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葉賽寧 | 上頁 下頁 |
一 |
|
第一章 童年·少年·初戀 1895年10月3日,葉賽甯生於梁贊省庫茲敏鄉康斯坦丁諾沃村的一個農民家庭。這個村莊距莫斯科169公里,坐落在奧卡河右岸。這個六百餘戶的大村莊的一條主要街道綿延幾公里長,與沃爾霍納村幾乎連在一起,再往前去便是庫茲敏鄉的鎮址所在——庫茲敏斯科耶了。康斯坦丁諾沃是個幽靜、掩映在綠色濃蔭下的村落,村中心那座教堂方形白色鐘樓的頂上矗立著5個十字架,守在四角上的小十字架像眾星捧月似的守護著中間的那個大十字架。從很遠的地方就能看見教堂的拱頂,因此,這教堂便成為康斯坦丁諾沃村突出的標誌。詩人祖宅的窗戶面對著一片廣闊的草原,草原的後面則是茂密的森林,帶狀的奧卡河婉蜒在無垠的草原上。從遠處望去,風光旖旎,河面泛著天空的蔚藍,既給人一種寧靜、恬適的感覺,又令人心曠神怡。奧卡河富有女性美,性格溫順,映照出兩岸那幻奇的蒼黛色彩,是天生一條抒情的河,有史以來就充滿了詩的素材。葉賽甯的祖父當年就是在這條河上賣苦力。1871年,這位「半輩子船工」用辛辛苦苦積攢起來的53個銀盧布從地主手中買下了康斯坦丁諾沃村的56平方米的地基,蓋起了一座臨街、不帶花園的木結構房屋,奠定了葉賽甯家族的祖業。從此,這位遠近聞名的壯實漢子,更是離不開奧卡河了。 寬闊的奧卡河世世代代都平靜地流淌著,河上似乎永遠都飄浮著淡藍色的霧靄,霧靄中隱約呈現白色的船影,對岸的一切都幻化成神奇的世界,令人聯想、嚮往和憧憬。當年的葉賽寧是否就在這岸邊佇立,倚著白樺,等待和觀賞奧卡河上漂來的船影?回首再看康斯坦丁諾沃村所在的山坡,茵茵的天然綠氈上是白色的羊群與天邊那銀色的雲朵在嬉戲,加上泛著白色光點的片片樺林的點綴,更顯得奇美,引人遐想和沉思。大概,這就是葉賽寧詩中所讚美的「白樺印花布的國度」了。也許,在組詩《波斯抒情》中使詩人感慨萬千的正是他這故鄉的草原和土地: 無論設拉子有多麼的美, ——也比不上梁贊的遼闊沃野。 葉賽甯的祖父尼基塔·奧西波維奇·葉賽寧很晚才結婚,村裡的人毫無惡意地給他起了個外號「和尚」。他28歲才算成了家,娶阿格洛菲婭·潘克拉季耶夫娜·阿爾丘申娜為妻。丈夫幽默地戲稱這位16歲的嬌妻為「尼姑」。「和尚」這個外號一直延續到第三代,村裡人把童年的葉賽寧也叫作「和尚」,把他的兩個妹妹呼作「小尼姑」。尼基塔·奧西波維奇為人厚道,當過多年的村長,以其辦事公道和聰明才智而受到人們的好評和愛戴。他42歲時便離開了人世,留下了兩個兒 子和兩個女兒。 葉賽甯的父親亞歷山大·尼基季奇只念過三年書,但小時候就參加了教堂唱詩班,有著出色的童音。12歲的時候到莫斯科的一家肉鋪當小夥計。6年後,當他18歲的時候便回到老家娶了毗鄰馬托沃村不滿17歲的塔吉雅娜·費奧多羅夫娜。母親喜歡唱歌,可說總是在唱。她唱的歌是多種多樣的,有民歌民謠,有抒情歌曲,也有教堂作禮拜的祈禱詞。 這對詩人葉賽甯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尤其是她那憂傷的搖籃曲,可說進入了嬰兒時期的詩人心靈。而從遺傳學的角度來看,可以說,葉賽甯從母親那裡繼承了獨特而靈敏的智慧和詩歌創作的天賦才能。 葉賽寧不滿3周歲時就因為父母不和而被寄養在外祖父家裡,並在那裡度過了童年。方圓百里的人都認識他的外祖父費奧多爾·安德烈耶維奇·季托夫。此人性格豪爽、幽默風趣,深受人們喜愛。他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有自己的駁船,日子過得蠻富裕。為感謝上帝保佑他的平安,他慷慨解囊,為全村修建了一座鐘樓。每逢節日,鐘樓裡總是燈火通明,鐘聲回蕩。 幼小時的葉賽甯有著一頭金栗色的鬈髮和藍藍的眼睛,十分活潑可愛。季托夫非常疼愛自己的這個外孫,每天晚上都跟他一起睡在爐炕上。 月亮透過窗戶照進柔和的光輝。有一次,對什麼事情都刨根問底的葉賽寧糾纏道: 「外公,是誰把月亮掛在天上?」 無所不知的外公想了想,說道: 「月亮嗎?是費奧多西·伊萬諾維奇掛上去的。」 「那費奧多西·伊萬諾維奇是什麼人呀?」 「他是個鞋匠,禮拜二我帶你到集市上去,指給你看——一個胖子。」 後來,當葉賽寧稍稍長大了一些,他就總是扯著外祖母的裙裾邁著小步緊緊地跟隨著——她到哪兒都要帶著自己的外孫。外祖母是個虔誠的教徒,每逢禮拜日她都帶著幼小的葉賽寧去教堂。而外祖母所講的故事,都一一印在幼小葉賽寧的腦海裡。普通俄羅斯婦女的口頭文學才能和音樂天才曾使多少偉大的詩人和作家的童年生活得到無比的充實和豐富!只要回憶一下普希金的奶娘阿琳娜·羅季昂諾夫娜和高爾基的外祖母,就不難想像葉賽甯的母親和他的外祖母對詩人的創作才能給予了怎樣的影響。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