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漢尼拔 | 上頁 下頁
一三


  第七章 會戰法比烏斯與馬爾克盧斯

  §羅馬正視危機

  坎尼慘敗的消息傳到羅馬,人民萬分悲痛,極度惶恐。至此為止,幾乎每個羅馬家庭都至少已有一個壯年男子死於迦太基遠征軍的刀下。全羅馬十七歲以上的男子已有五分之一在一系列敗於漢尼拔的戰鬥中喪生。現在,加上坎尼戰役的大敗,羅馬人懼怕漢尼拔會趁機直取羅馬城。漢尼拔如此地令羅馬人畏懼以致於許多人懷疑羅馬城牆的堅固程度是否足以拒漢尼拔於城外。

  歷史上有許多戰役是因為驚恐瓦解了鬥志而失敗的。在羅馬,這樣的事情不會發生。根據法律建立起來的政府經過幾百年在戰爭與危機中行使職權,不斷得到完善。當此國難,它奮起應付局勢。負有支持軍隊之責的元老院立即開會討論能夠並必須採取什麼行動。為防止由驚恐導致投降。元老院通令禁止全城使用「和平」一詞。哀悼陣亡將士的活動必須在三十天內結束。禁止公開哭泣。

  除了這些旨在提高士氣的措施以外,元老院還採取行動加固城防。馬爾可斯·尤尼烏斯·佩拉被指定為獨裁官,提比略·森普羅尼烏斯·格拉古被任命為騎兵司令(即副統帥)。十七歲以上男子全部入伍,由此使城防兵力增加了四個軍團與一千名騎兵。羅馬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奴隸與囚犯也被准予武裝並得到給予自由或赦罪的許諾。然而元老院拒絕向漢尼拔支付贖金以換回他在坎尼俘獲的一萬名戰俘。那些傲慢的元老院議員們宣佈,這些俘虜本來就絕不應該投降。為不放過一切機會爭取天佑人助,元老院派出一個代表團前往德爾法的神諭宣示所求神靈啟示羅馬如何才能平息眾神的憤怒,使國家消災除難。

  與此同時,帶領少數騎兵從坎尼戰場逃脫的瓦羅已在維努西亞集合起殘兵四千人,然後又率領他們與聚集在卡努西翁的另外一萬人會合。這裡有良好的防禦工事,現在又有了一支新軍隊的核心。瓦羅費盡心機重整殘部,使他們擺脫了坎尼慘敗後的沮喪狀態。

  馬爾可斯·克勞狄烏斯·馬爾克盧斯(曾任地方總督或執政官之職)接著奉命前去接管那支軍隊,瓦羅被召回羅馬。在那裡,儘管他對羅馬的這次史無前例的大敗負有罪責,他還是受到了元老院的接見。元老院根本就沒有因失敗而責罰他,相反卻向他致謝,因為他「沒有對共和國喪失信心」。由於按照慣例羅馬一向懲處敗軍之將,元老院採取這個反常行動似乎不出以下三種可能的原因:

  (1)尚未查清瓦羅究竟該對失敗負有多大責任;

  (2)存在著一些對瓦羅有利的情況,而古羅馬的史學家們卻未對其加以注意;

  (3)元老院感到當此危急關頭,更為重要的是鼓勵求戰決心而不是懲罰指揮無能。

  §漢尼拔尋求盟友與援軍

  儘管羅馬人擔心懼怕,漢尼拔本人卻不認為攻打羅馬的時間已經到來。羅馬的城防工事與特拉西梅諾湖戰役之時相比,又有了新的加強。同時,他仍然不具備攻城器械。漢尼拔已領略過羅馬人在戰場上搏鬥時的勇敢頑強精神。一旦為保衛祖國而戰,他們將實在是一些難以征服的鬥士。此外,漢尼拔自己的軍隊也已有相當部分的兵員死於坎尼。他認為最好還是繼續努力把羅馬的同盟城市國從羅馬手中爭取過來。

