只有袁尚有英雄之表,禮賢下士為藉口,終於口頭上說出了自己的意圖。 郭圖即刻發難,說:「三子之中,袁譚最長,如今又擁有大軍於前線,深得州民敬重,若貿然廢長立幼,恐難服軍民之心。何況如今軍威受挫,敵人大軍壓境,怎可出現父子兄弟奪權柄的局面呢,我認為應以抗曹為先,後嗣之事應緩一步再說。」 由於當時曹孟德的北征軍已指向倉亭,袁紹只好暫緩立嗣的行動。倉亭之戰後,袁紹病發驟逝,巨星剛一隕落,袁氏陣營便開始上演一幕爭嗣的鬧劇。審配、逢紀恐袁譚繼位後自己將失去依附,為郭圖、辛評所害,於是和劉氏假借袁紹遺命,立袁尚為嗣子,繼任大將軍之職。袁譚由青州回鄴城弔喪,眼巴巴看袁尚坐上了大將軍的交椅,便拒絕再返回青州,進而在郭圖的建議下,駐屯于黎陽,自封為車騎將軍。由於曹軍又有北上跡象,袁譚乃向袁尚要求增兵黎陽。袁尚象徵性地派逢紀率少數兵馬前往支援,袁譚又要求增兵,審配不與,袁譚一氣之下殺了逢紀,造成了鄴城和黎陽間高度的緊張關係。 對於袁紹死後的北方形勢,曹孟德不是十分清楚。如果大規模北征,顯然不符合知彼知己的用兵原則。 建安七年秋九月,曹孟德渡河攻打黎陽。 曹軍中的文武百官對這次北征的方案很多人感到不解。這次行動規模不大,雖由曹孟德親征,但真正渡河北上的僅僅只有張遼軍團,由樂進以討寇校尉出任副官,郭嘉、荀攸作隨軍參謀。此外,由一向小心謹慎的李典駐守安民,振威將軍程昱仍守甄城,負責後勤補給工作。顯然,這樣的編組和倉亭之戰完全相反,動用的兵力不多,反而出動了大量的參謀人員。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