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屠格涅夫 | 上頁 下頁
二九


  她追求崇高的理想,渴望積極的言行,勤於思考又勇於行動,而且有堅強的意志。她周圍有三個青年,蘇賓是個藝術家,能熱忱地工作,卻缺乏冷靜的頭腦,有才氣而缺乏堅定的意志,他不能從事嚴肅有益的社會活動。伯爾森涅夫性格善良,富於自我犧牲的精神,不尚空談,熱愛科學事業,但他唯一的志願是當教授,缺乏崇高的社會理想。這兩個人雖然都愛著葉琳娜,但身上都沒有她所嚮往的品質。唯有英沙羅夫是她理想的英雄,他身上最吸引她的東西就是為解放祖國而鬥爭犧牲的崇高精神。英沙羅夫不但有崇高理想而且有堅實的行動,這些正是貴族知識分子所缺少的。葉琳娜愛上英沙羅夫以後,毫不猶豫地同自己的親人斷絕關係,嫁給了他,並與他一同前往保加利亞,途中英沙羅夫不幸病死,葉琳娜矢志不移,沒有返回俄國,堅持到保加利亞起義軍服務,當了一名女護士,參加了英沙羅夫心向神往的那場鬥爭,以繼承丈夫未完的事業。葉琳娜與《羅亭》中的娜達麗亞和《貴族之家》中的麗莎不同,她勇往直前,不怕任何艱難險阻,衝破虛偽的「體面觀念」的束縛,竭力從事為人們謀求幸福的活動。在葉琳娜身上,正如杜勃羅留波夫所說,「鮮明地反映出了俄羅斯現代生活的最好願望」。

  長篇的書名含蓄地表示,俄羅斯已經進入了建立功勳和進行英勇鬥爭的前夜,已經處在出現英沙羅夫式人物的前夜,因為社會本身需要實際的行動。

  1860年1月,屠格涅夫在彼得堡為貧窮的文學家和科學家募捐的群眾朗誦會上發表了題為《哈姆雷特和堂吉訶德》的演說,這篇論文說明了他寫《前夜》的主要意圖。

  屠格涅夫認為,哈姆雷特和堂吉訶德代表著兩類基本人物。奧涅金、畢喬林和羅亭這些「多餘人」屬￿哈姆雷特類型,特點是激情與行動脫節,思想與實踐脫離。堂吉訶德代表的是具有對真理的堅定信念,爭取自由,反對壓迫的英雄人物,具有犧牲精神的戰士形象。「哈姆雷特們」看到了生活的陰暗面,然而不去鬥爭,只是懷疑一切;「堂吉訶德們」勇敢地投入鬥爭,摧毀一切不正義的東西。屠格涅夫懂得,現在已不再是空談志向和滿懷激情的時候了,應該講求行動,需要的是新的英雄人物。而《前夜》中的英沙羅夫就是堂吉訶德似的人物。

  杜勃羅留波夫寫了篇關於《前夜》的論文《真正的白天何時到來?》。論文提醒讀者從「前夜」推想到明天,推想到「真正的白天」。他提出國家正處在革命的前夜,只要俄羅斯的英沙羅夫們,爭取祖國解放的俄國戰士們,展開努力的鬥爭,「真正的白天」

  就一定會到來。杜勃羅留波夫的結論是把《前夜》解釋成俄國臨近革命的預兆,這使政治上保守的屠格涅夫感到困惑和驚慌。他再三要求涅克拉索夫不要發表這篇文章,但涅克拉索夫完全贊同革命民主派,儘管他熱愛,並且終生都熱愛著屠格涅夫,這一次卻拒絕滿足他的要求。杜勃羅留波夫的文章還是發表了。

  屠格涅夫曾向涅克拉索夫申明:「或者要我,或者要杜勃羅留波夫。」於是,這件事就成了屠格涅夫同《現代人》雜誌決裂的導火線。

  6月,車爾尼雪夫斯基在《現代人》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順便提到了《羅亭》,說這部小說的主人公形象格調有點不高。評論文章沒有署名,屠格涅夫便認為是杜勃羅留波夫寫的,更加感到委屈。終於,在10月份徵求下年度雜誌訂戶之前,屠格涅夫給《現代人》寫了封信:「請你不要將我的名字列入你們的撰稿人中,我也沒有任何寫成的作品」

  這封信本來是托安年科夫轉交的,但安年科夫考慮到不轉交也許還能維持和睦,所以沒有這麼做。結果適得其反,涅克拉索夫對此事一無所知,依然在徵求訂戶時將屠格涅夫的名字列在雜誌的撰稿人名單中。屠格涅夫一見勃然大怒,於是,他們徹底分裂了。

  《現代人》1860年1月號上刊登的論文《哈姆雷特和堂吉訶德》成為他在這一雜誌上發表的最後一篇文章。從此,屠格涅夫無可挽回地斷絕了同《現代人》雜誌的一切聯繫。他的《前夜》刊登在1860年《俄羅斯導報》第一、二期上。以後的幾部長篇和中篇也都投到別的雜誌社去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