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伊莎多拉·鄧肯 | 上頁 下頁
六五


  節目的第一部分是在此種場合例行的政治講話。當然,在這方面,俄國與其他國家慶祝政治獨立日時的情形完全一樣。但是,儘管俄國觀眾喜歡精采的講話——越長越好——這次節日慶祝活動的觀眾卻沒有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盧納察爾斯基的講話上。他們儘量耐心地等待著鄧肯在《斯拉夫進行曲》中出場。當盧納察爾斯基以熱情洋溢的結束語結束了他的講話、管弦樂隊奏起了《國際歌》時,觀眾們全體起立,精神抖擻地唱起《國際歌》來。

  關於伊莎多拉在慶祝節目中的演出,莫斯科《消息報》是這樣評論的:

  大劇院很久沒有上演這樣的節日的藝術表演了。這是一次解放了的人們的和諧的慶曲。伊莎多拉·鄧肯是一位舞蹈家。但是,這不是在一般技巧意義上的舞蹈。這是動作和摹擬音樂傑作的最優美的表演;而且也是一次對革命的表演。

  管弦樂隊沒有一刻按照藝術家的節拍演奏;沒有盲從的伴奏。相反,管弦樂隊自由地演奏;而鄧肯以富於藝術表現力的動作完成、解釋和形象地說明了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響曲》的悲劇性節奏。人們可能會對某些部分的表現手法有不同的意見,但即使如此,用舞蹈表現《悲愴交響曲》這部巨作,這部交織著歡樂與悲傷、生與死、熱情與新生的交響曲,這部時而墮入感情的深谷,時而登上勝利高峰的交響曲,使劇場自始至終處於熱烈的氣氛中,是個巨大的成功。

  我們必須著重提一下柴可夫斯基的《斯拉夫進行曲》。這不僅僅是一部斯拉夫風格的進行曲,也不僅僅是一部極端愛國主義的進行曲。它是一部泛斯拉夫主義的帝國主義進行曲。由於這部進行曲中反復出現沙皇讚歌的旋律,它的基調是反革命的,但伊莎多拉對這一樂曲的表演維妙維肖,極富藝術表現力。她那無與倫比的表演使人再一次看到,一個富有靈感的藝術家對這樣一部風格陳舊的作品所能夠給予的理解和表現。在柴可夫斯基的音樂的襯托下,鄧肯刻畫了一個拖著腳鐐的奴隸。他佝僂著身軀,忍受著壓迫,身負重荷,精疲力竭地跪倒在地。那麼,讓我們來看看這首被詛咒的沙皇讚歌的頭幾節的旋律中這個奴隸的表演。他抬起重重垂下的頭,他的臉因仇恨而可怕地扭曲。他用盡全力挺直身軀,掐斷鐐銬,然後從背後抽回扭曲而僵硬的手臂,伸向歡樂的新生活。所有的人都理解了這段表演的寓意。舞臺上的奴隸行列是打碎枷鎖的被壓迫的俄國人民的悲慘道路。說來很反常,在鄧肯的表演中,沙皇的讚歌使人覺得是具有革命性的。在這一讚歌的背景烘托之下,革命取得了勝利。

  《斯拉夫進行曲》激起的情感平息後,管弦樂隊奏起《國際歌》。

  伊莎多拉款步走到舞臺中心。此時,最激動的時刻到了,觀眾們在整個晚上都對伊莎多拉的舞蹈入了迷。伊莎多拉身披紅色的衣裳,腳跟堅定地挺立在那裡,宛若一尊莊嚴而優美的雕像。接著她開始形象生動地表演舊制度被推翻,新制度開始了,人類充滿了兄弟般的情誼。

  人們全體起立,熱情地唱起了他們的頌歌的歌詞。此時此刻,他們看起來像是這首古老合唱的再現,為舞臺上中心形象的英雄姿態唱著讚歌。

  伊莎多拉形象地表演完第一段樂曲後,唱著歌的觀眾們看到艾爾瑪從舞臺一角走了出來,手裡牽著一個小孩,後面跟著一個又一個——100個穿紅色束腰上衣的小孩子。每個人都把右手高高舉起,親密地緊握住前一個孩子的左手。他們在藍色帷幕的襯托下慢慢移動,組成一條豔麗的活動飾帶。隨後,他們在寬闊的舞臺上圍成一個圓圈,稚嫩的手臂伸向燈光,伸向他們環繞著的崇高、勇敢和光彩照人的偉大的教師的形象。

