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肖邦 | 上頁 下頁 |
三 |
|
波洛奈茲原先是為貴族沙龍伴舞之用,後來被城市業餘作曲家(奧金斯基等)移植到鋼琴音樂領域裡。19世紀波洛奈茲樂曲已成為應時歌曲和愛國歌曲,弗雷德裡克以後寫了不同風格的波洛奈茲舞曲,貫穿著浪漫情趣的愛國思想。 當時華沙一家報紙用外交式的謹慎詞語指出弗雷德裡克呈上的兩首舞曲的波蘭民族特色,這其中內涵也許並不為8歲的弗雷德裡克所瞭解,不過他還是充當了波蘭愛國者可愛的使者。 康斯坦丁大公爵的華麗馬車也常常來接這位小鋼琴家,只要弗雷德裡克的小手敲響了琴鍵,喜怒無常的康斯坦丁大公爵便會變得安靜下來。 有時,大公爵客廳的高高天花板竟會吸引住弗雷德裡克的視線,這是他即興彈奏時的習慣動作。 「你想找什麼?音符嗎?」康斯坦丁大公爵會不耐煩地嚷叫起來。 似乎已沉浸在輕柔旋律裡的弗雷德裡克哪裡會聽到這種粗暴的聲音,他那不動聲色的表情很像尼古拉教授——用理智的力量克制住激奮的情感。 出乎意料的是康斯坦丁大公爵表現出少有的寬容,並讓弗雷德裡克到花園去和他的私生子一起玩耍,作為一種褒獎。弗雷德裡克的音樂天賦是以自由的浪漫性格為鮮明標誌的,任何禁錮的枷鎖只能是一堆可笑的廢鐵。 音樂的非凡魅力可以擊垮一切,弗雷德裡克的意志還將繼續證明這一點。 3. 他的語言 美妙的琴聲可以引起所有人的強烈共鳴,也可以深深地蘊藏著一個難以用語言來表示的複雜的思想性格和熾熱的感情。1818年12月6日,弗雷德裡克在慶 祝父親命名日時寫道:「親愛的爸爸,我覺得用音樂比用筆更能表達我的感情,但開一場最好的音樂會也表達不盡我對您深深的愛。」奇妙的音樂語言已滲透在他的 身心裡,塑造著他的思維方式,豐富著他的日常表達能力。 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特殊才能,然而並沒有顯示出驕矜的神色,他的內心世界屬一個變幻多彩的音樂語言構築的獨立王國。 尼古拉夫婦和瑞夫尼繼續堅持讓弗雷德裡克接觸各種音樂語言,開拓視野,增加交流,這也許會帶來意外的好運氣。 1819年,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安琪麗卡·卡塔拉尼來華沙舉行獨唱音樂會。弗雷德裡克跟著大人一起去聆聽,音色純美的聲樂旋律把他帶到了一個新的音樂領域裡。 弗雷德裡克還有幸為這位聲望正隆的女歌唱家演奏了鋼琴,那是在一個貴族家裡。大家都希望這位波蘭神童能得到她的讚揚。 卡塔拉尼沒有讓眾人失望,不久贈給了弗雷德裡克一塊金表,上面用法文鐫刻著一行字:「卡塔拉尼夫人贈弗雷德裡克·肖邦,10歲,1820年1月3日。」 第二年春,11歲的弗雷德裡克在一份樂譜上也題寫了一行字,不是回贈給卡塔拉尼夫人,而是獻給他的第一個鋼琴老師瑞夫尼。 瑞夫尼心裡明白自己對弗雷德裡克的鋼琴彈奏已沒有多大的幫助了。翌年,他讓位于華沙音樂學院院長約瑟夫·愛爾斯涅爾(1769—1854)。 愛爾斯涅爾是僑居華沙的德籍音樂家,是19世紀上半葉波蘭音樂發展的啟蒙者之一。他教授弗雷德裡克學習對位和作曲,對於他的初期音樂創作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愛爾斯涅爾與其他學者、詩人一樣也是尼古拉教授家裡的常客。 在一次隆重的聚會上,尼古拉夫婦邀請了華沙教育界的不少知名人士。