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托洛茨基 | 上頁 下頁 |
四八 |
|
第二十一章 軍事反對派 1.從察裡津召回斯大林 早在紅軍創建初期,黨內即已出現軍事問題上的反對派。他們的基本論點是維持原先的士兵委員會的選舉方式,反對使用舊專家,反對實行嚴厲的紀律,以及反對軍隊內部集權等等。這些人力圖為自己的立場找到理論根據,硬說軍隊集權是帝國主義國家軍隊的模式;革命不僅要避免陣地戰,而且要廢除集權化;革命需要一支靈活自如、勇於突襲和擅於運動作戰的軍隊。總之,他們把小規模的遊擊戰爭的戰術當成了革命戰爭的戰術原則。所有這些都是紙上談兵,實際上是把自己的弱點理想化。國內戰爭的慘痛經驗教訓很快駁倒了這些偏見。鬥爭經驗迅速和鮮明地顯示出組織集權化和統一的戰略指揮對於地方的各自為政、軍事上的分立主義和邦聯主義的優越性。 在紅軍建設和軍事反對派問題上,察裡津具有特殊地位,那裡的軍事幹部都聚集在伏羅希洛夫周圍。這裡的部隊多數由北高加索農民出身的過去士官率領。哥薩克和農民之間的深刻對立使得國內戰爭在南方草原具有極端的殘酷性,在這裡,戰火蔓延到每一個鄉村,常常導致血洗全村,男女老少斬盡殺絕。這純粹是一種具有濃厚地方色彩的農民戰爭,其殘暴程度遠遠勝過其他地區的革命戰爭。這場戰爭培育了大量的剛強的遊擊戰士,這些人善於打地方性的小戰鬥,可是在執行較大規模的戰鬥任務時則往往力不從心。 伏羅希洛夫的履歷表明了他作為一個工人革命家的一生:領導過罷工,從事過地下工作,蹲過監獄,也經受過流放。但正如其他當今處於領導層中的人物一樣,伏羅希洛夫只能算是一個工人出身的革命民主派而已。這一點在二月革命中表現得特別明顯。在伏羅希洛夫的正式履歷中,1914年至1917年間的4年是個空白,現在的大多數領導人似乎都是如此。秘密就在於這些人在大戰期間大都是護國主義者,而且,基本上停止了革命工作。二月革命期間,伏羅希洛夫同斯大林一樣,從左的方面支持古契科夫——米留科夫政府。他們是典型的民主派,根本不是國際主義者。可以斷言,所有在戰時當過護國派、二月革命後當了民主派的人,現在都是斯大林的「一國建成社會主義」的擁護者。伏羅希洛夫也不例外。 雖然伏羅希洛夫是盧甘斯克工人出身,但他系享有特權的上層人物,故而生活習慣更多的像是小業主,而不是無產者。十月革命以後,伏羅希洛夫自然也成了由舊的士官和遊擊戰士組成的反對派的集中代表,反對高度集中的軍事組織,因為這種正規化軍隊要求軍官具有一定軍事知識和廣博的學問,這就是形成察裡津軍事反對派的根源。 伏羅希洛夫及其一夥非常仇視專家、軍事學者、上級參謀部和莫斯科總部。但是因為這些雜牌軍的領導人對軍事知識一竅不通,所以每個身邊都帶有一兩個自己的「專家」,雖然他們只不過是二流貨,但卻拼命地排斥有能力、有知識的人,死抱著自己的位置不放。察裡津的軍事領導人對待南方戰線指揮部的態度比對白匪好不了多少。他們與莫斯科中央的關係只限於無休止地索要軍需品。紅軍的物資儲備十分緊張,總是剛剛出廠便立即送往部隊。 但是,即使這樣,仍然沒有哪一支部隊索要的槍支彈藥比察裡津多。一旦他們的要求得不到滿足,便立即高喊什麼莫斯科的專家在「陰謀背叛」。察裡津部隊有一個專門催辦武器裝備的專家代表——水兵出身的日沃捷爾常駐在莫斯科。後來當紅軍加強部隊紀律建設時,此人投奔白匪。據托洛茨基知道,這個人被抓獲槍斃了。 斯大林在察裡津待過幾個月。在這裡,他把積極進行幕後的反對托洛茨基的活動作為自己工作的主要內容,並且與伏羅希洛夫及其一夥的拙劣的軍事反對派的活動配合默契。不過,這時斯大林的行為還有些克制,為的是在一旦需要時有個退步的餘地。 托洛茨基每天都收到總指揮部及各戰線指揮部控告和抱怨察裡津的報告,說它拒不執行命令,不向指揮部報告那裡所發生的問題,甚至不答覆對它的查詢等等。列寧不安的注視著這場衝突的發展。列寧比托洛茨基瞭解斯大林,顯然擔心察裡津的對抗與斯大林的幕後導演有關。局勢變得越加不能容忍。托洛茨基下決心整頓察裡津的秩序。在最高指揮部與察裡津又一次發生衝突以後,他堅持立即召回斯大林。後來決定讓斯維爾德洛夫去做這件事,他親自乘特別快車前往察裡津。列寧竭力想使衝突緩解,他這樣想當然是對的。托洛茨基那時並不把斯大林放在眼裡。1917年斯大林只是在托洛茨基的眼前像影子一樣一閃而過;在鬥爭最激烈的時刻,托洛茨基簡直忘記還有這個人存在。他考慮的是察裡津部隊:南方戰線需要有一個可靠的左翼。他親自前往察裡津,決心不惜一切代價達到這一點。他在半路遇見斯維爾德洛夫。 斯維爾德洛夫很謹慎地問明瞭托洛茨基此去的意圖。於是建議托洛茨基先同斯大林談談,原來他已經把斯大林召回,此刻就在他的列車上。 「你難道真的打算把他們全都趕走?」斯大林用極其謙恭的語調問托洛茨基。「他們可都是好小夥子呀。」 「正是這些好小夥子要斷送革命,我們總不能等他們都長大成人再去打仗。