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伊紮克·拉賓 | 上頁 下頁
三九


  §再施「鐵腕」

  拉賓的一系列和平攻勢受到了沙米爾的斥責,他認為拉賓這是在廉價」拍賣」以軍將士用鮮血換來的戈蘭高地。利庫德集團一直都對拉賓的主張積極反對,甚至策動戈蘭高地定居的以色列人在議會外示威遊行。

  拉賓並不畏懼這些,這次他打的是有準備之仗,因為他由民意測驗而知,僅有5%不足的人支持利庫德的寸土不讓立場,人們並不喜歡打仗,有76%的將軍認為以色列可以與巴勒斯坦人達成和平協議。拉賓唯一為難的是要歸還戈蘭高地是違反以色列法律的,因為議會早在1981年即已通過了吞併戈蘭高地的法案。他已經堅決地要歸還大部分戈蘭高地給敘利亞,這招致了許多定居者的示威反對,拉賓立場強硬地告訴他們:「以色列是一個民主、主權和法制的國家,有一個選舉產生的政府。政府的決定必須得到所有公民的尊重,因為我們不能使每個人都感到滿意。」

  利庫德集團一直都沒能將拉賓內閣這艘大船掀翻,這使拉賓有了更多的勇氣與魄力。

  拉賓在向阿拉伯伸出橄欖枝的同時,並未完全消除對巴解組織的偏見,一系列以色列人受襲擊的事件使拉賓不得不重施「鐵腕」。

  1992年12月13日,以色列邊防警官尼希姆·托勒丹諾少校被人在上班途中綁架,還未與政府談判,托勒丹諾少校就遇害了。

  在反對派指責拉賓對巴勒斯坦人太仁慈、太軟弱的同時,拉賓揮起鐵拳,首先全面封鎖了加沙地區和約旦河西岸,逮捕了1600名「鬧事」的巴勒斯坦人。他們用「M—85」型衝鋒槍以每分鐘1200發的速度向示威的巴勒斯坦人發射染色子彈,凡中彈者皆被染上濃重的油彩,他們都將被逮捕入獄或被為期兩周的驅逐。

  12月17日,415名被指控在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製造騷亂」和「涉嫌綁架」的巴勒斯坦人被6輛大客車運到黎巴嫩南部以色列自行宣佈的「安全區」和黎巴嫩政府軍控制區之間隔離地帶,以色列士兵將這些被驅逐者趕下車,但令被驅逐者們驚訝的是,黎軍長官拒絕他們入境。就這樣,他們在前後槍口威逼下開始了無人隔離區中的生活。這些可憐的人饑寒交迫,在中東的冬雨中瑟瑟發抖,悲慘至極。第二天,又有6名巴勒斯坦人死在了以色列士兵的槍口之下。這下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注意,聯合國安理會通過譴責以色列這次驅逐行動的799號決議,要以色列撤銷驅逐,並將難民們送回家園。歐共體、阿盟和非統組織也很快出面發表了類似的聲明。

  拉賓認為嚴酷鎮壓已經達到效果了,也願意見好就收。更何況他時刻關注著白宮對他的評價,美國國務聊伊格爾伯格已出面批評自己了,當然該收斂一下了。海灣戰爭後的中東,複雜的局勢令人撲朔迷離,為了能讓美國再顯身手,拉賓開始以更審慎的態度對待巴勒斯坦問題。

  但是拉賓仍為巴解組織的盟友「哈馬斯」痛心疾首,他們的首領是感染力絕不亞于霍梅尼的伊斯蘭長老——阿赫馬德·亞辛。哈馬斯是巴勒斯坦人三派中最極端的一部分,阿拉法特的巴解組織居中,侯賽尼的溫和派是令人易於接受的。

  1993年6月,科威特解除了對以色列的貿易控制,顯然,阿拉伯國家集體「制裁以色列」已經不復存在了。不久,又有利比亞大批穆斯林前往耶路撒冷進行朝聖,素以極端反以著稱的卡紮菲居然邀請數百名猶太人訪問利比亞。拉賓感到,阿拉伯人已經又向前邁出了令人可喜的一步。

  拉賓曾在1992年9月22日提出建立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邦聯」的主張,他曾在以色列外交和防務委員會上說,他並不排除與約、巴聯合的可能性,他認為這樣會保證以色列的安全。11月17日,外長佩雷斯代表政府提出了更具體的設想,即由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共同管理1/4的被占領土。阿拉法特對這一建議用「含有某些積極成分」的措辭加以贊許。拉賓注意到了這一舉動,並與外長佩雷斯進而研究更加可行的和解途徑。

  此時的阿拉法特是有許多苦衷的,他所領導的巴解組織在海灣戰爭失去了大部分的經濟援助,他在被占領土上展開活動早已是舉步維艱。哈馬斯正是借此時機才得以走到中東舞臺的前臺的。駭人聽聞的驅逐事件後,阿拉法特仍然從長計議,堅持繼續和談使他又失去了不少巴勒斯坦人的支持。事實上,阿拉法特亦正在經受來自內外的巨大壓力,他是十分需要拉賓的和平之手的,他們的握手才會讓一切都好起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