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耶穌 | 上頁 下頁
一一


  第三章 天國運動(上)

  1. 耶穌的抉擇

  撒旦退去吧!(《馬太福音》四10)

  耶穌受洗的當天,他和施洗約翰作了一次徹夜長談。約翰誠懇地對耶穌說:

  「我相信你就是上帝所恩許的那位彌賽亞。你對上帝啟示的理解與體會比我深刻得多。你的聰明、智慧和能力也遠遠超過了我。你應當擔負起拯救祖國和復興民族的重擔,我甘願作你的一名馬前卒,像先知們預言的以利亞那樣,為你的事業鋪平道路。現在我所能做的只是喚醒同胞們的良知,使他們有悔改的心,因為有了悔改的心才能接受你所宣講的真理。你的任務比我艱巨得多。讓我們各盡所能共同努力吧!」

  耶穌被約翰的誠摯感動了,他激動地摟著約翰的肩膀說:

  「約翰,願上帝與我們同在。他肯定會給我們指引道路,讓我們為完成他所交付給我們的使命貢獻一切一直到死吧!看,天亮了,我相信一個新的時代已經開始了!」①

  ①《聖經》上沒有這段記載。

  耶穌受洗後辭別了施洗約翰打算回拿撒勒去,但是他卻在一種崇高的使命感的驅使下不自覺地向荒山走去。約翰的話還在他的耳邊回蕩:「我相信你就是上帝所恩許的彌賽亞!」

  「我真的是彌賽亞嗎?」耶穌自問。

  「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心裡的那個聲音又在向他召喚。

  「是的,我是彌賽亞,我是上帝的兒子!」耶穌非常自信地回答了自己的問題。「既然如此,我以後該怎麼辦呢?」

  耶穌登上了一個山頭,面向耶路撒冷坐下來陷入了沉思:彌賽亞的具體使命是什麼?怎樣來完成這項神聖的使命?

  耶穌長時間地禱告,求上帝指引道路。他反復思考猶太民族一千多年來的歷史,想從錯綜複雜的歷史經驗中理出一個頭緒來。他夜以繼日地苦苦思索,禱告,忘記了饑渴,忘記了疲勞,忘記了睡眠。他的思路逐漸清晰起來。他領悟到大衛、所羅門時代之所以興盛,固然有其政治、經濟因素,但更主要的卻是宗教因素;所羅門晚期之所以衰敗以及隨之而來的民族災難的根源也在於此;瑪加伯時代的民族復興並不是彌賽亞王國的降臨;當前猶太人外有羅馬異族的民族壓迫,內有腐敗的祭司體制的宗教統治;撒都該派狐假虎威欺壓同胞,法利賽派假冒為善,言行不一,把傳統禮儀的桎梏強加在平民身上,奮銳黨失之魯莽,熱情有餘而理智不足,相比之下,艾賽尼派的道路是很值得考慮的,因為目前猶太民族面臨的主要危機不是羅馬帝國的民族壓迫,而是猶太人背離上帝的宗教危機。要想拯救猶太民族擺脫當前的困境,在他面前有五條現成的路:

  第一條是奮銳党的道路:這也是當前民眾中呼聲最高的一條道路。奮銳黨人認為猶太民族所面臨的危機主要是羅馬帝國的統治,出路只有一條——武裝反抗。他們堅持傳統的彌賽亞觀,認為上帝恩許的彌賽亞是一位大衛式的民族英雄,他將帶領猶太人衝鋒陷陣驅逐羅馬統治者,重建「大衛的王國」。奮銳黨人是民族起義的主力軍,為爭取民族解放,他們甘願赴湯蹈火萬死不辭。因此,他們在多次起義失敗之後仍然毫不氣餒,目前正醞釀再一次的大規模武裝暴動①。耶穌對奮銳黨人的自我犧牲精神極為讚賞,但並不同意他們的做法。首先,他認為羅馬人對猶太人的民族壓迫只是個表面現象,正像先知們曾經反復解釋的那樣:民族壓迫是上帝對猶太人施行懲罰的一種方式;現在的情況是上帝借羅馬人的手來懲罰猶太人,驅逐羅馬人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果猶太人不悔改,即使武裝起義成功地趕走了羅馬人,上帝還會用另外的方式來懲罰猶太人;其次,羅馬帝國對猶太人來說實在是太強大了,猶太人武裝起義不但沒有獲勝的可能,而且還會招來一場更大的災難。

  ① 參見《馬太福音》二十四6;《馬可福音》十三7;《路加福音》二十一9。

  第二條是撒都該派的道路: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對羅馬人妥協投降,既不考慮國家民族的利益,更不反省自己的罪過,反而恬不知恥地自誇為民族生存的惟一道路,這是一條為廣大猶太人民深惡痛絕的死路,耶穌當然不能去與他們同流合污。

  第三條是法利賽派的道路:法利賽派看到了羅馬人的強大,吸取了前幾次武裝起義失敗的教訓,回避正面衝突,轉而採取消極抵抗的不合作態度,在當時的情況下,這未嘗不是一種可取的做法。不過在宗教生活方面他們卻走進了一個誤區,他們雖然自覺地嚴守《摩西律法》以保持猶太教的傳統,但事實上有些法利賽人已從宗教上的極端形式主義墮落成嘩眾取寵、假冒為善的偽君子。他們盲目自義,驕傲自大,看不起普通的猶太人,自覺或不自覺地成為人們悔改的絆腳石和「瞎眼領路的」①人,這是耶穌所極力反對的。

  ①「瞎眼領路的」:見《馬太福音》十五14,二十三16。

  第四條是艾賽尼派的道路:耶穌對艾賽尼派可能十分瞭解,也十分尊重,但他並不完全同意艾賽尼派的主張,例如,艾賽尼派像法利賽派一樣強調絕對遵守《律法》已達到了教條主義的地步,耶穌則主張小道理要服從大道理,在大道理的前提下可以變通地遵行《律法》;艾賽尼派特別注重取潔禮儀,以水為淨,耶穌則主張取潔禮儀固然重要,但那只是形式而不是本質;艾賽尼派因反對撒都該派而不參加耶路撒冷聖殿裡的獻祭禮儀,耶穌則認為不應把撒都該派與聖殿混為一談,雖然聖殿的祭司職位全被撒都該派所把持,但聖殿仍然是上帝的居所,到聖殿去獻祭並不等於與撒都該派同流合污;艾賽尼派主張離世苦修,耶穌則主張應該像普通人那樣生活,因為離世苦修只能獨善其身而不能兼善天下,絕對不能完成拯救猶太民族的使命;艾賽尼派自命清高,卑視群眾,只強調本社團成員間的彼此相愛,耶穌則主張深入群眾,愛一切人,甚至要愛仇敵。因此,耶穌不完全贊成艾賽尼派的道路。

  既然上述四條道路都不足取,就只剩下一條道路了——施洗約翰所走的道路。耶穌積極支持約翰開展「悔改運動」,不過他覺得施洗約翰傳達的是上帝審判世人的信息,是世界末日的信息。「悔改運動」只是彌賽亞歷史使命的第一步,並不是他的最終目標,因為上帝不是要懲罰人類,而是要拯救人類。

  經過反復思考,耶穌決心走自己的路:彌賽亞不是猶太民族復興的政治領袖,而是全人類靈魂的救世主,他的使命不是等待一個天國來臨而是積極地去建立一個地上「天國」,首先拯救猶太民族,再進而拯救全人類,實現上帝對全人類的救贖。①

  ①雖然《聖經》上沒有這段記載,但根據「耶穌受試探」的記述可以推斷耶穌很可能作過這樣的考慮。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