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伊紮克·拉賓 | 上頁 下頁 |
三八 |
|
6月23日,選舉結果揭曉時,工黨上下一片沸騰,工黨在120個議席中得到了44席,領先利庫德集團12席,工黨終於結束了15年在野黨的辛酸歲月。選票的優勢決定拉賓新政府沒有必要再是一個工黨、利庫德的聯合政府了。 以色列是一個議會民主制國家,總統是名譽職位,不掌行政權力,是國家的象徵。總理是全國權力巔峰的第一人,他由大選產生。大選是4年一次,選民只選出議會中各黨所占席位,議會第一大党的領袖即是當然的新內閣中總理。1984年大選結果是兩黨勢均利敵,因此以色列創造了世界議會制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範例,兩黨聯合執政不說,任期4年內分別由工党領袖佩雷斯、利庫德集團領袖沙米爾先後擔任兩年的總理。由於是聯合執政,當時的內閣出現25位部長,這對僅有400萬人口的以色列來說確實是一個太龐大的內閣了。但事實上是這樣,兩黨用這四年極盡各自能勢,通過的決政廖廖無幾,大部分精力只能說是用在「扯皮」上了。幸運的是,工黨在每次爭辯中總是不失時機地提出從黎巴嫩南部撤軍及停止在約旦河西岸人口稠密地區建立定居點的主張,為此他們還進行了一次全民公決,有50%以上的人支持了他們,無疑的是,這為工黨積累了這次大選獲勝的資本。 1992年7月13日,以色列第13屆議會對拉賓的新組內閣投了信任票。拉賓兼任了國防部長一職,佩雷斯是他的外交部長。 拉賓不禁想起自己從前第二次出任總參作戰部長時的情景,此時彼時,拉賓的激動之情是一樣的。第一次出任作戰部長,第一次出任總理,拉賓都以失敗告終了,第二任作戰部長期間,拉賓似乎領悟到了某些東西,才會平步青雲。這一次拉賓東山再起,再任總理,給了他一次再次思索的機會。從將軍到大使,再到總理,拉賓總是經過一番磨煉才最後進入角色的。 一任總理和15年在野,使拉賓更具有了一個成熟政治家的品質,他已與從前那個沉緬于無限索求土地的將軍判若兩人。 拉賓為了就職演說,作了一番精心的準備。他把「和平進程」一詞通篇地換為「實現和平」,他要讓以色列國民們摒棄40多年來的孤獨感,摒棄「整個世界是反對我們的」這一觀念。他要呼籲阿拉伯領導人們都能像埃及前總統薩達特那樣大膽邁出和解步伐。 拉賓甚至在演說中表示,以色列願意討論西岸、加沙地區巴基斯坦人自治體制的問題,他願邀請約旦——巴基斯坦代表團赴以正式會談。 就職演說時,拉賓動情地引用了以色列著名詩人肖爾·切爾柯夫斯基的話:「儘管目前看來還遙遠,我確信,在將來國與國之間出現平靜和相互祝福之際,和解的日子就來臨了。」 拉賓當然知道過分宣揚和平也過於簡單些了,他還必須穩住數量不小的狂熱猶太人,他用一段精彩的話語博得了這些觀眾的掌聲——「各位議員先生們,西奧多·赫茨爾曾說過『人們的成功源於他們的夢想』。儘管我們經歷了種種困難,儘管人們有各種各樣的非議,我們通過夢想與鬥爭已建立起了一個安全的猶太人天堂。這就是猶太複國主義的宗旨,幾代人的夢想已變為了現實。」 拉賓的和平建議尚在阿拉伯人的一片懷疑中,拉賓先將其付諸實施了。拉賓先是凍結了100多個被占領土上的定居點,並派遣軍警阻止猶太人「自發的」建房行動。不久,拉賓又悉數驅逐了沙米爾當政時期在耶路撒冷佔用阿拉伯人住房並強建定居點的猶太人。拉賓保證在1993年將允許巴勒斯坦人選出在西岸和加沙地區的自治機構,5年後對被占領土的最終地位進行談判。他還任命了兩名以色列籍巴勒斯坦人擔任了他的內閣副部長,他允許侯塞尼的「阿拉伯研究中心」重新恢復。這一年9月10日,拉賓又代表以色列表示以色列從戈蘭高地部分撤出是可能的,他甚至還對反對黨要他保證不拆除以色列建在戈蘭高地上的32個定居點予以拒絕。 拉賓的這些「和平」攻勢確實是令人目眩,美國總統布什對此十分讚賞,馬上承諾將此向以色列提供100億美元貸款。這種親密的行動在沙米爾執政期間是早已絕跡了。阿拉伯世界這時也開始轉變自己的態度,因為拉賓務實而富有誠意的舉措不能不令人為之動容。尤其是埃及、約旦已開始用明朗的態度予以回應了,敘利亞、黎巴嫩、巴解組織仍在猶豫之中,但他們確實又不能夠輕率地拒絕,這樣的機會確實是難得的。他們十分害怕拉賓會」各個擊破」地與各鄰國逐個「成交」,而使自己變成沒有任何回旋餘地的「孤家寡人」。 對阿拉伯人這些想法,拉賓早已經了如指掌。他又於12月6日向阿拉伯人宣稱:「我相信,我們在1993年是會達成一項協議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