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耶穌 | 上頁 下頁
一七


  耶穌見他們的信心是真誠的,就用手摸了摸他們的眼睛,對他們說:「照你們的信心為你們成就吧!」

  他們的眼睛便看見了。耶穌再三地囑咐他們說:「千萬不要告訴別人是我給你們治好的。」(《馬太福音》九27~30)

  有一個女人,患了血漏病,這是一種很難治療的婦科病。十二年來,她找遍了當地的醫生,花光了所有的財產,受了不少痛苦,但是她的病非但沒有治好,反而更加沉重。她聽說耶穌有治病的異能,就抱著很大的希望來求耶穌給她治病。當時耶穌正被一大群人簇擁著,她不敢公然去求耶穌,因為猶太教認為患這種病的人是不潔的,接觸這種病人也是不潔的《利未記》十五25~28)。她只好偷偷地擠在人群中從後面盡力靠近耶穌,悄悄地摸了摸耶穌的衣服,心想:我只要摸摸他的衣服,病就能好了。果然,她一摸耶穌的衣服,就覺得身上血漏的源頭立刻幹了,病就痊癒了。

  耶穌正和門徒們邊走邊說話,忽然感到有一股力量從身體中放射出去,就轉過身來問道:

  「誰摸了我的衣服?」

  「老師,你看這麼多的人擁擠你,哪能不碰一下你的衣服?」門徒回答說。

  「不!碰我和摸我不一樣,肯定有人摸了我的衣服。」耶穌認真地說。

  那女人見隱瞞不住,就戰戰兢兢地擠到耶穌面前,俯伏在地把摸他衣服的緣故和病已痊癒的經過說了一遍。

  耶穌聽完,和藹地對她說:

  「你的信心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去吧,你的病完全好了。」(《馬太福音》九20~22;《馬可福音》五25~34;《路加福音》八43~48)

  耶穌醫療傳教的重要意義不在於其治病本身,而在於其社會意義。人類學家瑪麗·道格拉斯(MaryDouglas)曾指出:「人體對於所有的人來說都是相同的,只有我們的社會條件是各異的。建立在人體基礎上的種種象徵被用來表達不同的社會體驗。」①這就是說,我們對耶穌醫病的「神跡」應該擴大到對當時社會的宏觀世界的角度去觀察,即把身體當做縮小了的社會,把社會當做放大了的身體。對耶穌醫療活動的態度也是對當時社會的態度。在那時,一些因疾病原因而被排斥在社會群體之外的人,與其說他(她)還活著,但對社會來說,其實他(她)已經死了。對這類人採取什麼態度是對人們的一種考驗。例如對麻風病患者②,耶穌醫治的麻風病人患的並不一定是真正的麻風病,也許只是某種嚴重的皮膚病。他(她)被認為是患了麻風病,他(她)也自認為是患了麻風病,從而被社會拋棄(其實,「病態」並不等於「疾病」,「醫治病態」也不等於「治療疾病」。當然我們不應該苛求那時的人有這種概念)。如果承認這種社會現象,這個患者的「病態」就會因絕望而加重,從而也加重了「疾病」,終於死亡;反之,如果拒絕這種社會現象,對患者表示同情,不拋棄他(她),他(她)的「病態」(或「病感」)就會減輕或解除,從而使「疾病」有轉機。這兩種態度代表兩種對人的價值觀念,同時也表現了上帝的慈愛與人為的律法的矛盾,其社會意義不在於是否真的治好了患者的疾病,而在於尊重患者的人格,他(她)也是上帝的兒女。這是向傳統律法的衝擊,對一切患者來說,耶穌給他們帶來了人的尊嚴,帶來了生命,不是在來生,而是在今世。

  ①轉引自約翰·克羅桑《耶穌傳》,第100頁。

  ②《福音書》中的麻風病籠統地指一切嚴重的皮膚病,包括牛皮癬、濕疹等,並不一定是現代標準的麻風病。

  7. 施洗約翰之死

  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大過約翰的。(《路加福音》七28)

