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亞裡士多德 | 上頁 下頁 |
四三 |
|
亞裡士多德的政治名言是「人天生是政治的動物」,離開了城邦人就無法生存。他對各種政治體制作了比較研究,各陳其利弊,指出只有由中等階級當權的政體才是最符合正義的。 亞裡士多德主張法治。他說「法律是不受情欲影響的理智」。主張法治優於人治,有法勝於無法。在談到法律與自由的關係時,他說,法律不是對自由的奴役,法律毋寧說是一種對自由的拯救。他認為,公民應享有自由,但自由並不意味著放縱,人人都各行其所欲,將造成城邦的混亂。他告誡說,自由不應超越法律的限度,這樣,法律也就保障了公民的自由。 亞裡士多德的文學著作,流傳至今的只有兩部:《詩學》和《修辭學》。它們都是他在繼承前人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研究的結果。他的這些著作似乎未來得及推敲和加工,其中不乏意思不明或不連貫之處。他廣泛考察了美學和文藝理論的一系列問題,如文藝的產生和分類,文藝與現實的關係,文藝的不同種類的特點,等等。與柏拉圖的觀點不同,他認為文藝有深刻的社會意義,文藝是人類活動的特殊形式。 亞裡士多德開創的呂克昂存在到公元529年,被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封閉。但是,研究亞裡士多德著作的工作方興未艾。他的學說深刻影響了基督教,教會神學家托馬斯·阿奎那在歐洲許多地區宣揚亞裡士多德學說,亞裡士多德的著作成了基督教學校的必修科目。14世紀巴黎的文教法令規定,學校除「聖經」外,所有的世俗知識皆應向亞裡士多德的著作尋求指導。在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尼各馬可倫理學》曾是學生的經典讀本。亞裡士多德的思想滲透到了歐洲社會的每個角落,他成了一切有知識的人的老師。 「文藝復興」以後,人們開始用懷疑的眼光重新審視這位偉大的思想家。他的許多錯誤的結論得到了糾正,尤其是在自然科學方面,除了生物學被林奈的動植物分類說和達爾文的進化論所發展外,他的「地球中心說」為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所推翻;他的物體運動規律為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定律所摒棄;他的化學體系在拉瓦錫的氧化學學說提出之後,也成為陳跡。對亞裡士多德學說的種種批判,真正恢復了他做為血肉之軀的本來面目,也符合他「我愛我師,但我更愛真理」的精神。如果說,亞裡士多德自然科學的大部分結論的生命是短暫的,沒有學術價值而只有科學史意義的話,那麼他在哲學及其他人文科學中的思想卻決不能以「對」或「錯」進行評判。他的《形而上學》、《尼各馬可倫理學》、《詩學》等著作已經成了永恆的經典。他那篳路藍縷的開創精神是永遠值得記憶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