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曹操大傳 | 上頁 下頁 |
六 |
|
十分認真負責的曹操,覺得身為議郎,就應該根據經史古例,多為朝廷出些主意和建議,努力使朝廷清明公正,以逐漸實現理想的政治局面。他首先想到的是多年前的陳蕃、竇武一案,他認為將陳蕃、竇武一事定為「叛亂」是不妥的,他們當年只是為了匡扶朝政,想要宦官交出大權也是為了朝廷著想,並非是反叛朝廷。而當時卻以「叛亂」名義進行逮捕誅殺,因為名為「叛亂」,受牽連者自然都落個可悲的下場。事隔多年後,全國上下議及此事者仍不在少數,紛紛鳴不平。 雖然事情已過,但若重新定性,也能起到「亡羊補牢」的作用,在安撫人心方面,朝廷也會收到奇效。 於是,曹操便將他對當年陳蕃、竇武一事的看法和意見,以及當今應採取的補救措施,等等,寫成有理有據的一篇意見書,上呈朝廷。其最終便是一句話:為所謂的陳蕃、竇武「叛亂事件」平反。 曹議郎的意見書在朝廷引起極大反響,因為此時朝廷仍完全在宦官的控制中,關於「第二次黨錮之禍」的事,誰敢提起?這是一個很忌諱的事情,極容易引起宦官集團的懷疑和惱怒。而曹操,居然公開提出為「第二次黨錮之禍」的首要人物陳蕃和竇武平反,這無異於晴空裡響起一聲炸雷,令滿朝文武和宦官一片震驚。 朝中官員都認為曹操太冒失了,剛剛複職,又去刺老虎屁股,這一次定會使宦官更加惱怒。而曹操何嘗沒有想到這一點?但他這樣做,一是他的氣度和責任感使然,二是他想到,既是出於無可奈何要他複職,也會出於無可奈何把他繼續留下,何況他是向朝廷合法上疏,採納不採納全在於朝廷,上疏本身是沒有過錯的。 曹操估計對了,宦官集團雖然對曹操大為惱怒,但又不好把他怎麼樣,只得遊說皇帝,不要理睬曹操。因此,曹操的意見和提議便石沉大海了。 曹操上疏之後,久等朝廷回音,但一天天過去了,依然沒有任何反應。他完全能夠直覺到其中的原因,便只有仰天長歎而已。他不能不又陷入一種心灰意冷之中,自言自語道:「這朝廷如此下去,是再也無望了……」 早在漢和帝永元十七年,即公元一〇五年,司隸地區就發生大饑荒,朝廷居然無力賑濟,導致饑民相食,並涉及涼州地區,更發生了饑民以牙互咬的暴亂事件。 桓帝建和元年,即公元一四七年,荊州及揚州地區發生大饑荒,餓死者滿山遍野。 建和三年,即公元一四九年,京師地區大水,加上地震,饑民屍體大街小巷到處可見,朝廷居然束手無策。 桓帝永壽元年,即公元一五五年,荊州饑荒,到處發生食人事件。桓帝延熹九年,豫州發生饑荒,死者居半數以上,情況非常嚴重。次年,桓帝去世。 靈帝繼位之後,情況更為惡劣,饑餓的農民忍無可忍,終於爆發了全面反抗,其中規模最大的便是由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 張角乃河北省钜鹿縣人,他們弟兄三個,大哥張角,二哥張寶,三弟張梁。兄弟三人給人治病,用「太平道」的宗教形式,聯絡群眾。大約十年光景,太平道傳遍了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荊州、揚州、兗州,豫州等八個州,教徒多達幾十萬。 張角弟兄三人在全國範圍內設置了三十六方,大方一萬多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首領。他們還傳著四句話,作為內部的暗號。四句話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蒼天」是指漢朝,「黃天」是指太平道。意思是約定天下三十六方在甲子年,即公元一八四年,漢靈帝中和元年,一同舉行起義,那樣就「天下大吉」了。 張角要他的弟子秘密地用白土在各地寫上「甲子」兩個字。字有大有小。大街小巷,店鋪住家的門口有「甲子」兩個字,不必說了,就連州郡官府的大門,甚至京師各城門都寫著「甲子」兩個字。 大方的首領馬元義首先召集了荊州和揚州的教徒幾萬人,準備跟張角商議決定哪一天起義。他親自帶著大量金銀財寶到了京師,把禮物送給中常侍封諝和徐奉,約他們作為內應。