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伊紮克·拉賓 | 上頁 下頁
一六


  §第五章

  §將軍大使

  對於拉賓的新打算,外長埃班一直反對,這使艾希科爾亦遲遲難以拍板決斷。拉賓深知「六天戰爭」時期與埃班的意見對立為今天「出使美國」設下了難以逾越的絆腳石。

  拉賓又陷入等待的煎熬。即將離開他奮鬥已久的國防軍,拉賓也有一種戀戀不捨的苦澀,他自己正是同這支隊伍一同成長起來的,為了它,他在拉特魯恩集中營裡度過五個月的獄中生活,他曾與帕爾馬契的戰士們一同血戰拉特隆而在這一次次的出生入死之中,拉賓最感到失望的就是,美國對以色列越是在關鍵的時候越是若即若離,遠不如蘇聯對阿拉伯人那樣慷慨,於是他才有親自去打通美以關係這個念頭的,美國對以色列實在太重要了,更何況那個國度裡還有600萬的猶太人兄弟。拉賓一直認為埃班是一個無能的人,他從來都認為埃班僅僅是個政策的執行者,在美國問題上,他總是兩手空空,毫無成果的。

  拉賓不斷地向艾希科爾強調美國的作用正在中東突出起來,但以美關係還尚未達到一種預期的有利狀態,若以一個具有總參謀長的軍事和政治背景的拉賓出使美國或許會有新的局面出現。但每次艾希科爾剛剛被打動,就很快又會被埃班勸阻,拉賓的許多朋友開始勸拉賓放棄這個打算。

  拉賓在困惑中接到了一個十分令人興奮的電話,外交部官員們告訴他,艾希科爾已經通知外交部,將由拉賓出任駐美大使。拉賓後來才得知,這一次幫他忙的原來是看著他長大的果爾達·梅厄夫人,這時她已經是以色列國工党的總書記,是以色列的實權人物。

  很快,拉賓匆忙的身影便出現在外交部裡了。這位將軍需要對美國以及大使職務本身有更多的瞭解。

  拉賓居然發現,這些外交部官員的頭腦中根本沒有一個明確的對美外交目標。

  1968年2月,拉賓帶著妻子莉赫和兒子尤瓦爾啟程赴美。在踏上飛機前,拉賓把他擬定的自己大使之行四項目標打印成備忘錄,親手交給了送行的外交部官員。

  飛機起飛的時候,他們打開了這份備忘錄,許多人感到這是一位帕爾馬契老兵才會有的勇氣與信心,備忘錄上寫的是:

  「一,確保美國向以色列供應武器;二,與美國協調有關中東政策;三,謀求美對以的軍事和經濟援助;四,謀求美國運用其遏制力量防止蘇聯的軍事干預」

  一踏上美國的土地,拉賓才開始感到大使並不比將軍好做,因為抵美第二天,桌上就堆滿了各類酒會的請柬和會面的邀請電話記錄。

  這時的美國正處於多事之秋,越南戰爭把約翰遜政府搞得焦頭爛額。約翰遜已對中東問題漠視起來,他認為不久前的「六天戰爭」是以色列的「先斬後奏」,況且美國後來還是給予了以色列400輛新式坦克和250架新式飛機以及空軍1000人的「志願者」之援助,他們認為對以色列已是十分厚待了。

  四年一屆的大選又在眼前,約翰遜甚至沒有顧得上接見這位以色列的將軍大使。

  拉賓知道觀望到一定火候,就該出擊了。他首先與亨利·基辛格(HenryKissinger)這位哈佛大學的著名教授進行了一次長談,基辛格對國際局勢的分析之精闢、獨到使拉賓十分折服,當然也引發了拉賓的憂慮——因為基辛格說,越戰以後,美國肯定不會再輕易躋身於衝突之中去支持和拯救自己的盟友,戰爭是一個泥潭。這一切使拉賓還想到了蘇聯,因為美國倘若變得謹慎小心乃至孤立主義,就無疑是在為蘇聯的擴張開了綠燈。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