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亞裡士多德 | 上頁 下頁 |
六 |
|
下面,我們再回到師生的觀點上來。從哲學體系上看,不管亞裡士多德對柏拉圖的批判多麼尖銳,兩人在哲學基礎和實質上是一致的,至少到最後是一致的。黑格爾說:「事實上柏拉圖卻是得到亞裡士多德為他的繼承者,因為亞裡士多德是以柏拉圖的意義理解哲學的,不過亞裡士多德的哲學是更深刻、更完善的,——因之也就是同時把它推進了一步。②」喬納遜·伯內斯從五個方面講他們的一致性: 第一,柏拉圖深刻地思索過科學的統一性問題,亞裡士多德也是一個系統的思想家,他全心全意地接受柏拉圖的科學統一理論的幻想,只是他不同意柏拉圖關於這種統一所由取得和展示的方法。中國學者葉僑健甚至認為系統思想是「貫穿亞裡士多德自然哲學的一條紅線③」。 第二,柏拉圖是一個邏輯學家,亞裡士多德把邏輯變成了科學並且開創了形式邏輯這一學科,而柏拉圖的辯證法訓練為亞裡士多德奠定了研究的基礎。 第三,柏拉圖關心本體論問題,他的本體論包含在理念論之中,亞裡士多德反對理念論,但大量的哲學活動用來發展另一種本體論。 第四,柏拉圖認為科學知識是對原因的尋求或對事物的解釋,科學和知識的觀念與解釋的觀念緊密相連。亞裡士多德承柏拉圖的端緒而前進,也把知識與解釋聯繫起來,他的科學研究所指向的目標首先是解釋而不僅僅是觀察和記錄。 第五,在知識論問題上,兩人看法一樣。柏拉圖的對話中許多章節都是研究知識論問題的,在這方面,亞裡士多德步了老師的後塵,這方面更多的東西是在柏拉圖學園學到的。「不管在這五個方面的具體研究中他和柏拉圖之間有多麼深的罅隙,但在原則上他和柏拉圖並無二致。①」喬氏論述是否準確,我們不必深究,他的中心意思是我們在看到兩人在具體問題上的諸多分歧的同時,也要看到差異背後的一致性。亞裡士多德是以柏拉圖的基本思想理解哲學的,並在批判柏拉圖的基礎上把柏拉圖哲學提到一個新高度。亞裡士多德在思辨的深度上超過了柏拉圖,觀點有異,卻不是體系的根本對立。 ②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2卷,商務印書館,1960年版,第272頁。 ③葉僑健:《系統哲學探源》,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1995年第4期。 ①(英)喬納遜.伯內斯:《亞裡士多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43-46頁。 2.著名大帝的老師 上文談到,亞裡士多德曾當過亞歷山大的老師。 亞歷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腓力二世之子,公元前336年至前323年在位。即位後,即開始鎮壓希臘各城邦的反馬其頓運動,大舉侵略東方。曾建立起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缺乏統一的經濟基礎,只是一個不鞏固的軍事和行政的聯合,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病死後,迅速瓦解。在帝國故地,相繼產生若干「希臘化」國家。亞歷山大連年外侵,給各地帶來很大破壞,激起各地人民的英勇抵抗;但外侵對東西方經濟和文化的交流,起到一定的作用。 亞歷山大和亞裡士多德兩家是世交。亞裡士多德的父親是亞歷山大的祖父馬其頓王阿明塔的御醫,亞裡士多德小時候曾在馬其頓王宮生活過,這種生活對他那種貴族氣質有影響。亞裡士多德從阿索斯移居到米提利尼後不久,收到當時的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的信,邀請他去擔任王子亞歷山大的教師。於是,亞裡士多德回到了他父親曾經服務過的宮廷。在宮廷,亞裡士多德很受國王腓力二世和王后奧林比婭的恩寵和尊敬。 條件很好,但宮廷不是適於哲學思考的地方,亞裡士多德的理論與宮廷的氣氛格格不入。當時,腓力二世正做著征服世界的美夢,他要稱霸全希臘,戰勝勁敵波斯,建立一個曠古未見的世界帝國。王子亞歷山大13歲,是一頭未經馴化的小獅子,他好大喜功,專橫霸道,性情狂暴。整個王宮就像一口沸騰的大鍋,裡面充斥著野蠻、野心和明爭暗鬥。不難想像,亞裡士多德在這種環境中,其智慧是難以發揮的,學問不會有用武之地。不過,亞裡士多德對亞歷山大的教育還是盡心的,他用自己的全部真誠來教育和培養這個未來的國王。 在老師的悉心教導下,這位學生受到了良好的希臘文化教育。據說,亞裡士多德改編了一部分荷馬史詩,讓亞歷山大向英雄學習。在現存亞裡士多德著作篇目中,《論君主》和《亞歷山大或海外殖民》,一般被認為是他給未來的君主編寫的教材。黑格爾認為,亞歷山大的精神和事業的偉大乃是來自亞裡士多德深刻的形而上學,「亞歷山大的教養,有力地駁斥了關於思辨哲學對於實踐無用的那種流行說法。對於亞歷山大,亞裡士多德不採用近代一般的淺薄的教育王子的方法來教育他,關於這一點,只要看看亞裡士多德的誠懇認真,就可以很自然地意識到:亞裡士多德是知道什麼是真理,什麼是真的文化教養的。①」亞歷山大沒有辜負老師的期望,他後來成為西方古代歷史上著名的帝王,這得益於亞裡士多德的教育。 ①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2卷,商務印書館,1960年版,第273頁。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