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朱可夫 | 上頁 下頁 |
二 |
|
就在同一年朱可夫一家又遭到一件不幸的事,他家那幢破舊的老房子因為年久失修,房頂塌了下來,而且冬天很快就來了。為了能有個屋子過冬,朱可夫的父親用分期付款的方法買了少量的木料,在周圍鄰居的幫助下,終於在11月份把房子蓋好了,但這房子非常簡陋,門是用舊板子拼湊起來的,窗戶上的玻璃都是破裂的,這只能算作一個棲身之地。朱可夫在回憶錄中寫道: 「到1902年冬我已經7歲。這是我家非常困難的一年。收成不好,糧食只能吃到12月中。父母掙的一點錢,買點鹽和麵包還還債也就光了。虧得鄰居幫忙,我們有時才有點稀粥或是白菜湯喝。這樣的互相幫助在農村是常有的,這是生活在困苦中的俄羅斯人友愛團結的傳統。」 8歲時,朱可夫進了一所教會小學,成績一直很優秀。在三年制小學畢業時,朱可夫因為他的學習成績而獲得了一張獎狀。在當時,一個受了三年小學教育的人是相當了不起的,全家人都為他而高興。 朱可夫的父親對他說:「現在你是有文化的人了,可以帶你到莫斯科去學手藝了。」 母親專門為朱可夫做了一件新襯衣,父親為他做了一雙皮靴。朱可夫知道家裡的經濟條件需要他外出謀生,以減輕家裡的負擔。雖然他更希望繼續讀書,以滿足他強烈的求知欲。朱可夫更多地承擔了家務勞動,幫母親幹活。他知道,他很快就會離開家,離開家人和朋友們去莫斯科了;他知道,他的童年實際上已結束了,他應該像成人一樣去考慮問題,為父母分憂了。 當時,朱可夫想學印刷工,但沒有熟人可以介紹進印刷廠。他告訴父母,他什麼工作都願意幹,只要對家裡有益就可以,他當時並沒想太多,只是對獨自去莫斯科學藝,時常感到心情緊張,他畢竟還是個孩子。 母親終於決定找她的兄弟米哈伊爾,讓朱可夫在他的毛皮作坊學手藝,一來毛皮匠掙錢多,二來好歹是親戚,能有個照應。她獨自去娘家找她的兄弟,請求他收朱可夫當學徒。 朱可夫的這位舅舅,小時也很苦,從小在毛皮作坊學徒。成了師傅後,靠省吃儉用,拼命幹活,白手起家,成為一個出色的毛皮匠兼皮貨商人。但當他發財後,卻殘酷地剝削他的工人,謀取暴利,而且非常吝嗇,從不接濟朱可夫一家。他看不起朱可夫的父親,認為他空有一身好手藝,卻掙不到錢。經常給人幹活不收錢是件極其愚蠢的事。他精明地要求看一下本人,再答應是否收朱可夫為學徒。 朱可夫被父親帶去見這位舅舅,在此之前他從沒見過他,米哈伊爾舅舅沒有答理朱可夫父親的問候,也沒和他握手,而是盯著朱可夫看了看說:「小夥子! 怎麼,你想當毛皮匠嗎?這個行當不錯,但很苦啊!」 「我不怕吃苦。」朱可夫回答道。 「識字嗎?」 朱可夫的父親把他的獎狀遞過去,米哈伊爾看了一眼說:「好樣的!我收下了,你很結實,看來也不笨。我妻弟謝爾蓋,過一個星期去莫斯科,讓他把你帶到我那裡吧。」 一星斯後,朱可夫和謝爾蓋叔叔踏上了去莫斯科的旅途。 莫斯科的一切,對朱可夫來說都是超出想像的。 高大的房屋,華麗的商店,肥壯的大馬和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和人行道上衣衫襤褸的醉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都給少年時期的朱可夫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一天,朱可夫就被安排了一個學徒的職責——打掃房間,為大小主人擦鞋,甚至為女主人買菜等等。 吃午飯時,朱可夫就因為從菜盆裡撈了兩塊肉吃,腦門上重重地挨了一勺子,頭上立刻鼓起了一個包。這是他到莫斯科不到半天時間的第一次挨打,以後挨打成了家常便飯,不僅要挨老闆的打,還要挨師傅、工頭和老闆娘的打。 作為學徒,每天早晨6點鐘起床。很快地洗完臉,就去收拾工作場地,準備好師傅們工作所需要的一切。 晚上等打掃完畢,為第二天作好準備後,要到11點鐘才能睡覺。睡覺只能睡在作坊裡的地板上;天很冷的時候,才讓睡後門過道裡的高板床。 朱可夫用心地開始學習手藝。一年後他就順利地學會了毛皮匠這一行當的初步的手藝。雖然很忙,但朱可夫仍然擠出時間讀書。這段時間裡,他和老闆的大兒子亞歷山大關係不錯,因為是同歲,亞歷山大對朱可夫比對別人要好些,他常常借給朱可夫書看。像長篇小說《護士》、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筆記》和其他許多廉價的驚險小說,這些書都給朱可夫帶來很多的樂趣,也提高了他讀書的欲望。很快朱可夫就不滿足於僅讀這些書了,他發現這些書雖然很有趣,但卻沒有什麼教益。他想認認真真地學些東西。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