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白居易 | 上頁 下頁 |
一一 |
|
§六、《觀刈麥》與《長恨歌》 公元896年12月,白居易來周至任上。縣尉的工作,名義上是「暗察奸宄,拘捕盜賊」,實際上是「拜迎長官」、「鞭撻黎庶」,為統治階級催租逼稅。做這種工作,白居易的心情是很不舒暢的。但縣尉的工作,使白居易有機會接觸到下層的勞動人民,使他看到了人民群眾的不幸與苦難。富於同情心的詩人,時常以詩的形式反映人民的疾苦,抨擊、諷刺腐朽的統治階級。在《觀刈麥》中,他刻畫了農民的艱苦窮困的生活。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詩中把饑兒餓婦在田頭掙扎的情景,描寫得淋漓盡致。 體現了當時農民的悲慘境遇。詩人做為一個地方官吏,卻沒有能力改變這種狀況,每月享有朝廷的俸祿,心中甚感慚愧: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浪。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詩人後來又寫了許多反映現實生活的詩作。如在《宿紫閣山北村》中,他揭露了宦官把持的神策軍的驕橫;在《月夜登閣避暑》中,他對大旱之年的農民表示了深切的同情為了排遣愁悶、消釋煩憂,閒暇之余,白居易常和新結識的王質夫、陳鴻等幾個朋友在一起,「春尋仙遊洞,秋上雲居閣,吟詩石上坐,引酒泉邊酌。」 元和元年十二月的一天,白居易和王、陳二位到仙游寺聚會。在詩酒暢敘中,大家談到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乘著酒興,王質夫舉起酒杯,對白居易說: 「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潤色之,則與時消沒,不聞於世。樂天深於詩,多於情者也,試為歌之!」 白居易便寫下了千百年來傳頌不衰的長篇敘事詩《長恨歌》: 漢皇重色思傾國,禦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東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複止,西山都門百餘裡。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裡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惟將舊物表深情,細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細。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盡時,此恨綿綿無絕期。 《長恨歌》是白居易2899多首詩中最傑出的詩作之一,是一部具有豐富的歷史內容和高度藝術價值的愛情悲劇作品。《長恨歌》所敘述的長恨之事,表面上看是感歎唐玄宗的失位、楊貴妃的喪命和他們共同失掉的東西——愛情,「天長地久有盡時,此恨綿綿無絕期。」實際上是譏諷玄宗晚年荒淫無度,導致了王朝的衰落更替。由於這首詩以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塑造了李、楊兩個典型的藝術形象,纏綿悱惻地描寫了他們之間的生死不渝的堅貞愛情,因而贏得了人們廣泛的喜愛。據說長安城內有個顯貴招聘歌妓,許多歌妓都來應聘,都顯示了自己高超的表演和吟唱才能。 主人一時間竟無法選擇。這時,忽然一名歌妓走上前來,大聲說:「我能吟唱白居易的《長恨歌》,誰個能比?」這名歌妓因此身價大增,立即被聘用了。由此可見,白居易的《長恨歌》是怎樣地受到當時人們的喜愛,詩人在當時就獲得了「長恨歌主」的雅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