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葉賽寧 | 上頁 下頁 |
三 |
|
1912年教會師範學校畢業後,葉賽甯沒有按照父母的意願留下當小學教員,他隻身到了莫斯科。在莫斯科他當過店員和徒工,參加過蘇裡科夫組織的文學與音樂小組。這個小組當時成為初登文壇的工農出身的作家和詩人們活動的中心。1913年,葉賽寧經人介紹到馳名全國的綏汀印刷廠當校對員。在這個有著1500余名職工的大廠裡,葉賽甯與排字女工安娜·伊茲裡亞德諾娃(1891—1946)相識相戀。伊茲裡亞德諾娃總是俏麗嫵媚,容光照人,從一開始就被葉賽甯的金栗色鬈髮和藍藍的眼睛迷住了心竅,狂熱地愛著這位年輕的詩人。他們一起成為沙尼亞夫斯基民眾大學歷史哲學系的學員。沙尼亞夫斯基大學是俄羅斯的第一所免費自由聽課的「文化大學」。當時,一些進步的教授常常自動前去講課,宣傳真理。葉賽寧開始接觸到革命工人和具有民主主義傾向的大學生。 這一時期葉賽寧的生活相當艱苦,幾乎把所有的收入都花在購買書籍、雜誌上,有時甚至不考慮自己的膳食。1914年伊茲裡亞德諾娃與葉賽甯同居,同年12月便生下兒子尤拉。①後來,他們自然而然地分手了,各自把對對方的友誼和戀情保持到生命的最終時刻。尤其是伊茲裡亞德諾娃,她理解葉賽寧,沒有任何怨恨,始終默默地愛著他。 ①尤拉1937年參軍,1938年陣亡。 第二章 少年壯志只言詩 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羅斯詩歌界曾有人預言:以普希金為代表的現實主義詩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取而代之的將是象徵主義。之後,未來派詩人還要把普希金、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從「現代生活的輪船上」扔出去。就在這種時代背景下,1914年,《小小天地》雜誌上發表了繼承普希金詩歌傳統的一首詩——《白樺樹》,作者署名為「阿裡斯頓」。「阿裡斯頓」是當時剛剛在俄羅斯流行的一種樂器—— 「八音盒」之稱,葉賽寧取其為筆名是意味深長的。它標誌著人與大自然的和諧,人的內心的和諧。此後,他的早期的詩歌便在莫斯科的《處女地》、《帆》、《曙光》等報刊上相繼發表。其中包括當年曾使斯巴斯·克列皮克教會師範學校語文老師希特羅夫(1872—1932)「感到震驚的第一首詩」《星星》(1911)和反映葉賽寧的創作立場和美學觀點的《詩人》(1912)。這些早期的詩篇一般都短小精練,富有濃郁的民歌風味,例如: 拉起來,手風琴,絳紅的風箱, 快到村口來接情郎,美麗的姑娘。 心兒閃著矢車菊、綠松石的光。 我拉起手風琴把藍眼睛歌唱。 那不是朝霞在湖面編織著花紋, 那是山坡後閃爍你的繡花巾。 拉起來,手風琴,絳紅的風箱, 讓美人兒把情郎的歌謠細細欣賞。 (1912) 這類民歌民謠式的抒情詩篇,大多都充滿了現實生活的豐富內容和美好的幻想,富有魅力,令人神往,反映了奧卡河流域的農民世世代代的喜悅與憂傷、愛與恨、理想和追求。葉賽甯曾體驗過俄羅斯農村割草期的繁重而又愉快的勞動,創作出富有詩情畫意的美麗詩篇: 我喜歡夜晚在割草場的禾堆上 傾聽蚊蟲叫的嗡嗡聲響。 小夥子奏起手風琴高唱, 姑娘們翩翩起舞在篝火旁。 兩道彎眉下炯炯發亮的雙眸, 宛如烏黑的醋栗, 你啊,我的俄羅斯,親愛的祖國, ①此處的引詩,採用龍飛女士的譯文。 在絲絨般的白芷草上甜蜜地休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葉賽寧憂國憂民,創作了一首反戰長詩《加爾吉》(1914),但這首長詩在發排過程中遭到查禁,以致後來失傳。據同時代人回憶,葉賽寧當時的政治態度是十分明確的:他在工人中間散發過反戰的革命傳單,參加過工人集會。② ②參閱傑耶夫—霍米亞科夫斯基:《葉賽寧真人真事》,《在文學崗位上》1926年第4期。 而在《羅斯》(1914)一詩中,詩人懷著沉痛的心情寫道: 黑壓壓的烏鴉哇哇地叫, 這是無數可怕災難的預兆。 旋風使森林的樹木七扭八歪, 湖面上濺起的浪花像壽衣似的飄搖…… 鄉警挨戶在窗前通知, 壯丁都得上沙場去殺敵。 鎮上的婦女都嚎啕痛哭, 哭聲打破了周圍的沉寂。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