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耶穌 | 上頁 下頁


  此外,還有一個社團名叫「撒督人」(Zadokites)。1896年在開羅發現了一批文獻,1910年以《撒督文獻殘篇》為名發表。學者們根據這一文獻推論說,約在大希律統治時期(公元前39~前4年)有一批祭司不滿意撒都該派的主張,在一位名叫「星」的人(參見《民數記》二十四17)的帶領下被迫遷往大馬士革,在那裡組成了一個帶有修道院特色的社團。這些祭司自稱是所羅門王時代大祭司撒督的後裔,強調自己具有合法的祭司資格以對抗在耶路撒冷聖殿中當權的撒都該派祭司集團(當然,撒都該派也自稱是所羅門王時代大祭司撒督的後裔以標榜其正統性)。學者們認為這個大馬士革社團與庫姆蘭社團有關(見《死海古卷與聖經》第35~36頁)。

  總之,猶太人內部雖然由於政治利益、宗教信仰、社會地位等不同而分成一些不同的社會集團或黨派,但這些社會集團或黨派卻有一個共同的理想,就是對彌賽亞的期望。

  4. 「彌賽亞」的期望

  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路加福音》四18~19;《以賽亞書》六十一1~2)以色列人雖然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但是他們卻驕傲地認為自己的民族保護神耶和華上帝是統治世上萬國萬民的惟一真神,自己是上帝的「選民」,是上帝特別寵愛的民族;這種親密關係是由《西奈盟約》規定並保證的;以色列人的民族災難是上帝因他們背離《西奈盟約》給予的懲罰;上帝絕不會背約,也絕不會拋棄他們。他們堅信只要悔改向上帝呼救,上帝一定會向他們伸出拯救的手,派遣一位大衛式的民族英雄來嚴懲敵人、重建繁榮富強的「大衛的王國」。這位拯救者被稱為「彌賽亞」。

  「彌賽亞」(Messiah)亦譯「默西亞」,希伯來文原意為「受傅者」、「受膏者」或「經上帝祝福的人」。以色列是一個政教合一的民族,其政治領袖(國王)要經過宗教領袖(祭司或先知)代表上帝給他行過「傅油禮」才能得到人民的承認。傅油禮是主禮人把經過祝聖的「聖油」(用橄欖油加香料調製而成,亦稱「聖膏」或簡稱「膏」)塗(或澆)在受傅者的頭(或前額)上,表示上帝的揀選與祝福(這種塗油的動作有時也被譯作「膏」),行過傅油禮的人就被稱為「耶和華的受傅者」(簡稱「受傅者」或「受膏者」,音譯為「彌賽亞」。後來希臘文意譯作「基督」,意思是「救世主」)。

  以色列人被擄往巴比倫之前,「彌賽亞」的概念主要是指一位現實的賢明的國王,受傅是他承受上帝恩寵的標記,受傅以後,他就充滿了上帝的靈,按公義進行統治,實現上帝的意願。《舊約聖經》中就有不少關於這種概念的描述。後來,每逢國難當頭、重大自然災害或統治者極度腐化民不聊生的時候,經常有先知挺身而出,宣稱災難的原因是以色列背離上帝應得的懲罰。他們一面代表上帝抨擊統治者的腐化墮落,號召以色列人悔改,一面反復強調上帝給他們派遣彌賽亞的應許,以鼓舞他們生存鬥爭的信心,並預言彌賽亞降臨的各種細節。到「巴比倫之囚」時期,「彌賽亞」的概念就逐漸被解釋成一位把以色列人從異族統治下解救出來的民族救星,對彌賽亞的期望也就成為以色列人凝聚、鬥爭、生存的精神支柱和以色列民族復興運動的旗幟,其現實的政治含意多於抽象的宗教含意。

  到公元前2世紀中葉,瑪加伯革命取得的勝利使許多猶太人歡欣鼓舞地認為是上帝關於彌賽亞的應許的實現,然而,這次勝利卻只像曇花一現,猶太人又陷入民族災難之中,嚴酷的現實使他們再一次惶惑了。這時,出現了《但以理書》(《達尼爾書》),作者在書中預言了一位駕著雲彩從天而降的「人子」,給彌賽亞的概念注入了新的宗教含意。不久,又出現了《以諾書》,該書作者進一步把「人子」描繪成一位超自然的人物,是上帝派來執行末日審判、創造新天新地的彌賽亞。公元前1世紀中葉,出現了《所羅門讚美詩》,作者預言上帝將派遣的彌賽亞是大衛的後裔,他要來除掉統治耶路撒冷的異教徒,使流亡各地的猶太人重返應許之地,那時世上萬民都將皈依猶太教並到耶路撒冷來瞻仰彌賽亞的榮光。

  「看哪,主為他們興起了他們的王,
  大衛的兒子,在你所知道的時候,
  將統治以色列你的僕人,啊,上帝……
  他將讓異邦各族在他軛下勞作……
  在他治下他們中不會再有不義,
  因為一切都會是神聖的,
  他們的王將是主彌賽亞。
  (因為)他不再依賴戰馬、戰車和弓箭,
  也不再為爭戰而收集金銀。
  他不把希望建立在大量的戰爭歲月上……
  他永遠只用他口中的話來擊打世界……」①

  ①轉引自約翰·克羅桑《耶穌傳》,高師甯、段琦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第47頁。

  然而,隨著歷史的發展,猶太人對彌賽亞的期望一次又一次地落空,在艾賽尼派中又出現了「公義之主」的信念。這位「公義之主」並不是復興猶太民族建立大衛王國的民族英雄,而是一位為正義遭迫害致死的宗教領袖。他們相信這位受難的「公義之主」不久將再次降臨統治世界、審判萬民,只有皈依他的人才能得救。

  到公元1世紀上半葉,猶太人各階層、各集團之間雖然存在各式各樣的分歧,但他們卻有一個共同的期望,就是彌賽亞的降臨。儘管他們對「彌賽亞」的理解並不完全相同,甚至完全不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