  漢尼拔的想法看來是有道理的。坎尼大捷的消息很快就為他贏來了他所尋求的盟友。阿普利亞、薩謨奈及意大利中、南部其他省份的一些城市向迦太基人大開城門。漢尼拔本人則進入薩謨奈,然後穿過該省進軍意大利半島西測的坎帕尼亞。在那裡他曾試圖攻佔內亞波利斯(即今之那不勒斯),可是沒有成功。他在卡普阿的進展較為順利。這座城市中有一部分人相信他必將最終統治全意大利,另一部分人則希望繼續盡忠羅馬。結果前一部分人得勝,該城遂投降。漢尼拔被滿載榮耀地迎接進城。

  遺憾的是這些新盟友並非漢尼拔獲取增援的可靠來源。他無法從它們那裡徵募到新兵,而它們的國民更加關心的是如何保護自己而不是援助迦太基人。漢尼拔的胞弟馬戈在幫助接收了一部分反叛羅馬的城市以後奉兄命返回迦太基,一則向元老院報告他們在意大利取得的節節勝利,二則請求增派兵員與給養。

  迦太基政府內部依然存在著反對漢尼拔遠征的力量。但是馬戈帶來了十配克左右金戒指,都是從死去的羅馬貴族手指上取下來的。這些戒指果然頗具說服力。他得到許諾說政府將向他們增撥四千名努米底亞籍士兵、四百頭戰象及一大筆錢。另外,政府還將從西班牙抽調兩萬名步兵與四千名騎兵去意大利。然而,許諾與實際把兵員、軍餉交到漢尼拔手中遠不是一回事。援軍的真正到達還要等很長一段時間才行。

  §漢尼拔與馬爾克盧斯

  漢尼拔在卡普阿停留時,馬爾克盧斯離開卡努西翁轉移到了卡西利農,從那裡他可以控制烏爾圖納斯河(即沃爾圖諾河)一線。這條河在當時標誌著羅馬與漢尼拔勢力之間的分界。但是卡西利農離漢尼拔軍的駐地卡普阿不遠,因此羅馬軍在那裡正處於漢尼拔的打擊範圍之內。儘管其前任曾遭失敗,馬爾克盧斯卻還是決心一旦發現良機就向漢尼拔發動進攻。然而,他畢竟是一位訓練有素的軍人,若無獲勝良機,他決不會冒險妄動。

  漢尼拔不久離開卡普阿,先是佯攻奈阿波利斯,然後直取諾拉。他希望該城會不戰而降,但是諾拉仍對羅馬忠貞不貳。於是,漢尼拔轉而圍攻努克利亞。圍困數周之後,該城終因糧絕投降,但其居民卻大多脫逃。征服者們將城中物資搶劫一空後遂放火將城焚毀。

  漢尼拔獲悉諾拉城有許多居民想要擺脫羅馬的統治。於是他又重臨諾拉城下。此時,馬爾克盧斯已親自率兵入城。漢尼拔遂至城外紮營。他屢次列出戰陣企圖引誘馬爾克盧斯出城與他交戰,但是羅馬軍卻不理睬他的挑戰。日復一日,漢尼拔到城前列陣卻未見城內有任何反應。

  最後,馬爾克盧斯認為時機已到。他顯然已觀察到或得到情報從而得知漢尼拔正計劃實施強攻。他在三座城門內列好戰陣,將羅馬步兵和騎兵放在中路,同盟國騎、步兵以及輕步兵團則居於兩翼。同時,他派傷殘病弱士兵與非戰鬥人員防守城牆,令其後備隊保護城內補給。部署完畢,他就在城內等待漢尼拔上鉤。

  漢尼拔也等待了幾個小時(他已經等待了多日),希望馬爾克盧斯會出城來與他交戰。直到下午過了一半,他決定發起進攻。正當迦太基軍接近城牆之時,馬爾克盧斯命令打開城門,令其部下突然沖向迦太基軍。漢尼拔沒有料到這一招,但仍然穩住了局勢。他派騎兵發動反攻,阻止了羅馬軍的前進,然後成功地指揮全軍撤出了戰鬥。這是羅馬與漢尼拔較量以來有可能被視為成功的第一個羅馬野戰行動。儘管談不上是什麼勝利,然而羅馬人卻把它看成是提高他們士氣所十分需要的。

  幾天之後,馬爾克盧斯留下一支人數眾多的守備部隊留守諾拉,自己則退入俯瞰斯威蘇拉的群山之中。他走不多遠,漢尼拔就來到阿切拉攻城。該城最終被攻破並遭焚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