  在莫斯科大劇院成功地登臺露面之後,伊莎多拉開始與她的新學生一起工作了。然而,工作室中極冷,所以孩子們的課程只好停下來。孩子們被告知,要等到能弄到充足的燃料來給那個大房間正常和連續不斷地供暖時,他們才能回到學校上課。

  由於這個學校是一所公立學校,而且是新成立的,所以,申請木柴的報告從一個機關轉到另一個機關,直到最後取得實質性的結果,要耽擱許多天。要是學校的錢櫃裡有錢,他們就可以出去買足夠的木柴來度過這些難關了。然而,就是那樣的解決辦法,也不能輕而易舉地實現。因為,那個時候是不允許私人貿易的。列寧的新經濟政策還沒有頒佈。

  然而,不久以後,這個新政策實施了。它從大體上改變了俄國的局面,特別是改變了這個學校的面貌。伊莎多拉那個建立一所傑出的免費學校的宏偉夢想,儘管有一個明智而仁慈的政府的支持,卻逐漸破滅了。因為,雖然位於芭拉喬娃私邸的這所學校於1921年12月3日在名義上正式開學了,並掛上了「伊莎多拉·鄧肯公立學校」這個光榮的名稱。然而,那個名稱和那所房子雖然寬大,卻沒有火爐取暖的房間,這大概是政府為幫助伊莎多拉實現俄國之行的計劃所真正免費慷慨提供的僅有之物了。

  是富於同情心的盧納察爾斯基,親自來告訴滿腦子只是理想的伊莎多拉,政府已改變了主意,他們不能再繼續支持這所學校。他們正在經歷一次嚴重的經濟危機。但是,由於目前允許商店開門營業,而且將要准許劇院在上演節目時收費,因此,大概也會許可鄧肯為花錢買票的觀眾演出。如果那樣的話,鄧肯應當能夠在目前把學校辦下去。也許過一段時間,在較為安定時候,政府會盡可能地在各方面幫助這所學校。以後無論發生什麼情況,盧納察爾斯基將會以親切友好的關注來照顧這所學校的。

  於是,伊莎多拉在蘇維埃俄國住了六個月之後,面臨著下面的兩種抉擇:她可以告訴有關當局,他們不惜犧牲她在西方世界的聲譽,邀請她來開辦他們明知不可能或不願支持的學校,是有意愚弄她,因此她只好回到英國、法國和美國,繼續她的營業性演出生涯。要麼,她仍然留在莫斯科,為使這個剛剛成立的學校繼續生存下去而奮鬥,因為學校中的40個聰明伶俐、惹人喜愛的孩子,逐漸開始喜歡他們的課程了。

  伊莎多拉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一條道路。

  為了使這所學校能夠生存下去,她將到俄國各地,甚至西伯利亞的荒原去演出。因為這是她在這個寒冷、饑餓和成長中的新國家中,懷著堅定的信念所創辦的學校。

  於是,在1921年底前,伊莎多拉·鄧肯開始舉行營業性演出。這些演出是在濟明劇院舉行的。儘管這個劇院比莫斯科大劇院大得多,三個晚上的每一場演出,全都被真正喜愛舞蹈藝術的熱情觀眾擠得水泄不通。

  舞蹈演出的頭一場,鄧肯重複了11月7日節日慶祝時演出的柴可夫斯基的曲目。

  她的第二天演出,跳的是瓦格納和勃拉姆斯的樂曲。

  勃拉姆斯的《華爾茲組曲》引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使鄧肯不得不重演了一次。

  第三天晚上,她又一次表演了柴可夫斯基的舞曲,並像往常一樣,以《國際歌》做為壓場節目。這時她表演的《國際歌》是獨舞,舞中表現出更深沉的力量。

  鄧肯用這些演出賺到的錢,為她的小學員們買了木柴和食物。她還為聖誕節買了一株冷杉樹擺在大廳裡。

  她沒有錢去買通常的禮物,去買閃閃發光的裝飾絲帶或五彩繽紛的明亮易碎的燈泡之類的裝飾品,但是,興高采烈的孩子們,用靈巧的手指,把彩紙剪開、折疊和盤繞起來,做成各種各樣精巧別致的形狀,然後用這些折紙把深綠色的樹枝打扮起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