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耶穌 | 上頁 下頁 |
三〇 |
|
耶穌覺得先知以賽亞的這些話好像就是對他的寫照。他還想到了先知但以理描述的「人子」,先知彌迦關於天國的信息以及艾賽尼派主張的「公義之主」等等。他徹底領悟了自己的神聖使命是個為人類承擔罪孽而遭受苦難的使命。拯救以色列民族的方式絕不是彌賽亞從天而降、大顯神威、殺敗羅馬人,也不是上帝猝然降臨審判世界,而是需要他用崇高的自我犧牲精神來喚醒人們的良知。他仿佛看見了一個不能倖免的十字架——一個痛苦但崇高的十字架,它本來是象徵羞辱與死亡的刑具,但從今以後它要象徵偉大與永生!以前走過的路不但沒有錯,而且還應該堅定地走下去,直到完成「上帝的僕人」的使命! 心中的愁雲既然煙消霧散,耶穌的臉色也「由陰轉晴」。自從渡過加利利海進入希律·腓力的領地以來,門徒們見耶穌總是滿面愁容,沉默寡言,經常低頭沉思。他們既惶惑不解,又不敢打斷耶穌的思索,只好默默地跟在他後面,誰也不多說話,更沒有心情去觀賞周圍的景致。如今,耶穌臉上不但愁容盡消,而且容光煥發,神采奕奕。耶穌的這種變化自然而然地感染了門徒們。他們雖然不知道耶穌想了些什麼,但他們信賴自己的老師,既然老師臉上充滿了樂觀與自信,那就是說天國運動有了轉機。大家也隨著高興起來。① 2. 登山「變像」 你是,彌賽亞——永生上帝的兒子!(《馬太福音》十六16) 耶穌的心情安定下來以後,就帶著十二門徒在加利利東部邊境一帶像從前那樣進行醫療傳教,開展天國運動,並隨時注意加利利等地的局勢。過了些日子,他們來到該撒利亞腓立比。 有一天,耶穌問十二門徒說: 「人們認為我是誰?」 門徒們回答說: 「有人說你是施洗約翰複生,有人說你是先知以利亞再世,也有人說你是先知耶利米或其他先知中的一位。」 沉默了一會,耶穌突然問道: 「你們認為我是誰?」 這個出其不意的問題使門徒們一時不知道怎樣回答才好。 彼得卻應聲說: 「你是彌賽亞——永生上帝的兒子!」 其他門徒都一致點頭承認。 一股熱流湧上耶穌的心頭:門徒們終於真正認識了他。耶穌高興地對彼得說: 「彼得,你是有福的。你對我的認識是上帝親自啟示給你的。你是一塊真正的『磐石①』,我要把我以後的事業建立在你這塊磐石上,這就是我給你起名叫『彼得』的意思。我要把天國的鑰匙交給你,你在地上禁止的,在天國裡也要被禁止,你在地上允許的,在天國裡也被允許。」 ①「彼得」一詞的原意就是「磐石」。見本書第58頁。 幾天以後,耶穌帶著三個最親密的門徒——彼得、雅各、約翰——到山上去禱告,讓其餘九個門徒在山下等候他們。到了山頂,耶穌讓彼得等三人在一處背風的岩石下休息,自己登上不遠處一塊巨石,在那裡禱告。 彼得等三人感到疲倦就不知不覺地打起瞌睡來。這時正值夕陽西下,金色的晚霞透過雲隙正好照射在耶穌身上。三個門徒睡眼惺忪,忽然發現耶穌的形象與往常大不相同:他的臉上放射出異樣的光彩,像太陽一樣明亮,身上穿的外衣也發出閃亮的白光。忽然,耶穌身邊似乎出現了兩個人,一個好像摩西,一個好像以利亞。耶穌站在中間,三個人似乎在議論什麼事情。彼得忍不住大聲叫道: 「老師,這地方真好。請讓我在這裡搭三座棚:一座給你,一座給摩西,一座給以利亞。」 正說話間,一塊雲彩飛來遮住了霞光。門徒們揉揉眼睛,摩西和以利亞都不見了,只見耶穌獨自迎著風昂首挺立在巨石之上。 3. 受難的預言 一粒麥子若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會結出許多籽粒米。(《約翰福音》十二24) 耶穌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心走「受難的彌賽亞」的自我犧牲的道路,但是,他知道門徒們不一定理解或不一定完全理解他這一決定的深刻含意。他們深受傳統的彌賽亞觀的影響,認為耶穌——作為彌賽亞——所建立的國度必然是或一部分是帶有世俗政權的性質,因此,他們追隨耶穌也就必然各自帶有不同程度的名利目的,即使耶穌最親密的門徒彼得、雅各、約翰,也擺脫不了這種世俗的傳統觀念,其他門徒就更不容易接受耶穌的崇高理想了。特別是奮銳黨的西門和加略人猶大,這兩個人的觀點一向相當激進;西門是耶穌瞭解奮銳黨人活動的主要渠道,而猶大則曾與奮銳黨中最激進的匕首黨關係較深。耶穌考慮到自己犧牲以後,天國運動的重擔將落在門徒們肩上,因此,讓門徒理解自己的理想與決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他決定首先向他們預告自己的受難,使他們做好心理準備。 有一天,耶穌對門徒說他必須到耶路撒冷去,在那裡接受長老、祭司長和經學家們的挑戰與迫害,最後將被殺。彼得一聽就急了,他把耶穌拉到一旁,勸他說: 「老師,你千萬不能這樣做!」 「撒旦,退我後面去吧!不要拉我的後腿,因為你關心的不是上帝的事業,而只是人的事業。」耶穌責備他說。(《馬太福音》十六21~23;《馬可福音》八31~33;《路加福音》九21~22) 到了加利利,耶穌再次告訴門徒們說,他打算到耶路撒冷去,在那裡他將被交在反對他的人手裡,他們要殺害他……門徒們聽了,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都很憂愁。(《馬太福音》十七22~23;《馬可福音》九30~32;《路加福音》九44)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