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朱可夫元帥 | 上頁 下頁
一七


  一些俄國人敘述了他們在戰爭前夕在西部邊界上的經歷,其中就有當時在邊境部隊中任上校的N·N·費久甯斯基將軍。他回憶說,6月18日,邊防分隊的一名指揮官打電話向他報告說:「上校同志。一名德國士兵剛剛投奔到我們這邊來了。他報告了非常重要的情報。我不知道我們能不能相信他。可是他談的情況非常非常重要。」「你們等著,我馬上就去。」費久寧斯基下了這道命令以後立即動身前往邊境。

  到達分隊司令部後。費久寧斯基看見一個高個子的年輕德國士兵。這個德國兵對翻譯說,他因為喝醉了酒,揍了一名軍官,他害怕被槍斃,所以逃到蘇聯人這邊來。他說:「戰爭不久就要開始了。」他告訴他們說,6月22日淩晨之時,」德軍將在德蘇邊界全線發動進攻。

  這位年輕的德國兵發現人們露出懷疑的神情,便千方百計要使蘇聯軍官們相信他說的是實話。「上校,」他說,「到了6月22日早晨5點鐘,你們如果覺得到欺騙了你們,你們槍斃到好了。」當費久寧斯基把這個情報報告給第5集團軍司令員時,這位將軍懶洋洋地答道,「不必相信挑撥。」而且沒有必要向部隊發警報,因為「這種警報將是一場虛驚。」①

  ①N·N·費久寧斯基箸《聞警而奮起》,第10頁—第14頁。——原書注

  卡紮科夫將軍于6月21日夜間到達設在塔什幹的司令部。接著他用了幾小時時間報告他此行的情況。當他準備休息的時候,值日軍官派人來找他。莫斯科的總參謀部打來了一個重要電話。信息是簡短的:「開始了!」

  ◎第六章 巴巴羅薩計劃

  在德軍對蘇聯發動大規模進攻的前一天,當海因茨·古德裡安將軍①到現場偵察地形的時候,他確信紅軍「對於我們的意圖毫無所知」。布格河蘇聯那一側河岸上的各個支撐點無人守衛,而且在過去的幾周時間裡,蘇聯在加強其築壘陣地方面幾乎毫無進展。實際上,古德裡安認為實現突然襲擊的前景是極好的,一以致於他甚至懷疑是否還有必要進行預定的炮火準備。

  ①海因茨·古德裡安——德軍將領,記錄進攻蘇聯時任坦克集群司令官,後任集團軍司令官,1944年任東線總司令。1945年5月被盟軍俘虜。——譯者注

  6月21日夜間10時,在德軍步兵某師服役的一名捷克共產黨人,在利沃夫地區偷越了國境。他警告俄國人說,德軍計劃翌日淩晨3時發動進攻。這個情報通過指揮系統逐級上報到莫斯科,因而浪費了寶貴時間。

  「直到6月21日,在收到關於德軍將於6月22日深夜至6月23日淩晨向我國發動進攻的無可辯駁的情報以後,收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史》一書評論說。「蘇聯政府才決定警告邊境各軍區司令部和海軍各艦隊司令部注意迫在眉睫的危險,並使武裝部隊進入戰鬥準備。」該書指出:「使武裝部隊進入戰鬥準備」的命令,是在6月22日零時30分發佈的。然而,由於通訊設備遭到破壞,許多負責人只是在德軍發動進攻之後才獲悉了這個命令的內容。列￿格勒軍區、波羅的海軍區、西部軍區、基輔軍區和敖德薩軍區的部隊,受命在拂曉前佔領邊界一帶的築壘地域,並把全部飛機分散到各個簡易機場。

  德國人出色地執行了他們的戰略計劃。在1940年完成了在西歐的作戰行動以後,他們開始把部隊調到東普魯士和波蘭。到1941年5月,德軍沿俄國國境巳集結了差不多七十個師。蘇軍在其西部邊界也部署了大約七十個師,但其中許多師仍然缺乏必不可少的武器裝備

  5月25日,德國的幾條鐵路線轉入按他和的運行時刻表運行,每晝夜開行大約一百列軍用列車。到6月初,三個集團軍群已經擺好向蘇聯發動進攻的陣勢:中央集團軍群由費多爾·馮·柏克元帥指揮;北方集團軍群山威廉·馮·利布元帥指揮。南方集團軍群由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元帥指揮。

  中央集團軍群從盧布林一蘇瓦烏基一線出擊,承擔了主要任務,即消滅白俄羅斯的蘇軍,然後向斯摩棱斯克和莫斯科發動大規模強攻。這個集團軍群的編成內有五個集團軍,其中有兩個坦克集團軍。北方集團軍群有三個集團軍,內有一個坦克集團軍,它們從蘇瓦烏基——波羅的海一線出動,目標是粉碎波羅的海各國的蘇軍,並同曼納海姆元帥指揮的芬蘭軍隊配合,攻佔列￿格勒。切斷通向摩爾曼斯克的交通線。南方集團軍群位於盧布林和喀爾巴阡山之間,任務是向基輔總方向發動大規模強攻。同北方集團軍群一樣,它擁有三個集團軍,內有一個是坦克集團軍。它的南翼,由安東奈斯庫元帥的羅馬尼亞軍隊和裡特爾·馮·朔貝特將軍的德軍第11集團軍來掩護。①

  ①海因茨·古德裡安著《裝甲部隊領導人》,第145頁—第150頁。——原書注

  軸心國方面總兵力約為一百四十個師,組成三個突擊集群,部署在蘇聯國境上。一般說來,它們的裝備精良,特別是坦克較好(約三千五百輛),並得到三千九百架飛機的支援。蘇聯方面,總兵力約一百個師,分佈在北起摩爾曼斯克北部的巴倫支海,南至黑海的多瑙河口的國境線。此外,約有六十個師正從邊境備軍區的內陸地區調來增援邊境各部隊。(德軍)進攻前不久,朱可夫開始從內地調集五個集團軍以便編成最高指揮部預備隊,打算用它來進行一次反攻,可是這些部隊用即將成為根場的地區還有二百五十到三百一十英里。

  這就是德軍進攻前夕的軍事形勢。

  通過外交途徑把德國的意圖通知給蘇聯政府一舉,是突如其來的,對於(德國)那樣的政權來說,這也是可以想像的。

  4月22日淩晨3時,德國駐莫斯科大使收到一份電報,命令他去會見莫洛托夫,通報如下的信息:蘇軍在德國邊界附近集結已經到了柏林認為它無法容忍的地步,因此不得不採取適當對策莫洛托夫聞聽此言,大為震驚,意識到德國人已經向他宣戰,至於蘇軍集結之說則「純屬無稽之談」。況且,德國政府如果覺得蘇軍的駐紮是對它的冒犯,它本來可以向蘇聯政府發出一項用會,這就足以使蘇聯撤出它的軍隊了。可是德國沒有這樣做,而是不顧種種可怕的後果,發動了一場戰爭。莫洛托夫最後向來訪者說了這麼一句淒槍的話:「諒必我們不應該受到這樣的對待。」類似的。場面在柏林重演了一番——裡賓特洛甫把德國的「防禦措施」通知了蘇聯使節。①

  ①古斯塔夫·希爾傑與文爾貝雷德·邁耶合著《不相容的盟國——德蘇關係史回顧,1918—1941》,第336頁,——原書注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