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五體不滿足 | 上頁 下頁 |
三九 |
|
「我不善言辭。」鐮田先生特別謙虛。他希望能和我以談話的形式進行這次演講。他又說:「我是寫劇本的,寫劇本就要刻畫人物,而且必須活靈活現,惟妙惟肖。我之所以不敢寫殘疾人,就是因為我與殘疾人沒有接觸,不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這番話,一下子就把人們吸引住了。 另一位演講人是以《記憶中的海濱》成名的作曲家鳥家先生。他的演講形式別具一格,他和他的家人表演了一場「手語音樂會」。烏家先生平時經常帶領家人到全國各地巡迴表演,還把他們的「手語音樂會」製作成錄像帶,忙得不亦樂乎……他們的「手語音樂會」,喚起人們無限美好的情感,無論臺上台下,無論健康人還是殘疾人,都在用心靈歌唱。置身其中,就像在經受一次心靈的洗禮,許多人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研討會高潮迭起。從下午開始,各小組座談。這次研討會分為四個小組,即交通環境小組、制度政策小組、情報小組和服務業小組。在小組座談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講述了當地社會福利建設的現狀,提出了一些新的構想,發言踴躍,討論熱烈。最引人注目的是來自長野縣善光寺的住持的發言,《朝日新聞》記者對住持作了專題採訪,據說後天要在報紙上刊載。 研討會的最高潮到來了,由執行委員長作最後發言。我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乘坐輪椅登上講臺。 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出現這種情況,在我有生以來還是第一次。我感覺有一肚子話要說,可嘴巴怎麼也張不開。我努力地想說話,我可能說了,到底說了什麼我也不知道,但可以肯定,我所說的決不是事先準備好的。當時,我只是感覺一串一串的話從我的嘴邊流出來,而且是與淚水一起流出來的。台下靜靜的,我的聲音似乎在空穀中迴響……待我的神志清醒過來,我才發覺我已經來到了講臺一側的幕後。 我的執行委員長做完了。我還稱職嗎? 結束了,一切都結束了。 後臺一個人也沒有。我氣喘吁吁,仍未從剛才的緊張中恢復過來。 這時,我聽到開門的聲音。抬頭一看,進來的是筱家先生。 筱家先生緩步走到我的身邊,臉上堆滿關切的微笑:「辛苦了!」 這一聲親切的問候,一下子釋解了我的緊張。我想微笑著說「彼此彼此,我們都辛苦」,可臉上的肌肉怎麼也不聽使喚,是苦笑,還是悲哀?……我只覺得鼻子一酸,抽噎著說:「結束了……是吧,筱家先生?……圓滿結束了……」 「是的,你是好樣的!確實是好樣的!」 我再也控制不住,咧開大嘴,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大哭起來。 這次研討會,讓我得到了許多,我的視野更開闊了,我的人生經歷隨之更加豐富……所有這一切,都是在與他人的交往中獲取的。我明白了,這些人各個是一所學校,他們的為人處事,他們的一言一行,都給予我以影響,尤其是他們那對社會福利事業傾注的滿腔熱情,令我不敢有半點兒的懈怠。如果說我終於到達了彼岸,那麼他們的無私奉獻正是鼓滿我船帆的凱風。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努力,這次座談會獲得了圓滿成功。由此,我深深感悟到,當所有人為著一個共同目標而奮鬥的時候,迸發出的熱情和力量就是無可估量的,目的就一定會達到。 我們的社會確實在不斷變化,但我覺得只有今天才是我們攜起手來幹大事的時候。沒有哪個時代能像現在這樣信息快捷,通信方便,我們可以通過情報共有、信息共享,以達到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目的,這樣就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工作作風,最終就會改造社會。 我突然有了這樣的感悟。這一感悟促使我想進人更廣闊的社會生活中,接觸更多的人,體味他們的熱情和意志,豐富我的閱歷。 而且,我還想與他們一樣親自參與實踐,為建設我們的社會貢獻我的力量。 ——為了21世紀的明天。 ◎第三十章 美國旅行記 §起伏的霧城:聖弗朗西斯科 1998年2 月,那是一段令我終身難忘的日子。在寒冷的冬日裡,我離開父母,遠赴美國旅遊。與我一起去的是我在補習學校時的四位老同學,地點美國西海岸,時間三周。在此之前,我們曾在國內到處旅遊,海外旅遊這還是第一次。而且,在國內旅遊的時候,我乘坐的是手推輪椅,這一次就直接乘坐電動輪椅,大有「獨立自主」的豪情。 剛剛飛抵聖弗朗西斯科,馬上就有一場「奇遇」。在東京乘機的時候,我的電動輪椅是按行李搭運的,輪椅上的蓄電池被視為危險物品拆下另行寄存,到達聖弗朗西斯科後,取了輪椅卻不知怎樣才能再把蓄電池裝上。我們幾個人忙得滿頭大汗,好不容易裝好了,卻發動不起來,肯定是哪根線路接錯了,於是重新安裝。忙活了大半天,這才勉強發動起來。走入海關的時候,我們已經累得無精打采了。 可是,當我們走出機場,環顧四周景物的時候,馬上就有了來到另外一個世界的感覺。「天空真藍啊!」這是我對美國的第一印象。在聖弗朗西斯科,我們參觀了著名的金門大橋,這座橋被譽為「世界第一橋」,外型美麗壯觀,懾人魂魄。我們還去了關押阿爾·卡波耐的阿爾卡特拉茲島。乘坐高速遊艇,極目碧波汪洋,海風拂在臉上,心情格外暢快。看著船尾獵獵作響的星條旗,一種身臨美國的現實感令我激動不已。 觀市容、購物……第三天,我們來到了號稱「美國肢殘人天堂」的巴克萊。來美國之前,我早就有一個願望,就是一定要到加里福尼亞大學巴克萊分校參觀。據說這裡的「無障礙環境」世界一流,吸引了世界各地眾多殘疾人學生來校就讀。 我們去的那一天,正趕上學校舉行「Campus Festa』98」文化節。校園內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到處都有節目表演,穿行其間,立刻為周圍氣氛所感染,禁不住興奮異常。學生中有白人,有黑人,也有黃種人,更令人稱奇的是竟有那麼多乘坐輪椅的學生,僅僅幾個小時,我就看到了十幾位。 看著眼前的景象,我隱隱生出一種奇怪的感覺,而且這種感覺隨著我在人群中的不斷往來而越發強烈。校園裡的殘疾學生和同學們一樣認真地參加各自的活動,根本看不出有任何的特殊;這裡所有的人對我——一個陌生的人,一個從日本來的乘坐輪椅的殘疾人——竟也視若無睹,這實在讓人不能理解。這到底是為什麼?看來只有一個答案,那就是這裡的人早已把殘疾人視為他們日常生活中的正常存在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