我關心的就是一點:把察裡津劃入蘇維埃俄國的疆土之內!」 幾個小時以後托洛茨基見到了伏羅希洛夫。司令部裡籠罩著一片驚恐不安的緊張氣氛。他們早就放出謠言,說什麼托洛茨基帶來了一把大掃帚和二十來個沙皇將軍,要趕走所有雜牌軍領導人。順便說一句,這些人在托洛茨基到來之前已經紛紛匆忙自封為團長、旅長和師長。托洛茨基責問伏羅希洛夫是怎樣執行前線和總指揮部的命令的?伏羅希洛夫很乾脆地回答托洛茨基:察裡津只執行它認為正確的命令。太狂妄了!托洛茨基宣佈,如果他不保證準確和無條件的執行指揮部下達的命令和作戰任務,托洛茨基將立即將他押送莫斯科,交軍事法庭審判。後來他們全都正式保證服從命令,結果托洛茨基並沒有完全撤他們的職。察裡津部隊的大多數共產黨員都真心、全力地支持托洛茨基,並不完全是出於懼怕。 托洛茨基視察了所有的部隊,並對那些沒有經過正規訓練的官兵進行了鼓動。他們當中有不少優秀的戰士,只要有正確的領導,他們是大有可為的。這樣托洛茨基就回到了莫斯科。從托洛茨基這方面來說,在整個這件事中,他並不感到自己有任何個人偏見和私念。他可以問心無愧地說,個人因素在他的政治活動中從不起任何作用。但是在他所進行的這場偉大鬥爭中,由於任務過分重大,以致常常無暇左顧右盼。他有時每走一步都不得不得罪一些人,發生抵觸,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或得罪了他們的至親好友。 而斯大林則處心積慮地拉攏這些被他得罪過的人。斯大林做這件事既有足夠的時間,又有興趣。從那時起,察裡津集團就成了斯大林的得力工具。列寧剛剛病倒,斯大林就鼓動自己的親信把察裡津改名為斯大林格勒。居民們莫名其妙,不知道這個斯大林是什麼人。現在伏羅希洛夫當上了政治局委員,托洛茨基看其中惟一原因(他猜不出有別的原因)就是1918年托洛茨基曾經威脅要把伏羅希洛夫押送莫斯科繩之以法,迫使他服從了命令。 在托洛茨基敘述他的軍事工作,確切地說是敘述與之相關的黨內鬥爭時,引用當時幾封從未發表過的黨內通信的片斷不是沒有益處的。 1918年10月4日,托洛茨基從坦波夫通過直線致電列寧和斯維爾德洛夫: 我堅決主張召回斯大林。察裡津前線雖然兵力充足,可是情況仍然很糟。我答應伏羅希洛夫繼續擔任第10軍軍長,條件是服從南方戰線司令員的指揮。可是到現在察裡津沒有給科茲洛夫送過一份作戰報告。我曾要求他每天至少向司今部報告兩次戰鬥和偵察情況。如果明天這種情況仍得不到糾正,我將立即把伏羅希洛夫送交法庭,並向全軍通報。 很快就要發動進攻,然而秋季的泥濘季節也將來臨,那時道路就要堵塞,無論騎馬或步行都不能通行。我們再沒有時間進行這種「外交」談判了。 結果斯大林被召回莫斯科。列寧十分瞭解,托洛茨基這樣做完全是出於軍事上的考慮。而與此同時,列寧也自然地為這種衝突擔心,所以想極力改善托洛茨基與斯大林之間的關係。10月23日,列寧打電報給托洛茨基,當時托洛茨基在巴拉紹夫。 斯大林今天來到這裡,帶來了我軍在察裡津城下打了3個大勝仗的消息(實際上是沒有多大意義的小勝仗。——托洛茨基注)。斯大林認為伏羅希洛夫和米寧都是不可多得的優秀指揮員。他也曾經勸告他們不要離開察裡津,並絕對地服從最高指揮部的命令。據斯大林說,他們惟一不滿的是彈藥運送不及時,有時甚至根本不運送。由於彈藥短缺,20萬士氣高昂的高加索士兵常常處於絕境(這些非正規部隊毫無戰鬥力,輕輕一擊就潰不成軍。——托洛茨基注)。斯大林很想到南方戰線去工作,……他想在實際工作中證實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列夫·達維多維奇,我將斯大林的所有意見轉告您,首先希望給我一個答覆,即您是否考慮單獨與斯大林談一次,如果您同意,斯大林說準備到您那兒去。其次,如果可能,希望能在一些具體細節上消除隔閡,從而很好地共同工作。斯大林表示他願意這樣。至於我個人,我希望您盡力與斯大林攜手共事。 列寧 托洛茨基答覆列寧說完全同意他的意見,於是斯大林被任命為南方戰線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可是十分遺憾,和解並沒有產生積極的結果。察裡津的狀況沒有得到絲毫改善。12月14日,托洛茨基從庫爾斯克打電報給列寧說: 不能再把伏羅希洛夫留在察裡津,他使一切和解的努力都歸於失敗。必須重組察裡津革命軍事委員會,並派去新的指揮員。此外,建議將伏羅希洛夫調往烏克蘭。 這個建議被一致通過。可是伏羅希洛夫調去後,烏克蘭的局勢絲毫沒有得到改善。那裡本來就是一片無政府主義混亂狀態,正確的軍事工作無法開展。而現在由斯大林幕後指揮的伏羅希洛夫反對派更把這裡的工作弄得越發不可收拾。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