  約公元28年夏,加利利和庇裡亞的統治者希律·安提帕見施洗約翰號召的猶太人越來越多,深怕他們以宗教活動為掩護進行政治暴亂,就藉口施洗約翰公開抨擊他娶弟媳希羅底為妻而把他逮捕入獄。當年冬,希律·安提帕見猶太人武裝暴動的風聲越來越緊,便想用殺一儆百的辦法暫時穩定一下局勢,於是就把施洗約翰殺了,而且編造了一個故事來轉移人們的視線:

  公元28年冬,希律·安提帕過生日,當天晚上,他在王宮裡大擺筵席接受賓客及下屬們的祝賀。正當他們興高采烈地開懷暢飲的時候,隨著一陣歡快的音樂聲,一個盛裝的美麗少女蒙著薄薄的面紗出現在大廳裡,她就是希羅底與前夫腓力生的女兒莎樂美。莎樂美向希律·安提帕祝壽,在音樂伴奏下翩翩起舞。她身輕如葉,忽而像彩蝶飛舞,忽而像飛燕穿林,使賓客們目不暇接,不住地拍手稱讚。希律·安提帕更是高興得手舞足蹈。

  忽然,樂隊奏起了高亢快速的調子,莎樂美隨著樂曲的節奏旋舞起來。她越轉越快,在燭影中簡直成了一團彩霧。在場的人無不看得目瞪口呆。突然,樂曲戛然而止,莎樂美立即像一尊希臘女神一般容光煥發地亭亭玉立在大廳中央。大廳裡寂靜無聲,過了一會兒人們才從歡樂的沉醉中清醒過來,以熱烈的掌聲表達對莎樂美的敬意並向希律·安提帕祝賀。莎樂美飛也似地撲向希律·安提帕,俯伏在他腳下。酩酊大醉的希律·安提帕忘乎所以地拉起莎樂美,對她說:「孩子,你的舞跳得真好!我要獎勵獎勵你。你喜歡我送你什麼禮物?我起誓,不管你向我要什麼,我都給你,就是向我要國土的一半,我也給你。」

  莎樂美也很高興,但她不知道該向希律·安提帕要什麼禮物,就快步跑進後廳去問母親希羅底。希羅底因施洗約翰公開抨擊她而懷恨在心,早就伺機進行報復。這時,她見希律·安提帕起誓獎勵莎樂美,就告訴莎樂美說:「去向你父親要施洗約翰的頭!」莎樂美畢竟還是一個孩子,不懂得什麼是政治謀殺,果然跑出去對希律·安提帕說:「父王,求你立刻把施洗約翰的頭賜給我!」希律·安提帕吃了一驚,但他立刻就明白了這意味著什麼,就裝作已經在眾人面前起了誓,不能反悔的樣子,命令衛兵到監獄裡去把施洗約翰斬首並把他的頭放在盤子裡端來賜給了莎樂美。這樣,他就把殺害施洗約翰的罪責輕易地推到希羅底母女身上了,而善良的猶太人民竟相信了他這套騙人的鬼話。

  約瑟弗斯在《古猶太史》中曾記述說:「希律(指希律·安提帕——引者注)處死了他(施洗約翰),儘管他是個義人……」「當其他人因他的說教激發起高昂的熱情並加入了他周圍的人群時,希律王變得恐慌起來。對人具有如此之大影響的口才可以導致某種形式的暴亂,因為看來他們每做一件事情都會得到約翰的引導。因此,希律王決定在約翰的作為引起造反之前,最好先抓住並且除掉他,這比等待暴亂、陷入困境和看見他的誤導要好得多……由於希律王的猜疑,約翰被帶到了馬克路斯監牢並在那裡被處死。」①

  ①轉引自約翰·克羅桑《耶穌傳》第47、48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