他們約定甲子年三月初五日全國同時起義,內外夾攻,來推翻東漢腐朽的皇朝。馬元義聯絡了封諝和徐奉,立即把日期通知張角,自己留在洛陽,暗地裡把同黨的人佈置一下。 可是,在這個緊急關頭,張角的弟子,馬元義的助手唐周叛變,上書告了密。馬元義即遭逮捕。馬元義堅決拒絕了拜官封侯的「賞賜」,忍受了各種慘無人道的刑罰,終於慷慨就義。朝廷得不到馬元義的任何口供,可是從唐周嘴裡問出了一些線索。很快捉拿了與張角有關的人,光京師一地就被屠殺一千多人。 漢靈帝下詔書,囑冀州刺史捉拿張角弟兄。張角只好臨時改變計劃,火速派人分頭通知三十六方提前半個月,全國同時起義。所有起義者頭上都裹黃巾以為標記,稱「黃巾軍」。 不幾天功夫,三十六方黃巾軍一齊攻打郡縣,火燒官府,打開監獄,釋放囚犯,沒收官家的財物,開放糧倉,懲辦贓官、土豪。不到十天功夫,天下響應。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個州的郡守、刺史紛紛向京師告急,漢靈帝如熱鍋上的螞蟻。 漢靈帝拜國舅何進為大將軍,首先保衛京師,在臨近京師的八個緊要關口設置都尉,加緊防禦,再發朝廷掌握的精兵,分兩路去鎮壓起義農民。一路由尚書盧植帶領,向黃河以北進軍;一路由北地太守皇甫嵩和諫議大夫 朱儁帶領,去攻打潁川一帶的黃巾軍。 為配合對黃巾軍的討伐,曹操被拜為騎都尉,率五千騎兵趕赴潁川助戰。 曹操第一次發揮了他的軍事指揮才能,在「長社之役」中,率騎兵隊全力猛衝,使張角軍團大亂,成功地配合了皇甫嵩的行動,很快將黃巾軍團擊潰。曹操在率騎兵猛衝時,身先士卒,以他精湛的騎術,高超的劍法,所向披靡。皇甫嵩正是趁這個機會,向黃巾軍發起全線攻擊的。 皇甫嵩、朱儁,加上曹操,三路官兵在一起,屠殺了好幾萬人,潁川的黃巾軍給鎮壓下去了。他們接著去打汝南和陳國兩郡地界裡的黃巾軍。逼得這兒的黃巾軍頭目波才無路可走,自殺身亡。首領一死,兵士無主,亂哄哄沒法抵抗,很快便各自逃散。 皇甫嵩上個奏章,向漢靈帝報告打勝仗的情況和朱儁的功勞,還把曹操也寫了上去。 大將軍何進請靈帝封皇甫嵩為都鄉侯,朱儁為西鄉侯,給曹操升了職,調任濟南相。 曹操任濟南相,從官階上說是進了一大步。他臨離開騎兵團的那一天,備足酒肉,與兵士同樂。這一是和騎兵團的告別儀式,二是自騎兵團打勝仗以來,還沒有慶過功,這也相當於共慶勝利的祝捷酒了。此外,還有一個意思,那就是緣於曹操的自賀意識。前二者,他是公開說的,舉酒和兵士們共飲的時候,由言辭上表達出來了。而最後這一點,卻只爍亮在他的心中,他舉酒的時候,就自己為自己慶賀。慶賀他仕途上的進步,由議郎升為濟南相;慶賀他軍事指揮才能的第一次實踐成功,指揮騎兵,首戰首捷;更慶賀他自己「實力戰略思想」的勝利,他一不靠巴結,二不靠關係,只靠自己的才華和能力以拓展前程。複任議郎官,是第一個明證。以騎都尉立軍功而升任濟南相,更是一次大的成功。 他興奮之際又想吟詩了,但是面對幾千軍士他只有以酒代詩,頻頻舉碗,聲聲吆吼,好不熱鬧豪爽。 這時祖父曹騰已死,萬貫家財都為曹嵩所有了。而曹操作為父親的唯一合法繼承人,並不對富有的家財感興趣。好像那些家財都與他無關似的,聽任父親去清點接管,而他卻毫不染手。他只對祖父懷有哀憫之情,他喜歡這個祖父,可以說是這個祖父更加拓展了他的宏大抱負。他不會忘記這個祖父對他說過的許許多多話,他一直視之為政治教育的啟蒙篇。 而父親卻和祖父很不一樣,父親愛財如命,目光短淺。現在既有雄厚的家資,他當然不願意曹操離開家,出去冒險闖蕩。雖然到濟南是去任官,但在這亂世多事之秋,以曹操的性格和脾氣,焉會沒有出格驚世之舉?而出格驚世的東西,便總有許多冒險性。 曹操當然不會為父親所阻,就是小時候,他也不會跟著父親的指揮棒轉,想方設法也要去實現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何況現在,他早已經自立成人,他更不會因父親而有絲毫改變了。父親改變不了他,他也改變不了父親,只有各取所需,互相成全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