尼古拉教授邀請德高望重的林德校長切下第一塊大蛋糕。 不料林德校長的刀尖剛碰一下蛋糕,奇怪的事發生了,整個蛋糕塌陷了,原來只是一層薄薄的糖皮。 一聲「吱呀」打破了難堪的片刻寂靜,靠牆的書櫥自動打開,出現了漂亮的大蛋糕。 一位教授的胖夫人急忙畫了一個十字,不知誰發出了長長的歎息聲,很快被孩子們憋不住的笑聲掩蓋了。「弗雷德裡克!」尼古拉立即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大聲地嚷叫起來。 弗雷德裡克知道自己闖了大禍,不敢抬頭看父親。「大聲點……你想幹什麼?」尼古拉氣得連話都說不清楚。「我的孩子……」朱絲蒂娜差點要哭出來。 「我……我想創造奇跡。」弗雷德裡克抬起頭,「我保證以後再也不幹了,請……原諒。」 「你不幹了?」布洛津斯基教授(1791—1835,波蘭重要的批評家、詩人和翻譯家)有點不相信。 「不幹了。」弗雷德裡克的聲音很輕。 布洛津斯基教授忍不住笑起來,林德校長也哈哈大笑,這愉快的笑聲頓時感染了每個人,驅散了剛才沉悶的難堪氣氛。弗雷德裡克猶豫了一下,不安地看看父母,最後也咧開了嘴。 布洛津斯基教授客氣地揪著他的耳朵,帶到鋼琴前,說:「彈吧,這是對你的小小處罰。」 「一心想創造奇跡」的想法印上了弗雷德裡克的鮮明個性,他不滿足平穩節奏的條條框框,一股難以遏制的衝動常常宣洩在他的靈巧手指下。 愛爾斯涅爾也不由得發出驚歎,這個小男孩的腦袋裡總是在產生一種新奇的旋律。對此,愛爾斯涅爾表現出仁慈的寬容,他的實用而富於想像力的教學方式證明了這一點。 1823年2月,弗雷德裡克穿著優雅的演出禮服,應邀參加了一次音樂晚會,再次引起了轟動。這正是晚會主辦者所希望的,因為五年前首次安排弗雷德裡克公開演出的也是這個婦女慈善機構。 《婦女信使報》充滿著愛國熱情,高度評價了弗雷德裡克的演奏水平,並與當時已經出名的匈牙利籍天才少年李斯特(1811—1886)相比較: 我們無須為維也納擁有李斯特而羡慕她了,因為我們的首都可以自豪地誇耀,我們也有才能不遜於她,甚至勝她一籌的人物:這位贏得高度讚譽的少年,我們認為沒有理由隱瞞他的名字——就是大師肖邦。他還不滿15歲。 也許弗雷德裡克的演出服裝和他的優雅舉止,連報社記者都不相信他其實只有13歲。後來被譽稱為「鋼琴之王」的李斯特在巴黎寓居期間,與肖邦成了朋友。 這次公開演出後,弗雷德裡克把大部分時間用在複習功課上,準備在父親的指導下報考華沙公立學校。 這年秋天,弗雷德裡克第一次穿上學校制服,進入了這所波蘭第一流的教育機構之一。他的許多同學都是來自很有文化修養的上流社會家庭,教員中有不少知名人士,有的已被載入波蘭教育史冊。 弗雷德裡克喜歡上波蘭歷史和文學課程,對於拉丁語和希臘語沒有什麼感情,而數學和自然科學的內容則成了他心煩意亂的課程。 他的兩隻不安分的手有時抓住筆在課桌上畫漫畫,對象是同學和老師。林德校長就曾當場抓住過這個上課開小差的音樂神童,收繳了他的漫畫。第二天早上又退還給他,並寫了「畫得好」三個字,因為這幅漫畫正是林德校長的誇張形象。 他的學習成績好壞與他喜歡或不喜歡的課程有著密切的關係,他給同學們印象最深的還是淘氣和聰敏,被他捉弄的受害者仍然願意與他保持良好的友誼。 朱絲蒂娜總覺得兒子太瘦小,想讓他吃得胖些,並提醒他多穿衣服。然而弗雷德裡克在學校操場上玩得開心時,就要扔掉腰帶,穿著寬鬆的長校服到處亂跑。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