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我的美國之路 | 上頁 下頁 |
譯者的話 |
|
這本自傳描寫的是出生在美國紐約市貧民區的一個最貧賤的黑孩子,怎樣從打工仔成長為美國最高軍事長官、四星上將的故事。科林·鮑威爾少年時代由於家境貧寒,一邊上學,一邊打工,替人扛包,拖地板。長大後,在紐約市立學院上學時參加了後備軍官訓練團,從此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 鮑威爾將軍是一位傳奇式的軍人。冷戰時代他先是在美國全球戰略的西線——美國駐西德部隊服役,警衛陸軍的原子大炮,後來又被調到東線,兩次參加越南戰爭。第一次是以南越偽軍營顧問的身份參加了越南廣治地區的作戰;第二次是以美軍作戰部隊副營長、師作訓科長的身份參加越南戰爭。回國後不久又到美國駐韓國的步兵第二師幹過一年營長。以後又先後歷任五角大樓參謀、軍事學院教官、白宮研究員、旅長、副師長、國防部長軍事助理、軍長、陸軍部隊司令部司令、總統國家安全顧問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等職。作為一個軍人,他對美軍部隊和五角大樓的情況了如指掌;同時又由於在三任總統的政府中歷任高級官員,因此也熟悉白宮最高決策圈子的運作過程。他參加過許多政策的制定工作,親自參與了入侵巴拿馬、處理以武器換人質的「伊朗門」醜聞、美蘇首腦幾次會晤等重大國際事件,最後以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身份策劃和指揮了1991年的海灣戰爭。退休後,受克林頓總統委派,陪同前總統卡特出使海地,在戰爭一觸即發的緊要關頭,說服海地軍政府不戰而降。 鮑威爾在書中對自己的家庭和個人的戎馬生涯作了生動細緻的描寫,通過許許多多動人的故事使讀者瞭解到他艱苦奮鬥之不易,同時也瞭解到美國領導集團內爾虞我詐和美軍內部的種種問題。讀者可以從書中活生生地看到鮑威爾本人、他的家庭和廣大美國黑人受到的種族歧視和侮辱。他是一名美國軍官,但不能與白人在同一飯店吃飯,不能用同一廁所,甚至走在大街上連看一眼白人婦女也犯法。他結婚時不能住一間像樣的旅館,只能把市郊簡陋的汽車旅館作洞房。 自傳充滿了對美國種族歧視的憤怒控訴。鮑威爾呐喊說:「多少年多少代,我們為這個國家而戰,早在17世紀,黑人自由人和黑奴就應徵當民兵。美國革命時期曾有數千名黑人在華盛頓麾下為這個國家爭取獨立而戰,可是勝利後他們自己卻未享受到獨立。內戰時間,有幾十萬黑人在聯邦軍中英勇戰鬥,近4萬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黑人曾幫助白人獲得土地並保衛土地,但他們自己卻無立錐之地。這個國家拒絕給予我們基本權利,還怎能叫我們為它服務呢?我們又幹嗎為它而戰?……」我們從書中的字裡行間還可以看出他對美國的所謂民主、人權和機會均等的虛偽性的撻伐。 這本自傳雖不是正史,但史料豐富、觀點鮮明、文字樸實、內容生動,對廣大讀者瞭解鮑威爾其人及美國社會和美國軍隊都有重要參考價值。 然而,鮑威爾將軍畢竟生長在美國,受的是美國式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長大後又作為一名高級軍事官員參加了維護美國利益和霸權的政策制定工作,作者的資產階級立場、觀點和方法不時可見,望讀者閱讀時注意鑒別。 本書於1995年出版後,在全世界引起很大轟動,已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出版。原書中的索引對中國讀者無用,故略去了。對於中國讀者不易理解的美國俚語或比喻,我們在當頁加了一些譯者注,僅供參考。本書由王振西主持翻譯並最後校定,參加翻譯和校對的資深翻譯家有:武牛、隋麗君、潘嘉玢、劉瑞祥、顏福祥、姚雲竹、張蘭琴、黃虹煒等。杜燕瓊同志對譯稿做了大量技術校對和文字加工。 譯者 一九九六年七月一日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